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這裡,8年大蝶變!央視關注

▽以下是正文



彌勒這裡,8年大蝶變!央視關注→



近年來,彌勒市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結出了累累碩果,太平湖森林小鎮就是典型之一,連年受到央媒關注。

8月2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央視記者團來到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就石漠化荒山變身生態旅遊小鎮做直播報道。

當天10:15,cctv13《新聞直播間》以5分多鐘的篇幅,直播了太平湖森林小鎮如何在數年間成為熱門的生態旅遊小鎮。

彌勒太平湖:石漠化荒山變身生態旅遊小鎮


8月21日上午

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了

雲南彌勒:石漠化荒山變身生態旅遊小鎮

點擊下圖查看央視影音視頻

↓↓↓

生態治理施工正忙

直播現場,大型機械正在進行土地平整、石塊整理等項目的施工,這也是石漠化治理工作最基礎的工作流程之一。正在施工的石山荒地僅占很小一部分,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片大片的湖光山色與生態綠地。

太平湖地區的生態治理工作從2016年開始,8年時間裡,已經有超過4500畝土地徹底完成石漠化治理並被充分利用起來。

現在,整片太平湖森林小鎮環山抱水,510多萬株花卉苗木次第盛開,目之所及到處都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模擬裝置還原石漠化「缺水少土」

8年前,太平湖森林小鎮的真實地貌是貧瘠荒蕪、幾乎寸草不生,整片太平湖地區都屬於喀斯特地貌,地表本身就崎嶇不平,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在氣候多雨和植被破壞的雙重疊加之下,喀斯特地貌的土壤快速流失,岩石大面積裸露在外,像這種土地退化現象就叫做石漠化,也被稱為「土地的癌症」。

央視記者在裝置里放置石塊和土壤,簡易還原石漠化土地的情況。向裝置中倒水,模擬自然界的大雨。發現破碎的岩石几乎完全無法儲存雨水,甚至岩縫中稀少的土壤都會隨之被沖刷殆盡。

土地的貧瘠,隨之而來的就是當地的貧窮。當地鄉親告訴記者,治理前石縫裡只能勉強種植一些耐旱的作物,艱難地在「石頭窩裡討生計」。

揭秘「石頭荒山復綠」的治理方法

央視記者模擬了當地進行「客土改良」的土地層次,在平整後的石頭地鋪上異地運輸而來的「客土」,增加沙土和營養物質進行土壤改良,改變土壤物理結構後再次種植、恢復植被。

此外,當地因地制宜實施了「階梯覆土綠化」和「人工封育」等方式進行治理。

在經歷了「客土改良」「植苗造林」和「環湖整治」三個階段,原本貧瘠的太平湖地區華麗蝶變,成為了以「生態」為招牌的特色小鎮。

生態美景催生旅遊新氣象

現在的太平湖森林小鎮已經成為了滇中地區和周邊省市遊客的熱門打卡點。

暑假期間,來到這裡享受「生態度假」的遊客總人數已經突破了23萬人次。不少遊客朋友選擇來到湖畔漫步,在木春菊和三角梅花海中打卡拍照。還有一些遊客則體驗小鎮的新業態,帶著小朋友來一場生態親子游。

太平湖森林小鎮的火爆人氣也持續反哺、帶動著周邊的鄉村, 500多名固定員工大多都是來自周邊村子的鄉親們。

小太平村,今年春節期間全村各項旅遊收入就已經超過了36萬元。

這裡的鄉親們不僅不用在「石頭窩討生計」,還實現了「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景。

多年來,太平湖森林小鎮先後獲得紅河州民族團結示範區、雲南省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中國森林養生基地、中國人氣文旅小鎮、雲南省特色小鎮等榮譽認證。

為彌勒太平湖石漠荒山變4a景區

實現生態經濟雙豐收點贊

期待在太平湖畔

有更多石頭山變為「綠水青山」

成為彌勒的「金山銀山」


總編/楊銳  
編/張雲龍  
值班編輯/孔德雲  
記者編排/任泉宇



下載彌勒頭條客戶端

獲取更多資訊




彌勒融媒法律顧問

親: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