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重溫上世紀90年代的純真愛情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30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田雨晴)「片中張子楓飾演的林秀珊和胡先煦飾演的王銳,為了中秋相聚給對方一個驚喜,不約而同乘火車到對方的城市,幾次彼此錯過。旅程中兩人都經歷了社會百態,也感受了心靈相依,在物質並不豐裕的時代收穫了滿滿的浪漫和質樸純真的愛情!」

主創與武漢觀眾互動,從左到右分別是導演李蔚然、男主胡先煦、女主張子楓、總製片人張宇、現場主持人。 記者萬建輝  攝

4月28日下午,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在武漢萬達群星城影城路演結束,主創團隊被武漢影迷打圍。導演李蔚然在回答影迷提問時說,影片確實以純愛溫馨為基調,有許多浪漫情節,這部片子有一個核心,就是不能讓世俗的生活淹沒我們對生活的熱情和浪漫,就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對生活保持熱情,充滿這種浪漫心情。

記者在現場能聽出李蔚然是在講故事設置的時空背景,即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廣州和深圳,來自鄉村的打工青年,一個在廣州的建築工地,一個在深圳的食品廠流水線上,都住集體宿舍,在ic卡電話亭排隊打電話才能聯繫到對方,周末、節假才能在有限的休息時間相聚。王銳面對電視採訪說了建築公司的好話,才贏得了中秋一天批假,為的是去看林秀珊。林秀珊因在規定時間可以包一千多個餃子,是生產線上的生產能手,獲得了獎勵,買了王銳喜歡的口琴,想給王銳驚喜。林秀珊的賬本密密麻麻地記了賬,比如去廣州的火車票花去30多元,給王銳買的皮鞋花了多少錢。

《穿過月亮的旅行》海報。

輟學放牛、鄉村洞房、綠皮火車、銹跡斑駁的車站與鐵路線、手持大哥大的港商、王銳的中分髮型、錄像放映室、小夫妻可開房的旅店……影片呈現了妥妥的90年代,70後和85後的真實青春記憶。現場有觀眾說,正是這樣的真切感受,讓觀眾對這對像極了情侶的小夫妻充滿了代入感,對他們的周遭、處境,以及彼此間兩小無猜,完全未被污染的感情深信不疑,且感同身受。正是那樣的物質清貧時代,能釀就如此質樸、純真的情感。當兩人中秋夜第三次坐上火車,只是希望火車錯車時,能看到對方一眼,因為第二天必須到崗上班,有觀眾表示,看到這裡,為小兩口揪心,眼淚不自覺流出來了。

《穿過月亮的旅行》海報。

《穿過月亮的旅行》改編自遲子建的中篇小說《踏著月光的行板》,遲子建其實是把故事設置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座城市之間的。小說描寫了一對因進城打工而兩地分居的年輕夫婦,在中秋節那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天假,於是他們不約而同踏上火車去看望對方,想給彼此一個驚喜。哪知,兩個驚喜一交錯就變成了憂愁,想像中的團圓夜泡了湯。一天下來,兩人分別坐了四趟火車,最後卻只能在相對而行的車上對望了一眼。奔波一天,到頭仍天各一方,愛的溫情中透著辛酸。

故事的進行中穿插了兩人車上親歷和回憶的片段性情節,時間跨度十年,內容涵蓋這對年輕夫婦的成長史、戀愛史、婚姻史、生活史,以及社會底層普通民眾斑駁的眾生相。

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顯然吸收了這些情節,如王銳回憶輟學回鄉種地、放牛,吹口琴追同樣中斷學業的林秀珊,兩人彼此愛慕,衝破阻撓走到了一起;林秀珊在火車上,對面坐著警察押解的面善帥氣的犯人,拿出送王銳的口琴,懇請警察讓犯人吹最後一次口琴。

現場熱情的武漢影迷。 記者萬建輝  攝

有觀眾問導演,王銳在站台跑掉了一隻皮鞋,到了火車上,他乾脆把另一隻皮鞋扔到站台上,好讓這雙鞋能完整地有一個新主人,這樣的情節安排是為什麼?導演李蔚然說,這樣的安排當然是傳遞一個信息,愛心是可以傳導的,溫情是可以擴展的,兩位主人公對彼此的愛,感染著周圍的人們,讓空氣中都瀰漫著愛與溫存。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