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走走停停》:尋找真正的自我

端午假期,上映的新片子不少,我比較喜歡的是胡歌、高圓圓領銜主演的《走走停停》。這部影片在今年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及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6月8號全國公映後更是好評不斷。

取得如此成績,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作為影視劇重度愛好者,碰到優秀作品總想趕快介紹給大家,下面就分享我自己看過《走走停停》後的幾點感悟,以供各位讀者朋友們參考。

文章涉及部分劇情,還沒有觀影的朋友們——「謹慎」閱讀。

中年男人「回鄉記」

前段時間,《我的阿勒泰》電視劇熱播,它是一部充滿治癒力的作品,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人們減少內耗,更快樂地生活。

新上映的電影《走走停停》,我覺得仍然是一部充滿治癒力的作品。看來,現在的編劇導演們也意識到社會問題和時代困境,都想不遺餘力地拍出貼合現實又治癒現實的佳作。

和《我的阿勒泰》主人公李文秀(周依然飾演)類似,《走走停停》的主人公吳迪(胡歌飾演)也是一位從大城市回鄉的「失敗者」。稍微不同的是,李文秀只是丟了一份工作,而吳迪呢?他的事業和愛情,雙雙遭遇了「滑鐵盧」,在旁觀者看來——這似乎苦不堪言。

並且,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吳迪已經過了三十五歲。如果說二十歲出頭的李文秀,還有大把試錯的機會,人生充滿後發力量。那麼快四十歲的吳迪,最好的年華已經過去,大器晚成的信念開始變得幼稚可笑……人生,似乎已經折騰不起。

折騰不起怎麼辦?只好躺平?退掉合租房,告別室友和女友,吳迪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北漂生活,毅然回到川渝老家,準備過「得過且過」的日子。

回鄉後,吳迪要麼窩在家裡「好吃懶做」,要麼雙手插兜出門亂逛。休閑裝穿在他身上,不像是一個「失敗者」,倒像是衣錦還鄉的「成功者」,那份鬆弛感與小城的慢節奏,十分搭配。

觀眾們從吳迪的狀態中,難以察覺出焦慮和壓抑,主人公似乎「沒心沒肺」,擁有傻子般的心境。這份洒脫和自在,讓不少人大吃一驚,併產生疑問:已到中年,吳迪,不害怕嗎?

工作,家庭,生活,中年男人的三座大山,在吳迪眼裡都沒那麼沉重。日常的吳迪,總是嬉皮笑臉,詼諧幽默,不像世俗社會下的中年男人,他身上的少年感和理想主義,仍非常明顯。

當被問到從北京回來是否可惜?吳迪說:「不可惜」,回答得自信且從容。父親托關係為兒子找工作,吳迪也果斷拒絕了,他很清楚那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人生態度如此豁達,吳迪的身心彷彿是自洽的,他努力尋找真正的自我,似乎已經做到——在入世中出世。

尋找真正的自我

回望人類歷史,有三對關係不可忽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三對關係把人類文明連成了一條線。由此,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能看見過去,甚至是未來。

第一對關係,是人與外部物理世界的關係,也即人與物的關係。在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比如說人類原始時期,人所需要面對的主要是飽暖問題,在大自然中怎麼樣才能生存下來?

第二對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當人們艱難生存下來,又開始嚮往更好的生活,於是社會逐漸產生分工與協作。這個時候,人與人慢慢聚集到一起,人與物的關係移居次要位置,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成為每個人所面對的主要課題。

第三對關係,是人與自我的關係。溫飽問題解決了,小康生活到來了,人與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都變成了基本關係。這時候,人在生活中往往會產生孤獨,該如何面對自我?

這三對關係,對應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由最初的生理安全需要,到歸屬、愛和尊重的需要,再到自我實現的需要……整個需求過程,呈階梯形上升。如今我們身處物質過剩的時代,更多的朋友開始思考人與自我的關係。

電影《走走停停》中的吳迪,所要思考和處理的——也正是人與自我的關係。如何找到心之所屬?如何過上一種自洽的生活?如何讓人生旅途變得有價值和意義?

為了打發時間,活著,總得做些事情。回鄉的吳迪過了一段躺平生活後,於是找出從前寫作的劇本,和中學時代的同學現在是記者的馮柳柳,共同計劃拍一部低成本的電影。

拍攝過程中,吳迪眾人經歷了啼笑皆非,也經歷了哀而不傷。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在獲得成長,即使面對失去和死亡,也沒有使生活變得晦暗無光。

故事結尾,在老家工作的馮柳柳辭職去了北京,又在三年後返鄉。在路上,開出租的吳迪與之相遇,兩台車並駕齊驅,他在前,她在後,她在前,他在後,走走停停,誰也未說一句話。

至此,影片點題,關於不同的人生境遇浮出水面,沒有好壞,只是選擇。

好的人生,都很輕盈

作為一部輕喜劇,《走走停停》沒有強行煽情,沒有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大家看,也沒有「爹味兒」說教,而是實實在在去講故事。雖然情節很平實,像白開水一樣淡,卻又回味無窮。

正如一位影評人所說:「《走走停停》的創作者試圖告訴主人公,也告訴我們:面對起伏與悲喜,不用苦大仇深,輕盈的敘事能夠穿透現實,輕盈的腳步也同樣能行走人生。」

我覺得人生也需要這種輕盈感。至於何謂好的人生,就像吳迪母親說的那樣,「混得好混得壞都是別人說的,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最重要。」

蘇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個人終其一生,其實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我。

no.5824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韓水土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