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為什麼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文|令狐伯光

之前寫了幾篇周杰倫態度敷衍的文章,果然引起不小的反響。雖然罵者眾多,同時維護周杰倫說他是白月光,積累非常深厚,但還是沒有什麼人否認他現在擺爛,態度敷衍,嚴重點的也說江郎才盡。

而關於周杰倫「江郎才盡」的爭論有不少,大概有幾條吧。

第一個就是除了周杰倫,方文山,鍾興民那些幕後創作者也非常的重要。另外就是周杰倫身材機能下降,嗓子不行了,身體不行了,寫得了但是唱不了也就沒意義。第三點最多,那就是周杰倫現在生活太美好了,也就沒有了動力。

那麼問題來了,周杰倫到底是怎麼淪落成這樣的呢?

方文山,鍾興民離開周杰倫,也不行了嗎?

周杰倫當初巔峰時期御用配樂人包括黃雨勛、‌林邁可、‌terdsak janpan、‌鍾興民等。

林邁克和terdsak janpan還行,2012年前後不製作了蔡依林《大藝術家》等專輯。

這當中鍾興民其實成就最高,你要說他不行了不至於,因為2023年7月,他剛憑專輯《阿爾卑斯的日落》和專輯《潮》中的單曲《市場內的苦瓜嫂》分別獲得第34屆台灣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和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

你肯定沒聽過這專輯,原因是這兩張都是純音樂專輯,完全是去玩藝術的那種了。說到底,鍾興民這種上了年紀功成名就的行業大拿,如果不追求市場,那麼追求藝術是必須的,結果就是人家藝術水準並沒丟。

而周杰倫呢,一直就沒有藝術上面的追求,鍾興民就是和周在創作上的分歧,最終離開了jay的團隊,等到《最偉大作品》的時候,編曲只剩下黃大師了。那各方面簡化,退步後的專輯,就是這張符合現在周杰倫團隊水準的《最偉》。

我甚至敢說《床邊故事》就是周杰倫以後直到正式退圈最好的作品了,但床邊和早期5專的差距,一樣有目共睹。所以如果jay真的就這樣了,沒有碰上什麼生命中的奇遇,那我是不希望他繼續出歌的,我怕再這樣每年一首tik tok熱歌,會把我聽前5專的心情都毀掉

方文山之於周杰倫是剛好兩個合適的夥伴剛好完美契合,別說方文山的歌詞多麼多麼有意境,早年他那種繁瑣的歌詞沒幾個歌手會唱的,不是遇到周杰倫他也到不了今天這樣的高度,兩者本來就是互相成就哪來的誰更厲害之說。

而且你知道是早年就開始關注周杰倫的歌迷都知道,方文山的詞確實有東西,我們聽到的也都是好東西,但前提是,周杰倫用的是哪一版的歌詞,周杰倫從早年開始就是整張唱片的總監一樣的角色,不論是自己譜的曲,選什麼詞,編曲最後決定,他都是要做的,可懂?

從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他的好編曲好詞加上他自身對音樂敏銳的嗅覺和品味,造就的早年專輯裡的那些經典,都是分不開的,所以為什麼只有一個周杰倫?難道他們只為周杰倫編曲寫詞?

no,因為周杰倫本身在當時就有著超前的音樂感,才在這麼多神助攻後造就了自己傳奇,他的傳奇不是張嘴一個因為歌詞好編曲好,所以他才那麼牛這種糊弄傻子的邏輯可以說得通的。

所以,我認為周杰倫和這幫大佬還是屬於互相成就,也不用現在周杰倫擺爛把以前功勞都否認。這就跟以前周杰倫專輯都是他最強,方文山,鍾興民等人完全是廢物,你信不信粉絲眼裡,這些人還拖後腿呢?

(雖然他們也解釋不了為啥周杰倫自己開公司,拋棄這幫後腿後音樂就急轉直下)。

和倒嗓,身體越來越差相比?「幸福」成了周杰倫最大的敵人?

嗓子和身體這裡就不講了,我一直覺得周杰倫未必特別愛音樂,至少不是愛到骨子裡的那種,他更喜歡功成名就,只是剛剛好,音樂是他實現功成名就最有效甚至唯一的渠道,音樂作為他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換句話說,他已經不是在用追求的態度對待音樂,而是像對待奴隸,對待僕人一樣對待音樂。他覺得他在音樂之上,所以他沒有了純粹的對音樂探索和實驗熱情,有的只是想證明自己多牛,他不再去單純的欣賞音樂,而是利用音樂去欣賞自己。

與之截然相反的是陶喆,陶喆他就算不再創作,也能夠看出來陶喆的生命里音樂仍然佔了很大的比重,甚至可能比他老婆在他心裡的佔比還要大。另外一個就是王力宏,我覺得王力宏屬於那種其實並沒有很強的聽眾緣的人,真就是靠他的硬實力去避免了他被埋沒的局面。

當然周杰倫也很有硬實力,但周杰倫的聽眾緣也很強,所以王力宏他雖然達到了今天的成就,但在他心裡很有可能仍然有一種「我還沒有達到自己對自己的期待」的滋味,就是他所得仍然不稱他的實力。

所以他不會自滿,他仍然會嘗試,不管這嘗試到底能收穫多少,他仍然會嘗試,一次次的預期脫鉤,已經使他接受了不那麼在乎結果,只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一步步在事業上可以走的很穩,同時又不卑不亢。

周杰倫態度敷衍和擺爛的問題,網友公認是生活太幸福了,有錢有妻子有孩子,有一堆小弟捧著,你們沒發現嗎?周杰倫近些年創作的歌曲,有很多是在刻意模仿自己年輕時候風格,包括他在演唱會一些發言,能看出來他也想找回自己年輕時候的創作感覺。

但現實就是他也是人,他的創作巔峰期已經過去了,沒有誰可以永遠保持在巔峰,他估計也想找回年輕時候的自己創作狀態,但畢竟現在的他早已經功成名就了,家庭也很幸福,他想回到年輕時候的創作狀態已經不可能了。

他現在創作的歌曲水準已經下滑太多,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他需要像崔健等人一樣去體會生活中新的痛苦,我覺得這對於他來說是不太可能。

中國各個地區的人性格非常不一樣,古語講「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就是說不同地區不同成長方式的人對於生活的感知方式有自己的特點。通過觀察過去的作品和表現,周杰倫與其說是傳統意義上的感知痛苦的藝術家,不如說他是那種閩南地區那種愛拼才會贏+無厘頭的世俗性格。

他的成功一部分來源於天馬星空的音樂創作力,另一部分來自他超常的工作強度,前者與其說來自藝術家極其敏銳的音樂觸覺,不如說更多是來自閩南地區詼諧不著調的性格,後者則來自那種愛拼才會贏的性格。

情懷殺,白月光都行?但現在的周杰倫確實「不值得」

從宏觀角度上講,人是無法完全抽離自己主觀認知的局限,部分觀點不夠客觀。 到底是無法和你產生共鳴還是無法和所有人共鳴,至少客觀數據表現並不是這樣。 就像一些所謂老傑迷,《告白氣球》《 等你下課》在他們這個年齡段沒有共鳴,可是更年輕群體沒有嘛?

有一點我不同意,周杰倫不是極力要證明自己年輕,而是他內心或許本來就一直年輕,不是周杰倫要搞人設,而是周杰倫允許他一直保持這種純粹年輕不必遷就現實。

我們絕大部分沒有能力沒有條件去保持這種純粹,被迫成長成熟。而周杰倫不需要。 那些歌手改變轉型,難道不是因為她們不得不轉型?而周杰倫不用轉型也能繼續在年輕群體里被開拓市場,他不必抱著固定群體一起老去。

周杰倫年齡和老傑迷一樣變老,但是他的生活,他的心態並沒有和很多老傑迷一起變老。無論是主觀意願還是客觀現實,周杰倫一直在擁抱年輕觀眾,這是他一直紅的關鍵。如果他真的和所有歌迷脫節,他應該已經糊了,事實是他的音樂依然有大量人共鳴,只是你不在那些人裡面了。

每個人也不一樣,尤其是周杰倫這種擁有絕對歌迷體量受眾群體的歌手。 被上一輩批評靡靡之音鄧麗君,後來也成為時代聲音,吐字不清不知道唱什麼的周杰倫也成為華語天王。周杰倫這裡比較奇葩的是他真正跨過幾個時代。

從微觀角度來說,創作歌手終究有生命周期,流行樂壇發展本質是工業問題,台灣為什麼是全華語樂壇的發動機,巔峰時期連香港碩果僅存的創作人(方大同等)都得去彎彎過一遍,就因為彎彎有最完整的音樂產業鏈:創作、發行、視覺包裝、宣傳(電視媒體、電台)、發行(唱片市場以及演唱會市場)。

跟香港樂壇比,它市場還更大,大陸就不用說了,音樂產業鏈完全就沒建起來過就被新媒介衝擊得不行。 華語樂壇的落寞本質是台灣樂壇的沒落,而沒落是因為經濟衰退,整個台娛影響力逐漸下降。

網路發達導致歐美韓國衝擊加強,流媒體對傳統唱片市場衝擊的綜合的影響的結果,其中流媒衝擊最大,連美國樂壇都被衝擊得七零八落。

周杰倫就是台灣唱片時代工業最後的天王巨星,但變化也好,不變也罷。

時代終究不同了,沉迷在過去無可厚非,但也不能否認現在的周杰倫敷衍和擺爛,這本來也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