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李晟醫生遇害72小時!那些惋惜「砍錯了」的人,其實很危險

醫生是人不是神
ta也會疼

兇手持刀,將李晟從診室追出來,瘋砍數次,這位醫生在自己的、救過無數人的診室門口呼喊「救命啊」「救我」,然後倒在血泊中。

他(李晟)從早上開始一直給病人看病到中午,都還沒有吃一口熱的午飯,就走了。」 同事痛惜說道。

2024年7月20日,對於很多醫務工作者來說,註定是一個不眠夜。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溫州附一院)20日凌晨發布通告稱,心血管內科李晟醫生7月19日突遭一男子持刀傷害,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於當天晚上9點不幸去世。

溫州附一院發布悼文 / 圖:微信公眾號截圖

作為傷醫事件的親歷者,曾在2020年遇襲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醫生通過微博發聲表示, 「我痛恨再次看到這樣的消息登上熱搜。」

據不完全統計, 自2000年以來,全國公開報道的傷醫事件就超過400起,其中數十起案件致醫生死亡。而今年1月1日截至目前,全國已發生至少三起暴力傷醫事件。

在這起發生在溫州的荒誕殘忍事件,一位醫術超群有口皆碑的心內科醫生,成了無冤無仇的歹徒的刀下亡魂。人痛心的,不只是李晟醫生無辜被害,更有旁觀者的冷漠無動於衷,以及網路世界三觀不正者的口誅筆伐。

◎ / 圖:「溫醫大附一院心內科」微信公眾號截圖

從醫院、患者、媒體等多方披露的信息來看,李晟在醫術醫德都過硬,是一位實打實的好醫生,網上很多人表示惋惜,但不少評論惋惜的是,砍錯醫生了。難道找對了,就可以砍人了嗎?

按照這種危險言論的背後邏輯:醫生如果治不好患者的病,好像就變成了患者的仇人。為什麼人們總是忽視醫療問題背後的社會根源,僅僅將不滿發泄到醫生身上?

業內人士指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國,過度神化醫生這個職業了。醫務工作者存在被社會誤解和污名化,他們被看作是服務的提供者,同時也成為矛盾的承擔者。

醫生的確是個崇高的職業,直接和人命打交道,但在這個崗位上,他們本身也都是肉胎凡身的人。

一名80後外科醫生感嘆說,「為什麼當醫生,只是因為我們也要生存,需要工作養家,只是這份工作的屬性特殊,我們從來都習慣了認真負責。」

然而,這些年,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整體輿論導向上有著把醫護人員崇高化、神聖化的傾向

正是這種將醫護群體的整體道德水準過度拔高,反而讓普通人在看待醫生的很多奉獻的時候,由應該「感恩」變成了「理所應當」。

但是,醫生不是神,他們並不能起死回生,他們能做的只是盡畢生所學之力;醫生是普通人,他們也希望讓健康平安惠及每處病痛,他們付出的努力值得被萬眾看到。接納生死離別,也就接納了完美與非也。

另一個重要原因,過高的「治癒」期待。對於「治好」的無止境期待,很容易造成「不能忍受的失望」過度蔓延。網傳行兇男子因家屬在溫州附一院接受別的醫生診治,對治療結果心存不滿,遂產生報復醫生的心理。

事實上,醫生不能治癒所有的疾病,即使是大家眼中的小毛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藥到病除。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治療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都存在風險和意外。而且,越是疑難雜症,治療上越存在現代醫學無可奈何的束手無策之處,治癒率也就越無法保證。

說到底,醫學的真相是:「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對於溫州傷醫事件,我們應該明確,它不是普通的醫鬧,不要盲目帶入患者視覺去美化血腥和暴力,它的本質是一場不明是非的濫殺無辜

不論醫生是否造成醫療故事,也不是患者提刀可以審判的。

◎ 李晟醫生。/ 圖:「溫醫大附一院心內科」微信公眾號截圖

李醫生遇害引發上萬網友留言淚目送行,醫院太平間門口場地擺滿了全國各地自發悼念的人士送來的鮮花。ip為浙江用戶的sunny(化名)說:「在溫州患者的心裡,李晟就是人世間最好醫生的樣子」。

可當這個世界又失去了一個好醫生,在我們眼睛看不到地方會發生什麼?

這個醫生背後有一大群等著救命的患者,他們有的或許沒有辦法得到及時的治療,有的或許永遠不能康復了。

還有這個醫生所影響的同道以及正在醫學院讀書的孩子們,有的醫生或許從此心存戒備,有的甚至脫下了白大褂,而即將畢業的醫學生瑟瑟發抖,或許就不願從醫了。

所以每一把刺向醫生的刀,殺死的不僅僅是一個醫生。

我們每個人一生之中會有多種不同的身份,但最後一個身份一定是患者,繞不開生老病死。譴責暴力,保護醫生,何嘗不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的醫療資源?

作者|葵葵
排版|深深
封面&首圖|全景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