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著白色繃帶,特朗普帶傷現身,回憶遇刺事件

特朗普遇刺後,耳纏白色繃帶現身,一躍成為正式總統候選人。而他對華的政策,當選後是否會改變,引起外界關注。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集會上的槍擊事件不僅震動了美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圖解:特朗普遭遇槍擊事件後,堅持帶傷出席大會,並被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

觀察者網報道稱,在密爾沃基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特朗普不顧前一天遭受的槍擊傷害,依然堅持亮相併被宣布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

從現場狀態來看,他精神十足,耳邊綁著繃帶,入場時得到了不少與會人士的問候和關心。當被問及「刺殺未遂」一事,他還樂觀地稱,恰好趕在槍手開槍的瞬間,,自己轉頭看提詞器,這一角度太完美、太神奇了,但凡少轉一度,子彈都有可能擊中大腦或顱骨。

特朗普還稱,經歷過這件事後,打算改變演講內容,他希望可以將更多內容聚焦在「美國團結」上。

這番言論過後,特朗普無疑得到了更多人支持。

當然,這起事件也促使美國政府重新思考如何確保這類重要人物的安全。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接下來將大力加強對前任總統特朗普、現任總統拜登以及其他官員的安保措施,與此同時,還強調會繼續對上述槍擊案件展開調查。

(圖解:特朗普槍擊事件發生後,美國聯邦調查局發現不少細節)

最近,有新的細節公布出來。

據報道,槍擊發生時,槍手就藏匿在距離特朗普演講區大約130米的位置上,這個距離近到讓人震驚,可見美國安全體系中存在的漏洞有多嚴重。

更不可思議的是,當時美國特勤局的反狙擊小組已在對面屋頂的制高點部署。在這種條件下,反狙擊小組未能及時發現並制止槍手,令外界難以理解。

不僅如此,槍手開槍後,美國特勤局反狙擊小組不是留下槍手性命以進一步的調查,而後連續開火直接將其打死。

因此,不少人開始「陰謀論」,猜測此事件似乎更像是內外勾結的結果。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就上述現象,一口氣三連問:

為何沒有人提前檢查周圍的環境?

為何連狙擊小組都安排上了,卻沒有對特朗普對面制高點進行控制?

為何會讓槍手在如此近的距離內開槍?

之後,美國聯邦調查局又公開其他細節,比如現場傳出的槍聲一共有9聲,而通過對槍手的手槍檢查,卻發現只使用了8發子彈,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那麼,新的疑問產生了:最後一聲槍響是誰發出的?

(圖解:特朗普曾揚言要對中國產品徵收60%的關稅)

可以說,這些疑問都指向了同一個對象:作為世界頂級的安保單位,美國特勤局怎會犯下如此初級的錯誤?就這樣,基於這些疑問,聯邦調查局將疑惑的目光看向現場特勤局人員,

不過,具體到底是什麼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就此事,有記者向白宮發言人皮埃爾提問:

在最近結束的北約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才展現了美國無可爭議的全球領導地位,強調了跨大西洋同盟的團結以及對抗共同威脅的決心。然而,隨後出現的暗殺事件,是否引發外界對這種領導力持久性的質疑以及損害到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

白宮發言人皮埃爾重申了總統拜登的立場,即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促進國家內部的團結。期間皮埃爾還直接引用拜登的話:「需要降低政治溫度,需要團結國家。」

當然,不管是拜登還是特朗普,相比起美國人的激動和憤怒,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將注意力放在對外政策上,比如對俄、對華,是否會因為領導人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在拜登的領導下,就連在特朗普的任期內,他們對外政策,特別是對俄羅斯和中國的策略上,一直保持著高度的一致。

特別是對中國,特朗普曾明確表示,要對中國製造的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此舉無疑顯示了美國依舊將中國視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競爭對手。因此,我們仍應做好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