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期待,誰能笑到最後?

3000點得而復失,6400億的成交說明了資金的態度,對收復和進一步攻擊的慾望沒那麼強烈。

今天一堆高紅利繼續新高,銀行三桶油煤炭打頭陣,中字頭跟隨,不過按照過去的經驗來看,連續拉升後短期已經不太適合追進了。

咱們以前的文章也分享過,這些方向如果短期參與是很吃節奏的,一旦買在階段高點,調整個一個月兩個月再啟動,那你得先確定自己能不能拿得住

題材上財稅數字爆發,這個周末提到過,炒的是重要會議前的預期。

能關注的重點範圍都划出來了,就跟考試一樣把出題範圍選好,剩下考成啥樣就看個人水平了,有沒有營養或有沒有用看個人理解吧。

除了財稅,還有機構吹應急管理it,也是走的特別國債和會議預期。

跌幅上看,昨天領漲的稀土一日游,這個也在周末說過了,沒必要追,市場無量本質還是輪動而已,延續性都不強。

還有出海方向的家電和工程機械也被資金砸了。

除此之外,蘋果產業鏈和半導體調整。

硬說原因,那就是外圍市場對ai的看法發生分歧,有分析師認為ai後續的投入持續性存疑,理由是ai使用成本高。

如果目的是降本,那對很多公司來說是不合適的,投入一段時間後發現沒有用那麼就會減少投入,所以ai現在就是高點。

另外一派認為,隨著發展,ai使用成本會降低,使用範圍會繼續擴大,類似於之前的智能手機。

所以ai產業鏈要用業績打破質疑才行,中報是個試金石

今年股市難,其他方面也不容易,那為啥不能大手筆刺激經濟呢?

最近看了不少觀點,有一個論調很有意思,分享給大家。

大環境看,全球經濟發展到現在,由於提高生產力的科技很久沒有真正的突破,想做大蛋糕越來越難。

而全球分蛋糕的人,也就是站在牌桌上的也就兩個大玩家--中美,核心也就是爭奪第一的話語權。

在過去,美國為了維持地位,通過my戰,科技戰,金融戰的形式收割全球。

my戰不用多說,2018年開始搞到現在;

科技戰典型就是封鎖高端晶元製造,結果前面兩個現在看都不太行;

現在只能玩金融戰,也就是利用美元的國際地位收割,也是過去無往不利的武器,現在好像踢到鐵板了。

現在兩邊都在憋著,美國憋著不降息,我們也被逼著不放水,誰先鬆口誰就輸了

美國過去幾年發行了大量的美債,大概14萬億,本質上美元其實貶值應該是70%。

我們都知道,貨幣信用的背後是國家信用,背後也是需要優質資產作支撐的,過去美元潮汐下,有大量的優質資產可以被抄底。

目前能容納這波天量美元的只有咱們,可偏偏抄不到底(國內的核心資產都在國家手裡),這讓過去的手段玩不轉了。

所以如果先降息,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強美元的地位;

如果無法抄底,天量的美元無處可去,意味著相當一部分要留在本土,會繼續助推通脹,這樣就會讓經濟陷入滯脹的危機,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所以他們一再管理預期,拖降息時間,就是想等我們扛不住。

咱其實不敢大刺激的原因也很簡單:

1.不能讓息差繼續擴大(央媽引導長端利率回歸),

2.對外要穩住匯率(提高貨幣國際地位的必須),

3.外部還要多拉攏小夥伴(石油),這邊就不過多展開了。

所以,經濟的關鍵四個字--開源節流,產業升級和把產能向外輸送就是開源,外部打擊的也就是開源,節流就不展開說了。

咱們不少金融行業的都是接受現代金融理論的,而這套東西又是美國歐洲人發明的,想想今年對金融行業的一些說法,很有意思。

至於說這回最後是不是真的美元開始走向衰落,誰能笑到最後,咱繼續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