2019最高分《小丑》終於可以看了!

今天,在萬眾期待下,《小丑》的流媒體終於上線了,沒有機會在電影院里看到這部電影的天朝影迷,終於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

今年講貧富以及反抗主題的電影尤其出彩。

《寄生蟲》以貧富兩級兩個家庭之間的故事贏得了金棕櫚,而《小丑》則是向大眾證明DC不只有超級英雄,也可以引出足夠的現實思考,獲得金獅獎與大眾口碑金獅獎的認可。

同為小丑系列電影,這部《小丑》很難不被拿出來和其他DC電影中的小丑橫向比較。

比起其他的DC電影直接表現小丑作為惡魔的瘋癲和黑暗,這部的重點更加人性化,用一個悲情且殘忍的故事,刻畫出一個社會弱者是如何變身窮凶極惡的小丑。

!!下文含大量劇透,建議看完影片後再來閱讀!!

亞瑟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因為大腦損傷和神經系統疾病,亞瑟會不自控地發出病理般的怪異笑聲,每天都需要用藥物維持治療,並且需要接受心理諮詢。

然而藥物並不能治癒他的病情,心理諮詢醫師只是進行例行的會面,沒有給予亞瑟真正的關心與指導。

這些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卑微,以及周圍人對他異樣的眼光。

亞瑟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喜劇演員,為大家帶去歡樂,然而他的幽默不被其他人理解,甚至拿他的病態作為笑點。

他遺憾人們不理解他的幽默,他想要實現夢想做的更好,甚至想到毀滅自己帶為人們帶來笑聲,在日記本里寫下」My death makes more sense than my life」。

作為一個社會中的弱者,亞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缺乏實質的關心和幫助,以及自我的鬥爭和折磨,就這樣一步步地走向走上了惡魔之路。

亞瑟的日常生活除了工作維持溫飽,還要照顧自己年邁的媽媽。亞瑟很珍視自己的媽媽,雖然生活貧窮,也要給媽媽最好的照顧。

媽媽一直惦念著自己年輕時在托馬斯韋恩家工作過,希望能聯繫到托馬斯·韋恩資助他們母子,而亞瑟也一直幫助媽媽可以實現願望。

然而在媽媽病重入院後,亞瑟發現了背後的謊言。

原來亞瑟的媽媽也是精神病患者,所謂在托馬斯·韋恩家工作和交情,也是媽媽臆想的謊言。

亞瑟在幼年時經常受到媽媽男友的虐待,甚至亞瑟都不是媽媽的親生兒子。

於是亞瑟生命中最重要的信念支撐之一倒下了。

他怨恨自己的母親對他多年的身份欺騙,以及幼年時對他的虐待讓他成長為一個被欺凌的弱者。

他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最後在醫院的病房裡殺死了自己的媽媽。

因為亞瑟性格怪異,又有精神疾病,身邊的同事都不喜歡和他相處,還經常在工作中調侃嘲笑他。

老闆出於同情留下他給他職業小丑的工作,亞瑟在工作中受到街頭小混混的欺負時卻沒有安慰他,反而讓他賠償招牌損壞的費用。

亞瑟的同事知道後送給他一把槍讓他保護自己,然而帶著槍去醫院工作的亞瑟在孩子面前不小心把槍掉了出來嚇到小朋友,並且遭到了同事的告發,最後老闆還是開除了他。

沒有了工作和收入,亞瑟的生存支柱和溫飽來源也一同倒下了。

他憤恨周圍人對他的不公和輕蔑和排擠,他不願意在忍受這樣的侮辱,於是在前同事上門拜訪他的時候,用剪刀再次大開殺戒。

除了亞瑟的個人生活,70年代時候的高譚市也處在水深火熱中,窮人掙扎在溫飽邊緣,富人享受著奢華的象牙塔,社會階級的矛盾衝突讓人們處於煩悶中,沒有人願意對周邊施以友好和關心。

亞瑟一直視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Murray Franklin為偶像,夢想有一天可以成為Murray Franklin脫口秀的嘉賓,亞瑟視為偶像的脫口秀主持人邀請他上自己的節目。

有一天亞瑟在就酒館裡表演的喜劇段子在Murray Franklin脫口秀上播出,然而播出段子的目的卻是調侃亞瑟的怪胎喜劇段子不好笑。

當亞瑟被仰望的偶像當成娛樂大眾的笑料,他的自尊心以及對夢想的堅持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最後他被邀請了成為Murray Franklin脫口秀嘉賓,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也藉機在節目上將自己的偶像一槍爆頭以表報復。

有的人在受到外部和內部雙向逼迫時會選擇自我崩塌,然而亞瑟選擇了反向成為了毀滅社會和無差別傷害的惡魔。

於是地鐵上的三個華爾街金融男,亞瑟的鄰居,Murray Franklin,以及心理諮詢醫生,都成為了亞瑟蛻變成小丑過程中的祭品。

亞瑟不是一個天生的惡魔。

他會照顧自己的媽媽,會在公車上逗小朋友笑,發病時無意冒犯到他人會解釋道歉。

他和正常人一樣渴望陪伴和愛護,真摯地希望成為為眾人帶來歡笑的喜劇演員,甚至在殺掉前同事之後放走了另外一個侏儒同事,說他是唯一對自己好的人。

可惜生活沒賜給他公平和能力,社會沒有給予他關懷和尊重,最終成就了他蛻變為惡魔般的小丑。

電影的開頭亞瑟在陰天下垂頭喪氣地走在樓梯上的場面,和故事高潮亞瑟終於變身小丑,在晴天的樓梯上跳舞形成了很強烈的對比,也是亞瑟從弱者變為惡魔的象徵。

最後當人群開始反抗,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小丑面具在街上行兇作惡,而亞瑟真正化身為小丑惡魔被反社會人群奉為領袖的時候,整個高譚市也走向了悲劇式的癲狂之中。

電影里除了亞瑟標誌性的病理笑聲帶給人刺耳驚悚的感受之外,他也有露出會心笑容的畫面。

看Murray Franklin節目時,在有人陪伴時,被卓別林電影里的幽默打動時,又或是看到被壓迫的人群開始反抗感受到支持的時候,那些沒有刺耳聽感的笑容是亞瑟難得感到愉悅的時刻。

這部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傑昆·菲尼克斯殿堂級的表演,作為絕對的主角,菲尼克斯的演技將亞瑟的悲慘命運和由弱勢到反抗的轉變刻畫地無比生動。

繼希斯·萊傑之後,菲尼克斯實現了小丑又一次印象至深的電影演繹。

不過電影里對小丑和布魯斯韋恩關係的刻畫還是顯得略為雞肋,大概是為了套上DC系列的標籤,對兩個人的關係做了一些套路式描述。

包括最後韋恩的父母在小巷中被殺,雖然突顯了底層人群反抗運動的爆發,但是合理性上顯得弱了很多。

電影里亞瑟的故事或許因為藝術表現充滿了戲劇化,然而離開電影回到現實,這樣得不到公平待遇,沒有周圍人尊重,在溫飽和尊嚴中掙扎的人還有很多,這些人也可能有一天因為生活的崩潰而選擇成為小丑。

每當社會新聞上出現因為被生活壓倒而做出極端選擇的人和事,有的人選擇譴責,有的人選擇惋惜,有的人選擇無視,這樣的現實和電影中的高譚市變得越來越相似,電影中故事的影射也給人毛骨損然的觀感。

當整個大環境現實濃縮結合在電影中的角色和故事中,強烈的戲劇效果帶來的觀影體驗是非常壓抑。

比起昆汀電影中有著酣暢淋漓觀感的暴力場面,《小丑》中的殺戮場景給人一種伴著悲情又無力的窒息體驗。

當下的社會主題都在講生活不易,社會的冷酷和生活的艱辛給了每個人多重的磨礪。

即使超級英雄們會給人們帶來對世界的希望與期待,對於苦痛和磨難,每個人的承受額度都是有限的。

當人們不再欣賞勵志雞湯帶來的正能量,放任讓怨恨和惡意滋長時,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最後一棵救命稻草的倒塌而成為小丑。

這部電影消極的反社會主題也給當下緊張的現實社會氛圍帶來了很多爭議。

北美上映時甚至電影院門口安排了警察巡邏,並且禁止觀眾帶著小丑面具進電影院,以防十年前《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上映時的槍擊事件重演。

然而這樣的社會問題是不會因為硬性管制而消失的。

比起在管制層面如何限制這樣的悲劇,如何看待周邊遭受生活鞭打又無力反抗的弱者,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不讓他們受到更多的傷害,更需要我們去正視和思考。

面對這樣壓抑且艱難的當下,我們不需要時刻都臉上掛著笑臉佯裝幸福。

也不必一定銘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但是如何讓這個冷酷的世界不那麼殘忍?

或是在自己面對苦難和壓迫時,如何與生活和社會和解,是需要每個人認真反思的命題。

小丑來了,各位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