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濤等明星衝進「小劇場」 2024年「五一」文化大餐你享用了嗎?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文多

「五一」小長假來了,有人追逐「詩和遠方」,開啟忙碌的「特種兵式旅遊」;有人則衝進大大小小的場館,用看演出、逛展覽進行「鬆弛游」。

演出是拉動文化消費的關鍵一環,各大城市也紛紛推出各類活動,為市民的假日生活供給優質文旅產品。據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介紹,2024年「五一」假期期間,四川省將推出文化藝術演出、文博場館展覽等方面的1200餘場活動。

明星藝人扎堆湧入「小劇場」是今年「五一檔」的一大看點,假期中,杜海濤、劉燁等藝人主演的話劇、舞台劇都會與觀眾見面。其中,杜海濤搭檔開心麻花演員李唯賀,將用《開心聊齋·三生plus》(以下簡稱《三生plus》,「plus」意為「加」),率先給成都觀眾獻上了「五一檔」的首道喜劇大餐。據悉,該劇將在成都上演7場。

「成都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地方。」5月1日,杜海濤在演出前夕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記者的採訪,他希望大家在開心地看演出之餘,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讓杜海濤等一眾明星藝人跨界湧入的「小劇場」,市場前景如何?

《開心聊齋·三生plus》成都演出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杜海濤坐鎮《三生plus》 領跑成都話劇「五一檔」

台上,伴隨舞檯燈光的亮起,大幕緩緩拉開,一個充滿神秘與奇幻的「聊齋」世界展現在眾人面前;台下,兩層的場館幾乎座無虛席。表演中,有趣的劇情和融入了國潮元素的饒舌音樂讓觀眾掌聲、歡笑聲不斷。

在演出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受到了蓉城市民在「五一」期間品「文化大餐」的熱情。有觀眾表示,這場演出讓他體驗到了中式奇幻和國潮文化的魅力。

《三生plus》是知名ip「開心聊齋」的首部大戲,該劇靈感源自《聊齋志異》。故事講述了一樁科舉舞弊案後,科舉主考官胡大仁與書生興於唐之間,糾纏了三生三世的恩怨。該劇於兩年前開始公演,截至目前已在全國巡演了400餘場。該劇還有較強的票房號召力,是2023年中國演出市場話劇票房前五的作品。

杜海濤的跨界「坐鎮」,無疑讓《三生plus》收穫了更多關注。該劇在成都場開票之前,大麥的「想看」人數逾1.7萬,超過了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位列「成都話劇想看榜」第一。4月30日,率先演出的《三生plus》也領跑成都話劇「五一檔」。

杜海濤在演出前夕接受記者採訪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我們昨天(4月30日)在成都第一天演,完全和觀眾融為一體,這對演員來說是件特別幸福的事情。因為一場話劇,並不是只有演員,而是需要觀眾一起來完成。」杜海濤向記者表示,說好每一句台詞是舞台劇最大的魅力。

不少人對杜海濤的認知,還停留在「知名主持人」。2006年開始主持《快樂大本營》的他,與何炅、謝娜、李維嘉、吳昕成立了快樂家族。在綜藝節目里,憑藉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以及具有親和力的形象,杜海濤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快樂大本營》在2021年停播後,杜海濤似乎更多是在朝著「演員」的方向努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杜海濤目前參演的電影、電視劇等已累計超200部。

談及為何跨界演話劇時,杜海濤表示:「其實這件事情,我已經想了很久,也準備了很久。一直在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等待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大概兩年前,我遇到了這個劇本(《三生plus》),就開始不斷地塑造這個角色(書生興於唐)。」

「可能大家對於我主持人的印象太根深蒂固了。」杜海濤笑言,他很希望自己能有更多豐富的「身份」。去年,杜海濤參演的電視劇《小日子》播出。他說,以前自己走在街上,大家叫他「海濤」,現在有人會用電視劇里的角色「黃牽牛」叫他。他覺得很不一樣,因為這是他從未嘗試過的一種感覺。杜海濤表示,他會努力在每一個小的點上做好,去完成每一次小挑戰,話劇也一樣。

小劇場的市場潛力幾何?

成都的2024年「五一」文化大餐十分豐富,這僅從小劇場中就能窺見一斑。除了杜海濤領銜主演的《三生plus》,還有劉燁主演的中文版舞台劇《悲慘世界》、環境戲劇《朱莉小姐》、話劇《蘇東坡》、荒誕喜劇《槍打出頭鳥》、舞劇《色·境》、沉浸式戲劇《瘋狂理髮店》以及兒童音樂劇《三隻小豬》等為不同年齡段觀眾提供的演出。

這些年,張國立、何炅、張傑、郝蕾、肖戰、吳昕、李宇春、王凱等越來越多的明星藝人投身「小劇場」。這些知名導演、演員、主持人、歌手,為什麼都對既需奔波又很耗神的現場演繹感興趣?

3月20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以下簡稱《簡報》)。據《簡報》,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元,較2019年增長29.30%,達到歷史新高。

其中,小劇場和演藝新空間整體呈現蓬勃發展態勢,2023年演出場次為18.69萬場,較2019年增長471.07%;票房收入48.03億元,較2019年增長463.13%。《簡報》認為,從市場整體看,這些小微型演出在孵化原創作品、培養創作團隊、豐富演出業態、培育觀眾群體等方面效果顯著。

圖片來源:《回歸與重塑——2023年劇場類演出市場消費觀察》截圖

「從區域分布上看,浙江、四川、江蘇、廣東和上海演出場次最多,位列全國前五。」《回歸與重塑——2023年劇場類演出市場消費觀察》分析稱:從觀眾結構上看,劇場類演出以女性觀眾為主,這部分觀眾佔比67%;在觀眾年齡分布上,72%的劇場類演出觀眾的年齡在18歲—34歲。

目前,小劇場等類型的演出的體量雖不大,但演出場次、票房均已較2019年有超過460%的增長,足見未來市場空間巨大,且擁有大批願意付費的人群。

節假日是繁榮演出市場的關鍵時刻,今年「五一」四川省又推出了1200餘場文化藝術演出、文博場館展覽等方面的活動,這不僅能為市民提供有趣的假日生活,還能有效拉動文化消費。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