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生代到中生代,江小白的硬實力底牌

貴州人民不太喜歡濃香,川酒六朵金花在貴州市場幾近銷聲匿跡;山西人民對濃香醬香都覺得有些「多餘的酒臭味」;傳統濃香消費者又對汾酒和江小白的清香不太感冒……

品質在口感上難以找到普遍認同,但硬實力可以落腳到大師團隊、釀造工藝和老酒儲備上。

760畝,6553口窖池,4.8萬噸老酒,這是江小白酒廠的一些數據。很多人不知道江小白有自己的酒廠和農莊,實際上和很多新晉的互聯網酒品牌相比,江小白的線下很重,渠道很重,從高粱種植到釀造整個產業鏈條都很重。

而且這個鏈條上還藏了一張好牌。

2017年初,重慶的非遺傳承企業驢溪酒廠發生工商變更,併入到了江小白旗下。驢溪酒廠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江津燒酒釀造技藝」的傳承企業。如果查閱江津燒酒的歷史,就會明白這種釀造技藝為什麼受到如此重視。事實上清末明初,重慶江津燒酒產量在整個川酒中位居前列,有「江津產酒甲於省,白沙燒酒甲於津」的說法,資料顯示當時的茅台鎮都要禮讓三分。

這樣一個有過輝煌且深厚歷史底蘊的酒廠,無論是老酒的儲備,還是獨特的釀造工藝,都是江小白需要的。據說當時江小白的收購是「保護性收購」。之後,江小白組織白酒國家評委團隊進入驢溪酒廠,主持非遺技藝的梳理與傳承。再之後,非遺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成為了江小白的技術總工。

這讓人想起酒業中的一些老故事。水井坊在全興大麴基礎上發芽開花結出碩果,捨得在沱牌曲酒的背後另獲新生,藍色經典在洋河大麴的底蘊中異軍突起,酒鬼酒在湘泉的浸泡下脫胎換骨。

江小白呢?現在很多人開始認為,非遺項目的「借鑒」是江小白歷時十年的內功修鍊之一。品牌時尚化,產品非遺化,江小白也許正在走這條路。

「江小白酒廠西邊70公里是瀘州老窖酒廠,南邊120公里是茅台酒廠,從地理上看位於白酒金三角,釀酒的風土條件特別好。」

近幾年醬酒熱的本質還是聚焦在傳統白酒場景上,做宴會酒局,做禮品贈品,還是對中國白酒消費理解的1.0。

而江小白從誕生之初,就是圍繞新生代人群,做新世代的品牌調性,去身份去階層,去滿足「小聚小飲小時刻小心情」的放鬆場景。

這兩年通過老酒加持,可以看到江小白長出了高度酒「金蓋」,也長出了水果風味高粱酒「果立方」。

用老味新生的產品,去做區隔化的佐餐場景,滿足更多的味蕾口感。產品多元、場景多元、消費群多元、價值觀多元,也許這才是中國白酒2.0的出發點。

江小白在十年間活了下來,依然是新生代消費群的領先白酒品牌。2.0的產業理解應該是它最大的生存邏輯,未來可能在行業的波瀾中刻畫出一個更厚實的品牌。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