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里的中國》主題曲首發 與您共享貴州非遺盛宴

8月17日,《非遺里的中國》正式發布了同名主題曲,由著名歌手周深傾情演唱。主題曲旋律悠揚、歌詞深刻,將非遺技藝的魅力與音樂的力量完美融合,不僅展現了非遺技藝所飽含的文化底蘊,更表達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的堅定信念。

在歌曲中,觀眾可以遊歷江南塞北,遍覽三山五嶽,感受數十項非遺技藝流露出的人間四季煙火氣息,蘊含著的技藝道法傳承的乾坤奧秘,以及散發著東方美學的獨特韻味。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貴州篇於8月17日20:00檔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央視頻全網獨家首播。

貴州的世界自然遺產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山川迭起,水道縱橫,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本期節目中,主持人龍洋,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以及歌手周深,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在這裡遇見30餘項極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過互動體驗、文化解讀、秀演呈現等多種形式,全方位感受貴州非遺的獨特魅力。

苗綉絢麗展風華,刺繡圖案映山河。苗綉不是僅僅停留在展覽館,更在苗族綉娘們代代相傳的一針一線中,將情感注入指尖,以文脈傳承匠心,這是苗族先民留下的遷徙印記,也是苗族人代代相傳的情感紐帶。今天,我們不僅有了很多創新苗綉,也藉助科技力量實現了苗綉紋樣數字化保護,當古老的技藝邂逅符合當代審美的新派設計,這是山野與時尚的交織,也是傳統與潮流的對話。

大歌聲聲,人傑地靈。眾聲復調,千年侗音。侗族大歌是侗族人們生活的核心符號,優美的旋律、自由的節奏和自然天成的和聲是東方獨特的音樂形態、審美意識和思維認知方式。它的發現,打破了國際對「中國沒有復調音樂」的誤解。歌師在侗族大歌中尤為重要,他們不只是演唱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正是源於一位位虔誠的歌師毫無保留的諄諄教導,侗族大歌的聲音才從遠到近,從古至今與世界音樂合鳴奏出新時代的生命力。

花橋師傅在三江,鼓樓師傅在紀堂。鼓樓的營造採用了穿斗式木構加榫卯的特殊建築技藝,不僅具有較強的穩固性和緊密的連接性,還展現出侗族工匠獨特的審美藝術和精神追求。中國天眼一脈傳承的不僅是中國傳統建造智慧,更是一種在生活中總結經驗的「巧勁」,細數一個個建築奇蹟,深究其營造密碼,均烙刻著中國建造技藝的印記,展現出鑒古知今的卓越成就。

鼓聲一響,舞步躍起。東方迪斯科,一舞跳千年。歷史浸潤在每一個鼓點和舞步中,這是獨屬於熱辣貴州的節奏。當反排苗族木鼓舞邂逅活力四射的「苗迪」,原來傳承千年不僅有世代的守護,也離不開時代的探索。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窯變」需要有經驗和巧合,更需要一種心態。這種因泥而生、因泥而變的陶藝自然特性,使牙舟陶有著機械化批量生產無法媲美的優勢,見證著這片土地六百年來的斑駁與絢爛。以孔雀藍為主調的牙舟陶,蘊藉了貴州山色的青黛、溪流的碧綠,浸染著大山深處一代代牙舟制陶藝人的心血汗水。匠心不息,窯火不滅。當裂變中重生的牙舟陶器燒制技藝碰上現代牙科技術,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創新結合相得益彰。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