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白毛女》青春依舊,上芭攜「傳家寶」今晚登台國家大劇院

【來源:新民晚報】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上海芭蕾舞團「傳家寶」——原創芭蕾舞劇《白毛女》迎來60周年慶典演出首場。今晚,作為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參演劇目,該劇將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演,並拉開全國巡演序幕。

圖說:《白毛女》劇照 (下同)

此次演出,85歲高齡的指揮家陳燮陽將再次登台,執棒中國電影樂團和中國廣播合唱團演繹那熟悉的旋律。這也是1989年復排以來,芭蕾舞劇《白毛女》首次在北京配備現場伴奏、獨唱、合唱的演出。

今晚演出,挑大樑的幾乎都是上芭年輕一代,劇中飾演「王大春」「白毛女」的許靖昆、郭文槿都是00後。他們「接棒」傳承經典,舞出《白毛女》的精氣神,也賦予這部紅色芭蕾舞劇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中國芭蕾「從無到有」

1964年,中國原創芭蕾舞劇《白毛女》誕生於第5屆「上海之春」的舞台。它標誌著中國芭蕾「從無到有」的突破,是最早由中國人以芭蕾這一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芭蕾舞劇之一。 作品真實的歷史和浪漫的情感感染了幾代中國人。每當「北風那個吹」的熟悉旋律響起,總能勾起那溫暖的回憶。

作為這部作品初創時期的指揮之一,陳燮陽曾參與舞劇音樂的配器,總譜上圈圈點點的標註皆出自他手。 昨晚綵排現場,陳燮陽精神矍鑠地揮舞著指揮棒,力求樂曲的「原汁原味」。時至今日,每每奏響《白毛女》依舊能讓他感受到心底的那份澎湃,彷彿回到首次演出時「充滿著朝氣和嚮往」。此次,擔任劇中獨唱的是上海歌劇院歌唱家何曉楠、鄭瑤。

「《白毛女》由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輝、林泱泱等為代表的芭蕾元老帶領上海市舞蹈學校師生共同創作。」上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辛麗麗說:「當時,《白毛女》如同初升的太陽,照亮了芭蕾中國化、民族化的美好願景。」1979年,上海芭蕾舞團在「白毛女」劇組基礎上成立,接下傳承經典的重任,也繼承了《白毛女》中的藝術初心與情懷。

跨越60載春秋,《白毛女》依舊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海內外演出總場次已超2000場,不僅演遍祖國大江南北,也曾在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地上演。它磨練了上芭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引領著上芭朝著講好中國故事、演好紅色經典的目標不斷前行。

「傳家寶」也是「試金石」

紅色芭蕾舞劇《白毛女》運用外來芭蕾語彙,借鑒大量的民族民間舞、傳統戲曲以及武術等素材,同時將現實與浪漫結合。音樂上保留歌劇中「北風吹」「扎紅頭繩」等曲目,還吸收了大量華北地區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為素材,採用了管弦樂與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形式,使舞劇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感。

在上芭,沒有一個主要演員能略過《白毛女》這關。這部經典既是「傳家寶」,也是「試金石」,傳承著舞團的紅色血脈也淬鍊著演員的意志力。即便是在舞蹈技巧突飛猛進的今天,《白毛女》依然是很多芭蕾舞演員需要攻克的「難關」。劇中,大大小小近50個「揮鞭轉」,還需要運用戲曲中的小碎步,需要堅實基本功和融入人物情感的演繹。

「老帶新」是上芭優良傳統。演出前,第一代「王大春」扮演者、逾80歲高齡的凌桂明受邀回到排練場,為新一代「把關」。他給年輕演員說戲,讓他們能走入那個年代,體會人物情感,也指點他們如何跳好民族化的芭蕾舞劇。上芭首席主要演員、副團長吳虎生演過很多年的「王大春」,他說:「每次演,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上芭首席明星演員戚冰雪是今晚「喜兒」的扮演者。即便是上芭如今的絕對主力,但每次演《白毛女》前,她還是會緊張忐忑,需要不斷「回爐」和打磨這個角色。昨晚綵排,跳完「喜兒」的戲份,她在側幕席地而坐,「雖然很難、很累、很緊張,可每次跳完喜兒還是會有酣暢淋漓的感覺。」她說:「紅色作品的精氣神飽滿,要演好,就要投入更多情感。你必須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琢磨,讓這個角色長在你的身上。」

23歲的許靖昆是舞團里最年輕的「王大春」,他和《白毛女》隔著40年的時光,為演好這個人物,他找來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彩色電影反覆觀看,揣摩角色,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凌桂明的表演:「他的眼神堅定、笑容質樸,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敞亮,充滿希望。」擔綱「白毛女」的郭文槿也表示:「找准人物感覺最是要緊。」

此次國大演出還有主要演員張文君、趙美慈等。為了最原汁原味地呈現《白毛女》的藝術魅力,此次還特別邀請了上海芭蕾舞團前燈光設計陸才根,他自1964年起擔任《白毛女》燈光師。

「上芭始終以《白毛女》為榮耀,並在新時代的創作道路上堅守藝術血脈中的匠心與恆心。」上芭團長季萍萍表示,「中國原創芭蕾舞劇《白毛女》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芭蕾藝術的原創精神,為芭蕾藝術注入了鮮明的中國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跨越60年時光,芭蕾舞劇《白毛女》歷經歲月洗禮,成為幾代人心中的共同記憶,沉澱出歷久彌新的傳世之作。」(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