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群文藝青年會聚在朝華編輯部里,談笑風生,為自由吶喊、為藝術歌唱……7月26日—27日,音樂劇《粉絲來信》中文版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亮相2024·南京音樂劇節。同時,該劇還是2024南京藝術節特邀劇目。演出前,一批觀眾走上舞台、走進劇中的「朝華編輯部」,跟隨音樂劇《粉絲來信》中文版副導演華婧,一同解鎖台前精彩的幕後精妙設計。
《粉絲來信》原版曾獲2016年韓國原創音樂劇徵集項目「glocal musical live」中的首獎。中文版音樂劇《粉絲來信》歷經四年打磨,對原故事背景、人物角色等進行本土化改編,將故事的背景設置為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文字、真心與謊言的故事,並於2022年初首演,收穫了音樂劇迷們的喜愛。
劇中,1943年,一則備受關注的緋聞在上海漸漸傳開:剛逝世的小說家海鳴和女作家夏光的最後一份私人信件即將被公開出版。而出版人李靈因參與了《朝華》雜誌的編輯工作,現被關押在日本憲兵隊拘留所。十分崇拜海鳴的鄭微嵐找到李靈,為了目睹這封「粉絲來信」,微嵐和李靈開始慢慢回憶起了「夏光」的神秘往事……
滿滿當當的書架、藏在沙發後的小機關、吊在空中的窗戶和白色階梯……《朝華》雜誌編輯室是音樂劇《粉絲來信》中文版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場景,裝潢與布置有著濃郁的老上海特色和風格。「海鳴,包括微嵐去實習的時候裡面的新人,所有的文人他們每天工作的地方就是這裡。」華婧說,三張書桌,是分別屬於海鳴、微嵐和夏光的寫作空間。這不僅僅是屬於他們個人的文學創作空間,同樣也是他們心靈與靈魂交合的空間。
桌子上,是一些文件、書籍和手稿的道具,寫滿了字。華婧介紹,這些文字並不是舞美設計瞎編的,而是源自20世紀40年代一位作家真實寫的一部小說,將其中的內容拆解開來,印在了各種各樣的信紙上,「如果把它們拼在一起,是可以拼出一部完整的小說。」
「坐在台下看演出的時候,其實是看不見這些字的。為什麼要做得這麼細緻?」華婧解釋,所有的這些道具除了讓觀眾可以相信之外,同樣也是給演員的重要輔助,可以讓他們沉浸其中,相信自己就是劇里的那個角色。
除了「潛伏」在書架中難以被發現的兩面鏡子,華婧還給大家揭秘了隱藏在編輯室書架背後的鏡面隧道。輕輕推開暗門,這個隧道就可以展現出來,在演出過程中還會向前延伸。隧道的正面,有一個特殊的鏡面旋轉門,「人是可以從後台直接到舞台的。」
看完大型的舞台調度設計,華婧又帶領觀眾來到搶裝區,探秘小道具背後的用心。「這其實是一個迷你的『快遞站』,實行的不是『當日達』,而是一秒到達。」
信件、郵票、眼鏡……現代快報記者看到,劇情中使用到的各式各樣的道具,擺放得井井有條,還標註了角色名字。劇中虛構的《朝華》雜誌、《夜色風景》也有封面,就連因為飾演微嵐的演員不同,劇組還給每一版微嵐準備了一個專屬的繃帶道具。
華婧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音樂劇《粉絲來信》中文版幾年來演了上百場,很多粉絲和觀眾對這部戲的台前幕後也有很多好奇,「做導覽就是這一批忠實觀眾可以更多地去了解這部戲,並且深入走進舞美場景當中,更多去了解他們喜歡的這些人物。」
實習生 劉昭意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鳴/文 蘇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