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你有沒有再次收看浙江衛視播出的國內首檔音綜《閃光的夏天》?
蕭敬騰、張碧晨、尚雯婕帶領15位閃光少年,第二期繼續在臨安錄製,並延續著第一期的強勁勢頭——2小時的節目再次斬獲同時段「收視冠軍」!單一個平台的直播觀看量就突破了2500萬!
同時,「臨安篇」的這兩期《閃光的夏天》還在微博熱搜上高位「出圈」:首播相關話題閱讀量破10億,微博綜藝影響力top1,中國娛樂在線、北京日報、橙柿互動等16家以上主流媒體發文熱議……
那麼,到底有多少「臨安元素」通過《閃光的夏天》火遍全國?
看臨安風景——「閃光」的青山湖
臨安青山湖 ——「藝術的湖」「運動的湖」。
在全國,許多觀眾還沒來過臨安,就已經通過《閃光的夏天》將這一「初印象」深深印在腦海中。
7月6日首播的第一期中,開場就用航拍美麗青山湖的畫面,向全國觀眾交代了這次「臨安篇」的錄製地點:「青山湖被譽為臨安第一景,是臨安新十景之一,積天目之水形成的青山湖,像一塊碧玉鑲在群山蒼翠之中,『樹在水中長,船在林中游』正是遊覽青山湖的樂趣……」
青山湖水上森林的綠道上,身著運動裝跑步的張碧晨還「偶遇」了在騎自行車的capper。兩位歌手深深被42.195公里的青山湖環湖綠道串聯起來的美景、自然、休閑、生活、綠野仙蹤和「莫奈花園」所折服,「種草」運動青山湖、音樂青山湖、藝術青山湖。
7月13日播出的第二期中,閃光少年們又劃著皮划艇,泛舟青山湖水上森林的「綠野仙蹤」。
閃光少年譚聰翀很享受「樹在水中長,船在林間行,鳥在枝頭鳴,人在畫中行」的感覺,由此特別羨慕臨安人的幸福生活:「青山湖景區『環湖與民,環湖於民』,既保護了環境,又提供了休閑場所,附近居民可經常來玩……」
「下次有空,可以帶家人來玩一下,感受一下這個天然氧吧。感受一下運動青山湖,音樂青山湖,藝術青山湖。」閃光少年王澤楠已然成了青山湖的「小迷弟」。
看臨安青春——「閃光」的學子
7月13日播出的第二期《閃光的夏天》上,70名來自臨安中學的高考學子站在距離舞台最近的位置,零距離聆聽張碧晨、尚雯婕、劉宇、黃子弘凡等10多位歌手開麥live,痛快燃唱。
閃光少年、歌手兼主持人的張顏齊還在舞台上面對這些高考學子們送出了誠摯祝福:「再次感謝剛剛結束高考的考生朋友們,希望你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自由翱翔 ,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好嗎?」
能在「家門口」聆聽高考後的第一場音樂節,幸福的模樣著實把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羨慕壞了。
由此,「高考後的第一場音樂節」「高考後你最想聽的一首歌」等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掀起了一場「致青春」的頂級浪漫。
「少年自由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 ,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在《閃光的夏天》錄製現場,高考學子們還合唱了一曲《少年中國說》,他們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我最心儀,最想考的是華東政法大學。」
「我心儀的大學是浙江大學。」
「我覺得青春的時候就應該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
在音樂會的大草坪上,高考生們分享著自己的心儀大學和高考後的安排,還有一位目標浙江師範大學的女生,用空靈且磁性的嗓音清唱了張碧晨的《年輪》,現場致敬偶像。
台上的15位閃光少年痛快燃唱,台下的70名臨安高考學子唱響未來,他們一樣充滿「少年感」,儼然「閃光的夏天」中最青春的模樣。
看臨安藝術——」閃光」的非遺
《閃光的夏天》「臨安篇」不止火在場內,還火在場外。
微博上,「李明德與臨安大叔合奏《茉莉花》」 登上了同城熱搜第16名,這是一場閃光少年和臨安本土民間藝人碰撞出的火花。
74歲的徐玉文是臨安錦南街道土生土長的上畔村民,他深耕文學、國畫、書法、民樂與表演等文藝領域多年。退休後,他以一腔熱忱和滿腔熱血投入到了青少年文化藝術教育工作之中,開辦春泥計劃培訓班8年來免費為村裡學生和農民工子女培訓486人次,是「浙江省千名文藝骨幹」,曾獲浙江省宣傳文化員才藝總決賽「蘭花獎。
音樂節現場,「95後」的閃光少年李明德和」50後」的徐玉文組成了臨時cp,前者彈奏吉他,後者彈奏琵琶,「中西合璧」共同合奏了一曲韻味獨特的《茉莉花》。
來自伯克利音樂學院的閃光少年黃子弘凡則迷上了「昌化民歌」。
「咚咚咚咚 ——」 在陣陣鑼鼓聲中,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昌化民歌》傳承人、民間藝術家方慧青唱響了源自吳越文化的《錢王出世》,婉轉的旋律、動聽的唱詞,聽得這位音樂才子如痴如醉。黃子弘凡還虛心向方慧青請教昌化話怎麼講,唱好「昌化民歌」的精髓。
閃光少年、鼓手胡宇桐也對臨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愛不釋手,皮影戲、天目窯、昌化竹編……在青山湖畔的音樂節大草坪上,他甚至開啟了直播,向粉絲們介紹豐富多彩的臨安非遺。
看臨安美食——「閃光」的天目暖鍋
前幾天,「李明德閃光後請胡宇桐吃暖鍋」的微博也登上了熱搜。
這個梗,源自李明德在舞台上閃光演繹後,帶著慶功的喜悅,盛情邀請胡宇桐一起吃臨安當地美食天目暖鍋的名場面。
天目靈草石耳暖鍋、浮玉煙霞春筍暖鍋、昌化小狗牛暖鍋、大明天子豬蹄暖鍋……一道道天目暖鍋端上桌,兩位閃光少年眼睛都看直了,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
「嗯——這個石耳口感柔韌,有嚼勁!」當得知天目靈草石耳暖鍋里的石耳,采自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上時,少年們不禁感慨起「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臨安富饒美麗的自然資源之中,原汁原味的山珍佳肴,無不以其鮮美刺激著食客們的味蕾。
而「萬物皆可鍋」的天目暖鍋,正源自臨安天目山脈。
古代寒冬,臨安山民為抵禦寒冷,家家都以暖鍋為餐,將鍋放在黃泥風爐上一燉,大家圍坐著,暖暖的食物在唇齒間回味,這就是天目暖鍋的雛形。經過千百年發展,如今的天目暖鍋常吃的就有14個大類、96個小類,還評選出了「十大天目暖鍋」,是舌尖上的「金牌美食」。
今天,在空調的加持下,天目暖鍋早已跳出了季節的束縛,成為一道四季美食。這個夏天,在「越滾越好吃」的熱氣騰騰中,少年們分享著這份舌尖上的醇香、鮮嫩、絲滑。
「杭州周邊還是有美食的!」 胡宇桐好吃到揚起了眉毛,脫口而出。
李明德也好吃到「根本停不下來」:「誰說杭州是美食荒漠?臨安的天目暖鍋還是很好吃的,給大家推薦,非常好吃!而且很滋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