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迷上沉浸式戲劇

‍‍本文作者:夏夏,原文標題:《年輕人迷上沉浸式戲劇:揮金、入戲》,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戴上面具即可化身幽靈穿梭在20世紀30年代的復古酒店之中,跟隨麥克白狂奔或是看女巫起舞;

購買一張「船票」,便能登上《三體》世界裡的「萬有引力號」,親歷太空危機,決定太陽系命運;

坐在理髮店內卻突然遭遇一場謀殺案,需要作為目擊證人探尋線索,找出真兇……

這些新奇體驗的來源並非劇本殺,也不是主題樂園,而是來自於時下深受年輕人喜歡的沉浸式戲劇。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劇迷發帖介紹自己的「入滬連打」經歷:四天十一場、七天十場、十九天二十五場,即便做個「特種兵」也要在兩天時間裡連刷四部劇再離開上海。還有不少年輕消費者把走進沉浸式劇場當作是一種周末娛樂消遣方式,享受一段逃離現實、躲進奇幻世界或是異次元空間的閑暇時光。

沉浸式戲劇令一眾年輕消費者「上頭」的魔力到底在哪?在沉浸式劇場的帶領下,沉浸式經濟將迎來怎樣的未來?

沉浸式戲劇到底有多上頭?

沉浸式戲劇起源於數十年前的美國百老匯。彼時一群戲劇從業者試圖對傳統戲劇的場地設置、觀劇規則提出挑戰,嘗試跳出原有的劇場空間,增加演員與觀眾的交流與互動,於是讓觀眾更貼近表演區的環境式戲劇應運而生。

在環境式戲劇中,觀眾就坐在故事發生的場景里,不僅能近距離觀看演員的表演,還能與演員互動。例如,被劇迷們稱為「小酒館」的《阿波羅尼亞》以及「小賭場」的《桑塔露琪亞》就屬於環境式音樂劇。

而真正的沉浸式戲劇則是環境式戲劇的升級版,觀眾不僅身處戲劇故事場景之中,還能擁有一定的身份,可以掌握推進劇情發展的線索,甚至左右故事最終的結局。

例如在上海版《不眠之夜》中,觀眾可以靈活地在麥金儂酒店中走動,跟隨不同的角色解鎖不同的劇情。在一些推理懸疑題材的沉浸式話劇中,觀眾還需要面對一眾專業演員的演繹,投票找出真兇,可謂是加強升級豪華版的「劇本殺」。

由於環境式戲劇和沉浸式戲劇具有一定的先鋒性,所以在誕生最初並未得到廣泛的推廣。直至2011年,英國實驗戲劇公司punchdrunk以莎士比亞著名悲劇《麥克白》為藍本在紐約曼哈頓製作出一部名為《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以裝置藝術和肢體戲劇的結合帶來了開創性的視覺衝擊,顛覆了傳統劇迷的認知,成為了沉浸式戲劇的鼻祖之作。

2016年,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歷時7個月將北京西路上的一棟廢棄建築改建為6層樓、10000平方米的麥金儂酒店。《不眠之夜》中國版在此拉開了帷幕,並掀起了一波觀劇潮。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演7周年時,《不眠之夜》票房數據已經達到了4.7億元,觀演人數達55萬,平均上座率超過90%。

目前,《不眠之夜》上海版已經連續演出超過1900場。由於其場景豐富、互動靈活,有著巧妙的主線、支線劇情,每位觀眾都能有不一樣的探索發現,甚至說每一次觀劇都能有新鮮的體驗,由此吸引了不少劇迷反覆刷劇。曾有媒體報道稱,有死忠粉為了解鎖多線劇情重複觀看了280多次。

在小紅書平台,有網友為了解鎖所有人物劇情看了十次左右後表示,「在我看來,沉浸式戲劇更像是你本人即為導演,以雙眼為鏡頭剪輯出自己所見的劇情,因此每一天,每個人,每一次的體驗都是不同的」。

戲劇從業者小d向驚蟄研究所介紹道,「近兩年,沉浸式戲劇在國內的流行,跟體驗式經濟、場景化消費的興起等等有關。它的特點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產生聯繫、產生互動的方式,讓更多觀眾參與進來。譬如打破傳統表演空間,打破『第四堵牆』,在各種非劇場環境來演繹劇情,也是一種沉浸式體驗」。

大投資的《不眠之夜》為觀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觀眾能夠自由跟隨演員走動,而輕運營的《阿波羅尼亞》等沉浸互動式劇目則選擇在容納人數在100-200人左右的小劇場內進行駐場表演。雖然小劇場的表演空間有限,但能使觀眾離演員更近,也讓觀眾身臨其境地融入戲劇場景之中。

戲劇科普賬號「雲歌的一排一座」的作者「喵喵噠」告訴驚蟄研究所,「小劇場的好處是可以讓觀眾離演員更近,他就在你眼皮底下進行表演。在《阿波羅尼亞》《桑塔露琪亞》中,整個布景就像一個真實的酒館或者賭場。位置最近的觀眾就坐在賭桌的周圍,賭桌就是舞台,演員就在你面前唱跳。有些時候,演員還會跟觀眾進行互動,比方說把麥克風遞給觀眾,而演員根據劇情人設隨機應對。這是觀眾在小劇場當中才能獲得的獨特體驗。」

票價不菲,劇迷難逃「被割」

大型沉浸式戲劇用恢弘廣闊的場景搭建、專業的演員團隊、精心設計的劇情脈絡以及出色的互動性,為觀眾帶來了極致震撼的視聽體驗,而高昂的票價同樣「震撼人心」。

去年12月,劇迷們還在爭辯《不眠之夜》790元的票價到底值不值。到了今年7月,《不眠之夜》的工作日全場票已經漲到890元,周末場全場票漲到了990元。

此外,依託上海影視樂園而建,具有4組劇情主線、15條人物主線、100多條支線劇情、70餘位專業演員參演的大型原創沉浸式戲劇《新世界莊園》,其入場券價格也高達799元。與之相比,北京環球影城的旺季單日成人票的票價也不過638元。

如果說這些大型劇目的高票價是在轉嫁投入成本,小劇場上映的「高價」沉浸式戲劇,更像是在精準收割劇迷。

北京77劇場上演的全景沉浸互動劇《大真探趙趕鵝2》票價分為288元、388元、488元三檔;上海大劇院9號空間上演的沉浸式懸念劇場《9號秘事》的票價,有489元和589元兩種檔位;在廣州,環境式駐演音樂劇《阿波羅尼亞》票價相對較低,但也設置在180元到380元不等。

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沉浸式演出人均消費主要分布在200元-499元區間,佔比為63.7%,比2019年猛增29%。目前,市面上很多沉浸式劇場的門票大致在200到400元左右,但整體演出市場的質量卻顯得有些參差不齊。

00後大學生「漢堡球」告訴驚蟄研究所,最近她以自媒體博主的身份,免費體驗了不少上海的沉浸式劇場。在她看來,「有一部分是值得票價的,整體故事比較完整,然後有驚艷的反轉。像是《決逗野馬鎮》還提供了服裝,對玩家來說,能換裝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點。不過也有少數不好玩的,比如《莫恩古堡》,幾乎沒有互動」。而驚蟄研究所查詢發現,《莫恩古堡》周六晚場單人票價格為498元,暑期學生證專享優惠價也需要350元。

劇迷「茶茶奔波在劇場」也向驚蟄研究所吐槽道,「目前小劇場部分演員的表演能力真的是一言難盡,因為小劇場的從業門檻比較低,部分演員可能還是學生,沒有表演經驗,有時候把小劇場當練習室;另外有一部分劇場的座位存在各種視角死角和視線遮擋的情況,還有一些劇比較粗製濫造」。

戲劇行業從業人員「小d」告訴驚蟄研究所,「現在的演出市場比較內卷,很多項目同質化嚴重。而且因為去年沉浸式項目的市場反饋很好,今年湧現了很多打著相同旗號的項目,可能就是營造一個場景,然後加上了和觀眾互動的情節,就敢叫自己沉浸式了,實際上根本算不上是戲劇」。

*網友吐槽

「茶茶奔波在劇場」還向驚蟄研究所提到,「其實小劇場割粉絲韭菜也很厲害。面對早已掌握粉絲心理的小劇場,即使票價再高,也有很多粉絲會為了自己喜歡的演員,也就是俗稱的『人質』,去小劇場重複看很多遍演出;我有朋友一部劇看了上百場,只要是有喜歡的那位演員的排期,就會買票進場」。 

從大項目到小劇場,沉浸式戲劇「出逃」

消費市場上,劇迷面對著高票價,熱情依舊不減。而在實體產業層面,沉浸式戲劇也帶動了本地商業的新一輪發展。

上海沉浸式戲劇鼻祖《不眠之夜》將廢棄建築改建成美式復古風酒店;武漢上演的沉浸式戲劇《知音號》,將表演地點設置在一艘二三十年代風格的游輪上;沉浸戲劇《逆流》在北京潮流商圈「王府井喜悅」的光芒·保利沉浸劇場上演;上海沉浸式懸疑音樂節《嗜血博士》則是在星空間1023號·涵金小劇場上演……

不難發現,不管是重資產的大型項目,還是小劇場的駐場演出,越來越多沉浸式戲劇都選擇「跳出」傳統的劇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劇院布局更適合傳統的「鏡框式戲劇」,則傳統舞台形式,表演區面朝觀眾,觀眾在台下觀演,與環境式戲劇中普遍設計成觀眾環繞舞台圍坐的布局不符。

另一方面,沉浸式戲劇選擇在位於商圈的新演藝空間、小劇場進行駐演,還能減輕運營成本壓力,實現和商場、商圈的互惠互利。

戲劇行業從業人員「小d」向驚蟄研究所介紹道,「從運營的角度來看,在小劇場駐演能夠緩解投資壓力,還有製作方的成本壓力。如果是在大劇場或者城市之間進行巡演的話,不僅需要考量觀眾人數和上座率,還需要考慮巡演之間產生的差旅交通費用、舞台的拆卸運輸費用等。如果是駐場的話,就可以將這部分成本省下來。如果劇目足夠火的話,還可以作為產品打包賣給其他劇場,然後再到另外一個城市駐演」。

在上海,隨著《阿波羅尼亞》《桑塔露琪亞》等劇目的入駐,亞洲大廈成為上海演藝消費新地標,並逐漸形成以上海人民廣場為中心的「演藝大世界」集聚區。以沉浸式體驗為賣點的小劇場,成了城市文化空間更新的新動力以及商業地產發展的新風向標。

而在實體商業層面,劇場和商場、商圈之間還能相互引流、互惠互利。

「比如一個劇目如果能夠做成標杆,就可以帶動更多觀眾來到劇場所在的商場,而商場本身也擁有穩定客流,可以轉化到劇場。另外,戲劇還可以跟商場或者商場的商鋪聯動舉辦活動」「小d」補充道。

據了解,在上海大世界街區中的餐館酒吧,會根據正在上演的沉浸式戲劇劇目推出聯名款套餐。沉浸式劇院晚場的演出時間,也為商場帶來了更多夜經濟消費人群。

「喵喵噠」告訴驚蟄研究所,「2020年,由韓國音樂劇改編的《阿波羅尼亞》一鳴驚人,由此開啟了小劇場駐場音樂劇演出的火爆,也為黃浦區的商業地產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位於黃浦區的亞洲大廈原本是一棟老舊的辦公樓,從阿波羅尼亞的入駐開始,大量的小劇場駐紮其中,使之成為了黃浦區的文藝打卡新地標。此後加上黃浦區文旅的支持,促成了小劇場在人民廣場附近商圈的集聚。很多人會趁著雙休日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專門入滬看劇,由此也帶動了周邊的餐飲、住宿等」。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金雷曾在媒體採訪中表示,過去在上海的遊客停留的天數大概在2天左右,有了豐富的演藝內容以後,旅客在上海平均的停留天數大概在2.84天,另外,觀劇的觀眾中有三到四成來自長三角非上海地區。

沉浸式經濟一路狂飆

目前,結合小劇場構建城市商業地產新業態的做法,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沉浸式演出場次排名前五的城市為上海、北京、杭州、重慶、長沙;另外票房排名前五的分別為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成都。

在北京,開心麻花在望京嘉瑞文化中心打造了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沉浸式演藝新空間「花花世界」。這個戲劇綜合體主要由a66環境劇場、stage one戲劇酒吧劇場、遊戲戲劇主題空間等版塊組成。

「花花世界」主理人馬悅舒曾在訪談欄目中表示,希望以跨界創新的產品邏輯,開拓了麻花內容生長象限下的跨界玩法,將「花花世界」打造為城市潮流文化和新消費地標。

在成都,開心麻花、一台好戲、魅鯨文化等戲劇製作公司均在當地創建了自有小劇場。

在廣州,在北京路天河城長期駐演的《阿波羅尼亞》已經上演超過500場,「小賭場」《桑塔露琪亞》也計劃在天河城a區4層(阿波羅尼亞樓下)建立新分館。

此前,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曾提出「沉浸式戲劇並不是一種創新藝術門類,而是一種體驗方式,這種體驗方式可以和任何一種藝術形態,甚至任何一種商業形態進行嫁接。」

戲劇行業從業人員「小d」也提到,「沉浸式演出通過疊加其他領域創新性地形成一些新業態。有的沉浸式戲劇會把餐飲的部分直接放在戲中,像是開心麻花的沉浸式戲劇現場,還可以美甲、洗髮;上海的一些演藝新空間還會邀請餐廳入駐」。

除了舞台演出,在文旅方面,沉浸式演出作為引領文旅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正逐漸成為各大景區的新寵兒。例如《長恨歌》《又見敦煌》《芙蓉國粹》等沉浸式實景演出均成為了當地文旅新名片。

隨著沉浸式演出在文旅領域的廣泛應用,沉浸式體驗與文化旅遊、創意產業等領域的結合,將為觀眾帶來更加多元和豐富的感官體驗。

《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沉浸產業消費市場規模已達927億元,總產值達到1933.4億元,預計2024年將突破2400億元大關。

其中,沉浸主題娛樂細分消費市場規模達到了351.6億元,沉浸文化旅遊細分消費市場規模為215.4億元。同時,沉浸演藝演出、沉浸藝術展覽和沉浸擴展現實細分市場,三者的市場規模佔中國沉浸產業消費市場規模的14.6%,位列第二梯隊。

毫無疑問,在體驗經濟時代,能夠給人們帶來幸福感和情緒價值的「沉浸體驗」正是一條擁有無限可能的萬能鑰匙。

*文中小d、喵喵噠、漢堡球、茶茶奔波在劇場,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