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 劉錦云:「大叔」遠行,遺作《永定門裡》堪以告慰

6月13日晨,著名劇作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第二任院長劉錦雲因病離世,享年86歲。令人倍感痛心和遺憾的是,6月12日是北京人藝建院72周年紀念日,當天劇院還以線上直播與線下眾多藝術家同觀眾見面的形式,精心策划了紀念活動。

北京人藝老院長、編劇劉錦雲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就在今年五一,北京人藝年度原創京味兒話劇《永定門裡》登上首都劇場。這既是劉錦云為人藝創作的第六部劇作,也是他生前最念茲在茲的一部戲,而今心愿終於得償,亦是對逝者的告慰。

《永定門裡》2024年首演劇照  劇照  楊明鑫(右)飾演肖大力,苗馳飾演馮靜波。

1938年,劉錦雲生於河北省雄縣。在家鄉讀完小學後,他到北京上中學,並於195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據說,他從小就是個小戲迷,在家鄉時,每逢戲班子來村裡搭台唱戲,他總是場場不落地跑去看,看完了還和小夥伴們一起學著演唱。久而久之,好多唱詞都能背下來。到北京上中學以後,學校附近就是天橋,那時的天橋正是大量傳統民俗文化的集中地,年少的他成了那兒的常客,看新鮮,看熱鬧,也得到了民間說唱藝術的滋養。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專攻文學的劉錦雲不僅讀了大量的書籍,而且學習寫詩、寫唱詞,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國學根底。畢業後他服從國家分配,在北京昌平一家中學擔任教師,也跟當地的農民一道種莊稼、干農活打成一片,後來又當了基層領導,扎紮實實地一干就是16年。漫長而艱苦的歲月給了他豐厚的生活感受,這些感受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不期然而然地變做了一堆可供寫小說、編劇本的材料。」

改革開放後,厚積薄發的劉錦雲開始登上文壇,並受到人藝老院長曹禺和著名藝術家于是之的關注與照拂,在1983年調入劇院。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劇壇,呈現出多元化、多軌制發展的開放態勢,一種架構於「寫實」與「寫意」之間的新文體——新寫實主義話劇逐漸成熟和成型,劉錦雲在1986創作的《狗兒爺涅槃》成為了這類戲劇文體成熟的標誌之一。

《狗兒爺涅槃》1986年演齣劇照

《狗兒爺涅槃》劇講述了農民狗兒爺一生的坎坷經歷。狗兒爺本名陳賀祥,作為僱農,舊社會的狗兒爺飽受地主欺壓,終於在土改革命中翻身當家做了主人,分了土地,住上了舊日地主家的宅院,狗兒爺嘗盡了好日子的甜頭。誰知好景不長,先是人民公社,「大躍進」,後來更有「文化大革命」,使得狗兒爺人財散盡,終因想土地而發了瘋。當歷史進入了80年代初,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狗兒爺丟了的土地財產重又回來了,而年輕的一代這時已經把目光轉向了土地以外,憧憬著更廣闊的天地和更新的生活。狗兒爺卻怎麼也不能理解,於是他拼著命,一把火投向了象徵他一生命運輪迴的門樓……

據說,曹禺在人藝排練廳看完該劇的連排後,緊緊地拉住編劇錦雲的手說,「感謝你為劇院寫了一出好戲,看戲時感到時光在嘩嘩地流啊。『涅槃』,戲的名字就好。」後來該劇參加某藝術節受阻,曹禺聞言甚是激動,雙手做出捧物的動作,大聲疾呼:「這是一塊玉啊!」

劉錦雲曾在一篇創作自述中談到,北京有句話叫「個人的夢,個人做」,就是說自己怎麼寫戲,各有各的招,誰也不能代替誰。「我寫戲的題材,取決於我的經歷。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農村,更熟悉農民,所以在創作的時候,過去的生活積累自然就成為了筆下的素材,比如《狗兒爺的涅槃》。再比如《阮玲玉》、《風月無邊》這樣的戲,是寫藝人的,這是我到了北京人藝以後,仔細觀察這些藝術家,觀察從藝者群體,發現這是一個很有特點的群體,劇院的那些人物

在我眼前活動,引起了我的創作興趣。」

《阮玲玉》1994年演齣劇照

上演於1994年的話劇《阮玲玉》是劉錦雲在上世紀90年代的代表作。他寫的是心目中的阮玲玉,既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舊時代藝人這一獨特群體的象徵。演員徐帆在劇中飾演阮玲玉,一演就是近三十年,成就了一段舞台佳話。也是在90年代初,劉錦雲開始走上領導崗位,在接任人藝第一副院長兼黨委書記的第三天,他便去拜訪其時已經在醫院病榻上的曹禺。其時,老院長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人藝的事不大好辦喲,到時候你可不要哭哦。」

劉錦雲在1997年時成為人藝第二任院長,直至2007年卸任。提起這位老院長在劇院的口碑,聽聽《永定門裡》新聞發布會上現任院長馮遠征對他的稱呼就可見一斑,「在劇院里,我們都稱呼老院長為『錦雲大叔』。」而那次媒體見面會,也是劉錦雲最後一次在公眾場合露面。作為見面會上最大的焦點,今年已經86歲的他坐著輪椅甫一來到現場,便贏得了全體主創們的起立鼓掌致敬。

劉錦雲坐著輪椅來到首都劇場觀摩《永定門裡》的舞美設計  攝影 王諍

那天,劉錦雲在現場回顧了《永定門裡》的創作過程,表達了自己的祝願,認為能夠在心愛的劇院再上演一個自己創作的新戲,堪稱「人生的一大幸事」。他特別提到,在劇組看到了許多年輕人鮮活的面孔,並留下12個字祝福劇院未來「越辦越好,前途無量,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