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爛」了的金庸IP,還能重回武俠劇爆款嗎?

文 | 眸娛

又一部大劇加入了暑期檔的競爭,騰訊《金庸武俠世界》於6月17日晚開播了。

經典ip《射鵰英雄傳》改編、五個篇章共60集、全明星陣容、騰訊與耀客聯合出品......《金庸武俠世界》確實是近年來少有的武俠大劇。

大ip、大劇意味著更高的市場期待值,但實際上,《金庸武俠世界》首播成績談不上好,目前騰訊站內熱度剛剛突破22000,招商情況也並不樂觀,沒能延續騰訊上半年爆劇頻出的優勢。

恰逢金庸誕辰100周年,影視行業打響了「金庸紀念戰」,金庸武俠作為影視創作熱點重新受到了市場和觀眾的矚目,但已經被拍「爛」了的金庸ip,還能重回武俠劇爆款嗎?

金庸武俠世界,創新多過還原

其實開播之前,外界對《金庸武俠世界》就不太看好,押撲的觀眾不在少數。

一是前期宣傳物料星光熠熠卻質感不足。雖然幕前、幕後是全明星陣容,但演員形象、妝造、濾鏡等比較直觀的方面都不太符合觀眾印象中的武俠。

二是ip本身透支嚴重。《射鵰英雄傳》是金庸被影視化次數最多的作品,觀眾對劇情都很熟悉了,且已經有非常成功的影視化作品和角色塑造,當劇情發展能夠被預測,就很難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三是武俠劇式微。一個客觀的事實是,雖然中國特有的武俠文化一度是影視創作的熱點,但國內已經很多年沒有優秀的金庸武俠甚至是武俠作品誕生,層出不窮的爛片不斷消耗著觀眾的熱情,只留下了「武俠已死」的標籤。

而在首播之後,觀眾擔心的問題其實是存在的。比如演員形象與角色貼合度不高、濾鏡太黃、劇情節奏超速、棚拍美術置景沒有質感......《金庸武俠世界》開局不利。

但客觀來說,這部劇也並沒有被貶到一文不值,打戲不錯、鏡頭有電影感、台詞還原,最關鍵的是,《金庸武俠世界》顛覆了過往的金庸ip劇,在拍攝形式和內容上有一定的創新

《金庸武俠世界》共分為五個篇章:《鐵血丹心》《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華山論劍》《九陰真經》。目前播出的是以郭靖和黃蓉為核心的《鐵血丹心》篇。

雖然整部劇的核心主線依舊是《射鵰英雄傳》的故事,但對原著內容有了更多的擴充和創新,為以往影視化作品中極少作為主角的「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馮衡、梅超風等人物單獨開篇設立單元,對新人物的挖掘塑造,很大程度上能夠規避掉老ip帶來的乏味感。

通過對原著人物和故事線的豐富,來構建一個更宏大的武俠世界,不只是圍繞郭靖和黃蓉,而是把鏡頭對準了更多原著中寥寥數筆帶過的配角,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部劇不叫《射鵰英雄傳》,而叫《金庸武俠世界》。

這種對原著ip進行擴充,打造系列單元劇式的製作方式,實際上有利有弊。一方面確實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更多新的人物故事進一步豐富劇集內容,既吃到了經典ip的紅利,又讓創作者有了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但另一方面,由於加入了新的故事內容,《射鵰》原著被濃縮在了只有30集的《鐵血丹心》篇中,不可避免會對原著內容有所刪減,導致《鐵血丹心》的劇情像走馬觀花式地趕進度,有種開了倍速追劇的既視感。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於市場需求、觀眾喜好、內容創新等方面原因,在劇集內容的還原還是創新上,製作方選擇通過壓縮反覆被影視化原著故事,為新內容的創作提供更大的空間

按照播出順序,目前的《鐵血丹心》篇是對原著內容的還原,未能體現出《金庸武俠世界》的改編優勢,所以暫時不用急著唱衰,後續隨著創新內容的播出,或許會迎來口碑的回升。

一直拍一直撲,一直撲一直拍

《金庸武俠世界》項目啟動之初,觀眾的第一反應是:被拍「爛」的金庸武俠ip怎麼又要拍了?

用「拍爛了」來描述金庸武俠,再適合不過了。

這裡的「爛」一方面是指金庸武俠影視化作品「泛濫」。不談香港、台灣演藝圈對金庸武俠作品的改編,僅僅是內地的金庸武俠影視化就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中期,內地創作者大多是作為幕後製作參與到金庸武俠的改編中。林青霞主演的94版《天山童姥》副導演祁明遠來自上海製片廠,後續逐漸有內地演員參與到金庸武俠劇的拍攝中,比如黃海冰、曹穎主演的94版《書劍恩仇錄》。但這一階段金庸武俠的影視化還是以香港製作團隊為主,內地創作者還在學習中。

時間來到千禧年前後,內地製作團隊開始主導金庸武俠作品的改編,導演王新民開啟了這一新的階段,他執導的金庸武俠劇《俠客行》《連城訣》均成為了當年賣價最高的電視劇。

但真正在這一階段取得突破性成績的是張紀中,他對《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多部金庸ip進行改編,實現了口碑和收視率的雙收,並對內地武俠劇製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這一階段內地武俠劇的製作,其實也有香港、台灣優秀創作者的加入,比如黃曉明版《神鵰俠侶》原聲帶由台灣音樂人陳煥昌打造、李亞鵬版《笑傲江湖》導演之一是香港著名武術指導元彬,同時在央視的大力扶持之下,內地迎來了金庸武俠改編的黃金期。

據統計,僅張紀中一人就改編過9部金庸武俠ip,而金庸總共也只有15部武俠小說,內地金庸武俠劇呈現出井噴的趨勢,但隨之而來的是製作水準的大幅下滑,大量金庸「爛片」充斥著內地市場,這實際是金庸武俠「拍爛了」的第二層意思

以2010年為分界線,內地市場迎來了對金庸ip的第二輪改編,這一階段可以用「爛片當道,偶有佳作」來概括,連張紀中也沒逃過,後期製作的三部金庸武俠劇豆瓣評分均未及格。

除了2017年李一桐版的《射鵰英雄傳》口碑尚佳之外,這一階段的金庸改編劇基本都是口碑、收視雙撲街,甚至還誕生了豆瓣評分僅2.5分的《新笑傲江湖》、3.3分的《鹿鼎記》、3.4分的《天龍八部》,金庸武俠劇淪為了b站爛片解說素材。

這一階段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主流觀眾群體偏好出現了明顯的轉移,尤其是隨著仙俠、古偶等新興題材的火熱,武俠劇逐漸不再受到年輕觀眾的青睞;另一方面是影視行業受到熱錢大量流入的衝擊,影視製作周期被持續縮短,願意真正花時間和精力去做一部武俠劇的少之又少。

在市場環境和觀眾喜好的變化之下,金庸武俠劇是「一直拍一直撲,一直撲一直拍」,不斷消耗著從業者和觀眾的熱情,雖然影視行業不缺對金庸ip的影視化改編,但金庸武俠正在逐漸冷卻下來。

而進入2024年,迎來了金庸先生誕辰100周年,金庸武俠明顯有重回影視創作熱點的趨勢,頭部影視公司的集體發力就是一個明確的指向,金庸武俠創作能否進入一個新的、高水準的階段,是一個值得期待的行業現象。

金庸ip能重回武俠劇爆款嗎?

對豆瓣上待播的金庸影視作品進行統計,數量多達11部,其中不乏一些頭部大作。

在劇集方面,目前播出的《金庸武俠世界》只是第一季,對金庸ip進行單元劇創新改編是耀客未來的工作重點之一。根據耀客發布的2024新劇片單,《金庸武俠世界之神鵰俠侶》項目正在逐步推進中,而這已經是第十版《神鵰俠侶》了,第九版由佟夢實、毛曉慧主演,目前還未播出。

在電影方面,中影出品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無疑是當下市場關注度最高的金庸武俠作品,沒有之一。徐克重回武俠統治區,頂流肖戰飾演郭靖,目前已經進入到了後期製作階段。

早前業內也有消息傳出徐克計劃拍攝電影《神鵰俠侶》,徐克方通過媒體透露確實有這一項目,但還未啟動,如果後續項目能夠繼續推進,徐克或許就是帶動金庸武俠進入新創作階段的最大助力。

金庸武俠重回市場熱點已然成為了行業趨勢,但能否產出爆款,掀起新一輪的武俠熱,還是個未知數。

客觀來說,武俠逐漸衰落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觀影主力從80後、90後逐漸轉移到了00後、05後,流行文化的變遷使得z世代並未經過純正傳統武俠的熏陶,對於俠義精神和內核的理解是欠缺的,自然對武俠題材的影視作品並不熱衷。

如果說以前的年輕人都有一個「武俠夢」「江湖夢」,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z世代其實更熱衷於小眾亞文化。

相對於傳統武俠,目前影視行業更受歡迎的其實是新武俠,即「武俠+」,在武俠中融入更多流行元素,對俠義精神賦予了新時代的註解。比如近幾年熱播的《雪中悍刀行》《蓮花樓》,從以快意江湖為主的傳統武俠,轉變為以天下為己任的新時代武俠。

徐克執導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其實也呈現出了新武俠風格。根據備案,電影主要拍攝的是郭靖守襄陽,原著對這一段內容著墨不多,以往金庸武俠影視劇也都是圍繞郭靖的成長線來創作改編。但《俠之大者》卻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傳承為核心,著重刻畫了守襄陽的故事。

影視行業有關武俠題材的變革已經到來,金庸武俠能否隨著這股洪流,結合新時代武俠風格,迸發出更耀眼的活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