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約 | 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亮相:分享、互動,是電影節迷人之處

「電影就像是語言,當我在製作電影時,就像是我以這門語言來講述故事。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得以欣賞到來自各個地方的電影藝術,我以一個完全開放的心態來表達,並與觀眾交流。」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法國導演、編劇陳英雄說。一年一度的光影之約昨天開啟,豪華的評委會陣容也第一時間亮相,包括澳大利亞導演洛夫·德·希爾,德國導演馬蒂亞斯·格拉斯納,演員梁家輝、周迅等人齊聚,分享他們心中的「電影之城」。

陳英雄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曾在2011年擔任第十四屆上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如今身份轉變為評委會主席,他坦言十分榮幸,「感謝電影節給我這個機會,能夠集中精力觀看電影,並與同行們深入地討論」。見面會上,評委們多次提到「責任感」。梁家輝透露,雖然部分外國評委前一晚才抵達上海,但評委們已經開過小會,討論如何在評判電影品質上達成一致。在周迅看來,評選電影是一件主觀的事,同時也需要評委會通力合作,「以我們最真心、最真實的感受,跟每一部電影交流」。

本屆電影節遴選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50部參賽作品進入金爵獎五大單元的評選。主競賽單元的14部入圍影片中,12部為世界首映,2部為國際首映。阿根廷導演聖地亞哥·米特雷已然做好了迎接電影盛宴的準備:「我沒有做太多預設,相信我會得到超乎想像的驚艷體驗。」馬蒂亞斯·格拉斯納同樣期待,因為電影,他將在上海收穫終身難忘的體驗,並締結堅固的友誼。

對於中國導演、編劇松太加來說,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名副其實的福地。從個人首部電影《太陽總在左邊》獲得亞洲新人獎,《阿拉姜色》摘得評委會大獎,到如今他本人成為評委會的一員,他感慨這個平台為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了廣闊平台,「不同民族的導演,表達屬於自己的生活,是一件特別難能可貴的事」。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遊年,38部最新法國電影和30餘部法國經典電影或法國參與合拍的電影將與中國影迷集中見面。「非常渴望能和中國的演員合作,這非常吸引我。」陳英雄感嘆。周迅立刻嚮導演發出「邀約」:「我們三個,就可以做出一部作品。」陳英雄回應希望自己能當演員,讓周迅來當導演,梁家輝則稱自己要當副導演。談笑間,比鄰而坐的陳英雄、梁家輝與周迅構成了一個小小的中法電影「朋友圈」。互動、交流、融合,這或許便是電影節最迷人之處。     

  作者:王筱麗

文:本報記者 王筱麗圖:葉辰亮編輯:施薇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