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專業戶的《新生》,把觀眾又騙了一回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編輯、製圖丨渣渣郡

「《新生》爛尾!」

最後一集剛剛播完,今年第一部長滿爆款相的懸疑劇集《新生》就被罵上了熱搜。

和前7集的緊湊精彩截然不同,從第八集開始,劇情毀容式地滑向無聊與平庸。看起來,又是一部在過審平衡中絆倒的蹩腳劇集,白白浪費了上線以來追更觀眾的期待。

但一部以詐騙為主題的精悍劇集,真的會如此簡單的結束嗎?亦或者,這個充滿違和感的結尾才是全片最成功的騙局。

(以下內容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看一下導演的名字,就知道《新生》大概要講個什麼故事。

申奧,執導過《受益人》和《孤注一擲》,在國內反詐賽道上「遙遙領先」。

《新生》不出意外,圍繞的還是一個「騙」字,5個陌生人受邀參加同一個人的葬禮,然後陷入阿加莎「暴風雪山莊」式的困境。

孤懸海外的小島,沒有交通工具,沒有信號。眾人只得遵從管家的指示,分別講出他們與葬禮主人公「費可」之間的故事。故事講完,管家才會宣讀費可的遺囑,送眾人離開。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5人發現,他們認識的是5個截然不同的費可。

5個不同的微信,5個不同的身份形象,唯一相同的是,他們似乎都被費可狠狠欺騙過。

在煤老闆陳樹發麵前,費可是他的女婿。

哥大海歸高材生,父親是土礦司官員,門當戶對,對女兒體貼溫柔,簡直是打著燈籠都找不來的乘龍快婿。

一天,費可突然消失,騙走了他4000萬元、導致女兒陳佳佳抑鬱輕生。

在基金公司副總程浩面前,費可是「小朋友」。

成江大學材料系畢業生,剛剛進入金融行業的萌新,既聰明上進,又知情識趣,在內能打理家務,在外帶出去很是體面,程浩默許他住進了自家豪宅。

費可捲走他2000萬元。

在醫藥公司財務蘇倩面前,費可是火辣的年下情人。

成江大學數學系畢業生,多金的年輕投資人,充滿青春活力,對愛情激情飽滿。

費可不僅騙走了她的愛情與身體,也騙走了她全部積蓄,以及臨時挪用的1000萬公款。

在整容院銷售張萱兒面前,費可是初戀前男友。

成江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系學長,風流倜儻、高幹子弟,不僅學習好,而且人脈廣。

費可沒有騙走她的錢,但騙走了她的「青春」:為了費可,她整容、陪酒、混社會,最終放棄了曾經熱愛的舞蹈,中斷學業。

眾人的故事講完,大家一比對時間線才發現,哪有什麼高幹子弟,哪有什麼年少多金,只有一個資源搬運大師:

陳樹發第一次見費可在一棟黃金地段的高檔大平層。桌子上自然散落的豪車鑰匙、不經意間拿出的非賣品國禮茶葉,都讓他對費可的「身份」更加相信。殊不知,大平層是程浩的、豪車是程浩的,就連茶葉都是別人送給程浩的,費可只不過挑了程浩出差的一天,借花獻佛。

費可邀請陳樹發參觀投資項目,去的是蘇倩所在醫藥公司,如入無人之境,因為拿的是蘇倩的工牌。

他同時既是陳樹發的女婿,也是蘇倩的男友,也是程浩的貼身小兄弟。

受騙者的能量在這位時間管理大師手中被充分「盤活」,他用一個人的資源巧妙地撬動另一個人的資源,在貪婪與恐懼的裂隙中來去自如。

國內電視屏幕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如此迷人的騙子形象:穩重優雅、遊刃有餘,對每個人都賦以十二分的專註與體貼,如同每個人幻想中最完美的那個情人。

如此可鹽可甜,可攻可守的俊美青年,直叫觀眾都忍不住甘心淪陷:不恨費可騙錢,只恨自己賺得還不夠多,不能讓他可著我一個人騙。

劇集前6集至此,可以說就是一部天才騙子傳記。但當接下來,第5位受邀人何珊開口後,劇本翻向了全員反轉的第二頁。

記者何珊顯然比其他人知道更多,她接連拋出關鍵證據,逼問受騙人是否真的像他們講述得那樣無辜。

結果發現,他們或貪婪或自負或慾念叢生,與其說是費可蓄意接近,不如說他們是因為「有所求」而上趕著吞下魚鉤。

原來費可成為陳家女婿,並非陳佳佳一心要嫁,而是陳樹發貪圖他的「身份」,逼迫另有所愛的女兒強行成婚。程浩野心勃勃、蘇倩寂寞難耐、張萱愛慕虛榮,每個人都既是受害人,也是悲劇的「共犯」。

費可不再是那個把所有好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高段位純騙戰士」,褪去滿身神話光環。他沒有多麼高超的行騙技巧,也沒有任何可以依憑的身份,只不過恰好出現在充滿慾念的人身邊,被他們傷害,被他們利用,然後反過頭來,輕輕一推,四兩撥千斤。

眾生皆苦,騙由心生。影片想講的似乎還是那句老話:蒼蠅不叮無縫蛋。

前六集,講費可騙眾人,第七集,講眾人「騙」費可,前前後後把觀眾耍了一個來回,端的是一場羅生門式的「好騙」。

眼看著懸疑期待拉滿,後三集必然是高潮迭起的再次反轉,沒想到,好好一部「詐騙傳奇」突然毫無邏輯地轉向法制頻道。

「懲罰他的應該是法律,不是私刑。」

「我們不是要放過費可,而是要把他交給法律。」

在這場各懷鬼胎的大聚會上,當記者何珊突然義正言辭地說出這些話時,觀眾都要氣笑了。畫風轉變之突兀,彷彿《搏擊俱樂部》的片尾字幕。

如果說前7集是精巧的懸疑盛宴,那麼後3集就像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換了一個編劇。

兩集講費可之所以成為費可,不是因為他是天生犯罪人、詐騙愉悅犯,而是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社會也沒給機會。

最後一集講騙子費可悔過自新,為救何珊而死,其餘犯罪人員全部歸案。

光明、正確、乏善可陳,正道的光芒普照在劇情的深坑上。看完的觀眾久久無法平靜,不是震撼的,是給氣的:

 「這才是詐騙劇吧?沉浸式體驗被詐騙。」

「剛剛看完結局,每分每秒我都覺得ok,還有時間,等著吧,還得反轉...

最後10分鐘,沒事,還有機會,你看吧,何珊沒那麼簡單

最後1分鐘,何珊肯定會在陰暗的角落裡寫出真正的真相,嘴角一抹邪笑,畫面全部開始倒轉,每一個細節都有她的推波助瀾..

然後一切都沒有發生,而我跟李澤天他媽聽高考分數那天一樣,最後等來了文綜0。」

無數違和感盤旋在心頭:童年悲慘就可以走上歧路嗎?騙了一輩子的費可為啥突然就想改過自新?一個全員惡人的劇,為啥何珊獨善其身,從頭到尾像個偵探npc?

如果故事就結束在這裡,那麼《新生》毫無疑問就是爛尾了。

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在每一個詐騙案中,我們都會反覆被告誡:如果一件事違和到盡人皆知,那麼它一定存在問題。

絕不低估每個人的智商,才是堪破騙局的終極武器。

這一次,《新生》騙到了最後。看似爛尾的結局,其實也是通向隱藏結局「true end」的鑰匙。

解題的細節就藏在正片的違和感里:為什麼全劇全員惡人,每個人都有反轉,唯獨何珊從頭乾淨到尾?

因為故事的書寫者就是何珊。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故事更是。最終解釋權就掌握在故事書寫者的手中。

種種蛛絲馬跡早已暗示,何珊的反轉才是全劇隱藏最深的機關。

劇情由何珊接到費可的電話開始,由何珊在電腦上敲下最後一個「(完)」字結束。從頭到尾,觀眾以為站在上帝視角,其實所看到的都是何珊視角的講述。

另一個小細節再次佐證這一點,在何珊敲下「(完)」字後,畫面又閃現了幾行交代人物後日談的字幕,隨後,屏幕顯示「全劇終」,才正式宣告影片結束。兩次不同的「完結」,正是暗示,第一次是何珊的講述結束,第二次才是劇集真正落幕。

眾人第一次講述與費可的故事時,都有意無意地撒謊美化了自己。那麼何珊在講述中有沒有歪曲和美化事實呢?顯然也是有的。

最明顯的破綻在劇集結尾。何珊講述中,她曾和費可在學校天台用粉筆寫下一起考上成大的誓言,但在影片結尾的閃回中,那面本該寫著粉筆字的牆壁其實空無一物。

如果連最開頭的青梅竹馬設定都是虛無,那麼何珊的講述還有幾分可信?

後3集中許多劇情之所以突兀,正是因為它們可能全部來自謊言:費可對何珊確有情愫嗎?他真的是自願救她而死嗎?以及,何珊真的沒有舉報費可替考嗎?

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一切不過源於何珊的「意淫」。

結合原著小說《費可的晚宴》來看,何珊正是「費可」的一體兩面。

她是費可的高中同學,但兩人並不熟悉,特別是費可並不認為她的存在特別。

「她就如同春天裡四散的楊花,偶爾瞥見一眼,就不知落到何處去了,他並不關心她的存在。」

何珊唯一的特殊之處在於,她對費可知根知底,也因為職業關係和費可騙過的幾人都有過交集,卻從未對這些人戳穿過費可的謊言。

這麼多年來,她在不同的場合碰到過他,聽到過不同的人談論起他。他在她的生活里進進出出,好像一個對門的鄰居那樣熟悉。她也司空見慣了,一直淡然注視著這個人的表演,看他如何裝腔作勢,又如何費力地向上爬去。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和費可一樣不甘心並詛咒著平凡,渴望出人頭地。只不過,費可以驚人的無恥和膽量實踐了那些充滿惡意的幻想,而何珊止步於庸常。

她選擇對他的一切惡行默不作聲,完全是因為好奇他最後會走到哪裡。他所做到的一切,都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她有費可那樣的膽量和厚顏無恥,她也一定會做出同樣的事來。

從某種意義上講,費可就像是另一個她自己,生於平凡,卻最終能突破那個罩子。從某種意義上說,費可今日的成功也是她一手造就的。她是幕後的英雄,是導演所有好戲的天才。她又怎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將這種不甘平凡的慾望和天賦——他們兩人所共同擁有的品質給掐滅呢?

於是,維護費可成了何珊的本能,為他美言就如同為自己美言。

原著中,出於同類的直覺,費可洞察了何珊的心意,並在絕症將死之時對這位同路人產生了善意。於是他召集所有人前來,當著何珊的面講述他們的故事,這是費可送給何珊的禮物,一個好的故事。

對於一個渴望成名的記者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禮物了。

《新生》劇集加入了許多原創情節,但何珊顯然還是保留了原著的精髓。

關於何珊身份的暗示貫穿始終。

以正敘時間線來看,全劇中第一個撒謊的人是何珊。

她在天台上對彼時還叫李澤瑞的費可道:「我是為了正確的目的,說了善意的謊言」。

片頭曲畫面,由主要角色的面容拼圖組成,最後一張拼圖肖像不是主人公費可,而是何珊。

自打劇集開頭接到費可電話,她的錄音筆從頭開到了結尾。

在她的講述中,她看似與費可互有情愫,但實際上從未伸手挽救過費可墜落的人生。

費可因替考事件被退學後,她不聞不問。牛排店遇到落魄費可後,她沒有給予幫助。金融社學長質疑費可假冒學生時,她不發一言地坐在金融社學子中。

唯一一次幫助費可遮掩登山學生名單,與其說是關心,不如說更像是希望他能騙得更久一點。

不少觀眾吐槽,何珊扮演者周依然是這部劇里演技最不及格的演員。她板著張蒼白的小臉,面無表情地審問別人,不像一個真人, 更像是劇本殺里主持流程的刻板npc。

這或許正是有意為之——她不是有血有肉的何珊,只是一個隱藏在層層文字後,被美化的、完美無瑕的何珊,一個疏離的「觀察員」。

她不曾舉報費可替考,不曾替費可遮掩騙局,她沒有陰暗的心思,不曾暗中嘲笑騙局中高高在上的權貴。

因為一切都是她所書寫的故事,一首送給同類的安魂歌。

《新生》彩蛋中,周依然面對採訪鏡頭正面回應:

「(何珊)不是npc。就是讓大家以為我是npc,但其實我是最後的大boss。因為故事就在我的筆下,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故事後半程的崩壞,正是真實與邏輯的崩壞,馬腳早已暗暗露出,只待敏銳的觀眾提出質疑。

每個人都有正反兩面,每個人都將反轉,只不過何珊的反轉是在劇情結束後,大腦反芻的思維宮殿。

全劇沒有費可視角的自述,也就少了許多證實與證偽的憑依。事實究竟如何,只會存在於觀眾的想像空間。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新生》並非爛尾,而是和觀眾玩了一次包含隱藏結局的劇本殺遊戲。

只不過,暗示埋得太深,隱藏藏得太遠,以至於差點兒玩脫,挨了一頓臭罵。

無論如何,在懸疑嚴肅化的大趨勢下,還是欣喜於出現這樣的劇集。簡簡單單講好一個精彩的故事,偶爾頑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