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看百花 |《志願軍:雄兵出擊》:何為史詩,何為巨制

創立於1962年的全國性文藝評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是中國電影界歷史最為悠久的重要獎項。

由中國文聯、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以下簡稱:百花獎)將於8月2日至4日在成都舉行。

日前,本屆百花獎提名名單已經公布,不僅有張藝謀、李雪健這樣資歷豐厚的電影人,也有易烊千璽、王俊凱等年輕力量。為了讓大家深入了解提名作品,紅星新聞特推出「蓉城看百花」系列,對提名作品和提名影人進行介紹。

今天我們來看看獲得本屆百花獎最佳影片提名的《志願軍:雄兵出擊》。

2021年上映的《長津湖》至今仍雄踞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作為該片聯合執導之一的陳凱歌,於2023年再度聚焦「抗美援朝」,且有雄心通過三部曲、全景式、多維度的方式,打造出一部恢弘壯闊的史詩巨制。

何為史詩,何為巨制?並非一味求大,求全,求一種「唯我獨尊」的敘事力度、廣度和深度;而是要在每一處細節上,足夠紮實地鋪墊好每一塊磚。閎宇崇樓亦起於磚土。陳凱歌「從影40年來最為艱苦的創作」——三部曲首作《志願軍:雄兵出擊》,將鏗鏘有力地說明,如何壘磚,如何築樓。

新中國建國不久,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參戰,如虎驅羊般,助南韓攻伐朝鮮;與此同時,美方封鎖台灣海峽,又尋釁我國東北邊界。中國迫於壓力,決心參戰,於是「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片中,王驍飾演的志願軍38軍軍長梁興初,未能按時到達熙川,延誤戰機,遭到彭德懷怒斥。

向來悍勇的軍長,終於解釋道:「我聽說熙川有一個美軍團,我想準備準備,準備結實了再打。我想盡量減少傷亡。我們犧牲的人太多了,太多了……戰士們仗都已經打到看見新中國了,看見好日子了……」

彭德懷聽了,沉默片刻,而後說道:「犧牲是我們一定要付出的代價。你不付,就是兒子付,孫子付。我們這輩人,一身血,兩腳泥,還是我們付吧。」

王硯輝飾彭德懷

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難得發生這樣具有人情味的對話。梁興初的為難,說明了戰爭的殘酷。這也是抗美援朝之艱難的具象體現:中美差距過於懸殊,無異于飛蛾撲火。但「火勢」太大,已經危及家園,「飛蛾」沒得選,哪怕以身飼火,也要以血肉凝成的江河撲滅大火。

還有一處台詞發生在聯合國安理會現場。章子怡飾演的翻譯官唐笙與中國代表團成員李曉(張子楓 飾)對話。她問李曉掛起來的鑰匙是什麼。李曉說,那是她家的鑰匙,像一個信物,彷彿鑰匙在,家就在。唐笙說,她也想有一把這樣的鑰匙。對於常年在英美工作的唐笙來說,中國就是她的家。

她想回家,是因為見識到了中國外交官伍修權(張頌文 飾)在演講中所展示出來的大國自信與力量,遭受的屈辱與反抗,未來的希望與決心。想回家,就是要抵抗外辱;想回家,就是想守護中國。由此,外交場合也與朝鮮戰爭產生了必要的呼應與同一主題下的共鳴。

至於影片的主體,那些山林伏擊、村莊混戰、生死穿插、夜行渡江、雪原轟炸等多種空間、時間、風格都具極具差異化且分外殘酷的戰爭場面,更是粗中有細:有裝甲坦克的驍勇無敵,就有一個小小的燃燒瓶被拚命扔進坦克的犧牲;有領袖及一眾青史留名的歷史大將,就有一些未曾留名的小兵,他們的每一顆子彈,每一次戰鬥乃至每一種死亡,都是這場戰爭的見證及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

陳凱歌時時將筆墨潑在具體的角色、對話及細節上,就是要使得影片在宏觀建構歷史的必然性時,也有微觀上的創作來支撐整個事件的書寫,使其從宏大歷史轉為具體可感的故事,使得遙遠的歷史敘事能夠鏈接當下的情感體驗,最終讓戰爭具備法理上的正義與來自人的溫情。惟其如此,《志願軍:雄兵出擊》才能脫離戰爭片總是「為戰爭而戰爭」的窠臼,成為一部更具史詩品質的佳作。

紅星新聞電影評論員 李瑞峰 編輯 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