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提檔,票房仍慘。
7月10日,這部由成龍2005年主演的奇幻電影《神話》續集,正式上映,比原定上畫日期7月12日早了兩天。
兩部電影之間相隔了將近20年,都由唐季禮自編自導。除了成龍,其他演員方面,則更像是2017年《功夫瑜伽》的延續,都有張藝興,李治廷這些「小鮮肉」在片中鞍前馬後,而成龍演的也都是考古教授,只是一個姓房,另一個名jack。
一般而言,電影提檔無非是兩個原因:要麼是太受歡迎,影迷催促下,不得不及早推出,晚一天都難受;要麼是不太受歡迎,早點全面上畫,也能累積多點首周末票房。而《傳說》顯然屬於後者,自點映以來,就遭遇了惡評,票房相當慘淡,點映一周也就3000多萬票房——要知道,2023年暑期檔的《孤注一擲》,點映3天破了5億。
出品人兼總製片人於冬,不久前還撫今追昔,對票房前景充滿信心:「十九年前的《神話》是第一個票房過億的國產電影……」
言下之意,期許甚高。
但與實際情況相比,不免令人唏噓——在貓眼專業版的預測中,《傳說》內地總票房只有1億。若按預測走向,在成本三億的情況下,勢必慘賠收場,大哥沒雄起,卻淪為炮灰。
|成龍的短板
1977年,出道六年的成龍,被導演羅維帶著去見武俠大師古龍。
當時,古龍小說《劍花煙雨江南》剛出版兩年,被羅維看中,想買下改編成電影,由成龍主演。席間,古龍瞟了眼成龍,直言不諱地說,「我的劇本不是寫給他的,我的劇本都是給岳華、羅烈的,大鼻子,小眼睛,他演不了我的戲。」
《劍花煙雨江南》拍出來後,果然不盡人意。第二年,仍是羅維執導成龍主演、根據古龍小說《七種武器之拳頭》改編而成的《飛渡捲雲山》同樣慘賠——直到《醉拳》走紅3年後,方才引進到韓國以3d形式大賣。
因而,1978年後大紅大紫的成龍,不太接演古裝戲了。大概,也與其古裝扮相受到古龍毫不留情的奚落有關係。
當然,古龍的判斷也沒錯,古裝確實是成龍的短板。
於是,通過《醉拳》《蛇形刁手》中的諧趣打鬥成名後,成龍就一門心思「進城」講述《警察故事》,在香港巔峰期的電影幾乎都是時裝片。就算是在《醉拳》這樣的成名作中,時代背景雖然還是清末民初,但成龍的髮型跟在時裝戲裡也沒什麼區別,都是那麼飄逸和蓬鬆。
之後,他再以007式的風格,衝出亞洲走向世界,警察角色變得越來越多元,更像是個無所不能的特工。倒是和好萊塢合作的《上海正午》《功夫之王》等片里,他又穿上了古裝,只是這些電影往往是「雙雄」設置,大哥並不獨當一面。
畢竟,以他這麼多年屢試不爽的人設,就算演古裝,應該還是更適合演《大兵小將》里一開始裝死的梁國士兵,而不是那種金戈鐵馬,一臉正氣的大將軍……
不過,在《神話》里他就這麼演了,而在續集《傳說》中又演了一回,可能,大哥真覺得自己的年齡和資歷,都到了一定階段,「諧氣」終於可以讓位給「正氣」了!
|跳不出舒適區
近年來,成龍的電影,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越來越「主旋律」,這本身無可厚非,畢竟他是在國際影壇為數不多的東方面孔,打出每一拳,踢出每一腳,都可能代表著中國的形象。
2009年在《建國大業》里大哥客串一名採訪李濟深的記者,不過坊間流傳他開始時是要求演一個偉人的角色,但遭到了拒絕;而2011年的《辛亥革命》里,他不但參與執導,倒是真演上了偉人,是和孫中山並稱「孫黃」的黃興黃克強;2012年的《十二生肖》是追迴流失海外珍貴文物的故事,雖然成龍在片中的角色,一開始是個職業大盜,但之後的改邪歸正,還是極為主旋律的。
再接下來的《天將雄師》《功夫瑜伽》也都跟「絲綢之路」有關,除此之外,就更不用說《鐵道飛虎》《急先鋒》這樣「根正苗紅」的題材。
只是,隨著題材路線的調整,成龍大哥在片中也越來越「啰嗦」——喜歡說教,比如在《天將雄師》中對於維護和平的苦口婆心,甚至跟電影《英雄》都有一拼!
在《傳說》中,和年輕配角在一起,成龍大哥也是一副當仁不讓的長輩做派,說教多於調侃,而無法像職業生涯後半段的肖恩·康納利一樣,真正和年輕演員打成一片,對撞出火花。
儘管成龍越來越「正」,但口碑與票房卻一路下滑。究其原因,除了年事漸高,身手不復當年外,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電影里的元素,都在不斷重複。比如,在《傳說》和《天將雄師》里都提到了霍去病,分別由竇驍和馮紹峰扮演;而《神話》里的那首主題曲《美麗的神話》,略加改編後,又在《功夫瑜伽》中唱了起來。
據稱《傳說》中用了12000匹馬來拍大場面戰爭戲,馬戲本身卻沒有給人留下什麼特別的印象,可明明成龍2023年剛上過一部《龍馬精神》,對他和馬互動的戲份,觀眾早就沒有新鮮感了。
《功夫瑜伽》里有去冰島取景的冰洞中的打戲,而這回《傳說》最後的大戰,還是在冰窟中完成的,實在是太過敷衍了,放在以前的成龍電影里,這樣的毫無新意的重複,是不可想像的。
而且,無論是什麼題材什麼角色,成龍在表演上的固有風格還是很明顯——這很難說得上有什麼突破,反而讓人感覺一直在吃老本。
到了《傳說》,乾脆炒起了冷飯。
從二三十年前的票房靈藥和華人之光,到現如今口碑和票房雙失利,成龍的「蛻變」過程,顯然非一日之寒。
|ai減齡是情懷還是詐騙
《傳說》最大的賣點,除了成龍電影慣常的動作片特色外,當然就是運用deepfake(深度偽造)的ai技術,還原27歲時龍哥的青澀外貌。而1981年前後的成龍,是剛離開羅維導演,與嘉禾公司簽約,拍了《師弟出馬》,這年參與的第一部美國電影《炮彈飛車》也剛上映,不過,那時的他在這部群戲電影里,只是演一個很小的角色。
對於ai換臉技術,觀眾並不陌生,不但在電影上能夠見到,比如《愛爾蘭人》中對於羅伯特·德尼羅等老戲骨進行「集體減齡」,而在現實生活中還跟很多詐騙案件脫不了干係。比如,早些時候,香港警方發現有詐騙分子利用深度偽造技術,通過從公開渠道獲取的相關資料,成功仿造英國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音容笑貌」,在網路會議中冒充多名人士,騙取財務職員2億港元。
和現實中詐騙案的換臉效果不同,電影《愛爾蘭人》中的減齡特效,很難說是成功的,反而有一種僵硬和獃滯的感覺,而這連德尼羅的演技也挽救不了。據說,《瘋狂的麥克斯:狂暴女神》導演喬治·米勒曾經考慮過讓查理茲·賽隆用減齡特效飾演年輕版弗瑞奧薩,但後來發現效果難達預期,只能另找新生代演員安雅·泰勒-喬伊來演,票房卻慘遭滑鐵盧——安雅實在欠缺力量感。
而《傳說》中所謂的27歲版本成龍,減齡效果也只能說是「麻麻哋」,一般般,畢竟,就算有三億預算(據稱),應該也很難拿出多少壓在換臉這一個「寶」上,要做出超越國際水平的效果自然微乎其微了。更別說——不管是幕前幕後,成龍通常都是一副嘻皮笑臉的模樣,而這個27歲的「嫩成龍」,卻一臉正經,非常「撲克臉」,讓觀眾很難入戲。
《傳說》和《神話》一樣,在成龍電影里本來就很特別,是分古裝和現代兩部分,穿插著來,但二者之間的聯繫比較牽強,最多就是夢境和感應之類的。而《傳說》中當代部分是成龍本人演的,打戲很少,大多集中在最後那場冰窟大戰中,至於古代部分,當然就是換臉技術的用武之地了,也難怪網友會質疑,既然連臉都換了,那也就用不著討論到底用了多少替身的問題了!
|親自做危險動作有無必要
一直以來,成龍電影最大的特色,當然就是「拚命三郎」,危險動作親自上陣,不用替身,更不需要電腦特效幫忙,片尾出字幕時的花絮里,也都是現場搏命演出,光榮負傷的鏡頭……成龍曾經強調,這是他和美國動作明星最大的區別,人家都是靠替身或特效來完成,而他必須親力親為,這才是成龍電影最大的魅力。
對於成龍是否用替身,保險公司是否拒保等話題,網上一直都有爭議。甚至連李連杰被記者問到關於成龍替身的問題時,他也直率地回應,大家都不是超人,拍電影不可能不用替身,並反問記者:你覺得李小龍用不用替身?
更別說,近些年來,好萊塢動作明星,特別是湯姆·克魯斯也開始強調親自上陣,爬樓跳傘,表演危險動作,特別是他在《碟中諜》系列和《壯志凌雲2》里的表現,也頗多搏命的花絮視頻傳播出去——當然很難說這不是一種營銷。
而1954年生人的成龍大哥,已經七十高齡了,如果還在《傳說》的宣傳中,強調危險動作不用替身,並用片尾花絮來展現,還會有人信嗎?《急先鋒》里有一場戲,成龍本來還想跟早年在《警察故事》里一樣,從商場的樓上跳下去,但旁邊有人提醒他旁邊有樓梯,大哥便把腿收了回來,乖乖爬樓梯去了。
這一橋段雖然是自嘲,標準的成龍式幽默,就好比打了一陣後,會轉身做出痛苦的表情,而不是沒有痛覺的超人;不過,問題是,「有樓梯,太好了」這樣的自嘲台詞,也只能說一次,總不能在以後的電影里反覆自嘲吧?
但,更具現實的隱喻是—— 親自上陣和使用特效,於觀眾而言,有多少差別呢?
|成龍的真正問題
1971年,成龍以龍虎武師的身份入行,職業生涯已經超過五十年,拍片無數,貴為國際動作巨星,還在2016年拿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原本早已功成名就,可以不用再那麼拚命拍片,但他就是停不下來,豆瓣上「未上映」的電影計劃都排到了2035年。0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整個成家班得靠大哥「吃飯」,不是他一個人說退就能退的。再說,從小到大,他就習慣了和兄弟們同桌吃飯的熱鬧氛圍,很難想像退休後冷清的小家庭生活。
另一方面,雖然這幾年大哥在內地影壇的影響力越來越弱,但在國際影壇的號召力還是不容小覷的,所以一時間不愁沒有人投資他的電影。
當然,更重要的問題,還是找不到自己的接班人。
對此,他不是沒有努力過,培養過新七小福,也不斷和新人演對手戲,但效果顯然不盡如人意。不管是內地小鮮肉,長腿美女,網紅明星,或者是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出現在成龍電影里,總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也更加沒有個性與神采。甚至於謝霆鋒,也一度被「公認」是成龍的接班人,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最近他在《海關戰線》里的表現,實在是讓人懷疑那不過是早年的宣傳噱頭罷了。
關鍵,還是動作風格的問題。
在《新少林寺》里,成龍只是最後戴著僧帽,出來客串了幾分鐘,但用鐵鍋來「翻炒」對手的一招,就足以秒殺電影前面那一場接一場的打戲——他的風格太過鮮明。
周星馳可以自己不上場演,而在幕後把所有角色都儘可能的「改造」成自己,但成龍在這一點上很難效仿。無法相信他不演只導,然後把謝霆鋒李治廷等人訓練得跟自己一樣上竄下跳,用動作打出笑果來。
畢竟「學我者生,像我者死」,當年李小龍就算沒有英年早逝,也很難想像成龍能靠和他打對手戲,從而變成小龍哥的接班人,而不是後來現實中發生的那樣,是他改弦易轍,走出李小龍的影子,真正打出自己的諧趣打鬥風格。
當然,這不僅是成龍自己的問題,更是港式動作片日積月累的短板,所造成的結果,那就是太把寶都壓在動作巨星的個人風格上,而忽略電影本身的核心創意,並認為文戲不過是填補武戲之間的空檔而已。這麼一來,曾經的強項,比如標榜不用替身和特效,親自上陣這些賣點,終有一天會反過來成為軟肋。
其實,放眼整個國際動作電影,近年來都有這樣的傾向,比如身手也不再靈活的基努·里維斯的《疾速追殺》系列,也是完全弱化情節,片面的追求一種「爽感」。
但問題在於,美國最好的動作類電影,其真正精髓,並非《疾速追殺》這樣的純「爽感」類型,還是像《生死時速》《黑客帝國》這樣的高概念創意上的,完美糅合文武戲,才能推陳出新,成為經典之作。
而這,也是以成龍為代表的港式動作片,從未企及,甚至都不想努力嘗試過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