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27日),成都2024湯尤杯在成都高新體育中心揮拍開賽。
在下午1點進行的湯姆斯杯比賽中,歐洲勁旅丹麥隊對戰阿爾及利亞隊,現世界排名男單第一的安賽龍作為丹麥隊第一單打出戰,以 21比5、21比6輕取對手哈梅克,為丹麥隊拿下第一分。
安賽龍
值得一提的是,從進場開始,就不停地有球迷高喊「安賽龍,加油」,安賽龍在賽後採訪中用中文表示了感謝,「很多中國球迷為我加油,讓我很感動,可以說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家,因為有那麼多中國的球迷們支持我,所以我想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非常感謝。」
來自歐洲的羽壇男單霸主
作為當今世界羽壇最負盛名的男單球員,安賽龍的成長速度可謂驚人。2010年,16歲的安賽龍問鼎世青賽,成為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歐洲球員。2016年,剛滿22歲的安賽龍率領丹麥隊稱霸湯姆斯杯,這也是歐洲球隊首奪湯杯。隨後,他在里約奧運中擊敗林丹,首戰奧運便收穫銅牌。2017年8月,安賽龍首奪世錦賽冠軍,並於10月登頂男單世界第一,打破了亞洲選手對該寶座長達三個奧運周期的壟斷。
在因傷病經歷短暫低迷後,他於東京奧運會前重返巔峰,並在奧運會決賽中力克衛冕冠軍諶龍,以一局未失的表現奪冠,成為繼同胞拉爾森1996年奧運會奪金後,第二位稱雄奧運會羽毛球男單賽場的歐洲球員。奧運奪冠後,安賽龍更是大有稱霸羽壇之勢,出戰各項比賽鮮有敗績。
安賽龍在比賽中
在今年年初度過30歲生日的安賽龍已經是一名老將,但其競技水平並未下降。在去年9月進行的2023中國公開賽上,安賽龍擊敗陸光祖獲得冠軍,不但完成了超級1000系列賽事的大滿貫,也成為了世界羽壇歷史上首位集齊奧運會、世錦賽、年終總決賽、全英公開賽、印尼公開賽、中國公開賽這最高級別六項大賽冠軍的選手。
去年10月底,安賽龍還創造了連續100周排名世界羽聯男單第一的成就。在4月16日世界羽聯最新公布的2024年第16周世界排名中,安賽龍依然排名男單世界第一位,他以98715分領先第二名的中國選手石宇奇(92184分)。
安賽龍在比賽中
本月早些時候進行的國際羽聯歐錦賽,安賽龍在半決賽中爆冷出局。在25日上午的「踩場」訓練後的採訪中,安賽龍談到了自己的狀態問題。他說道:「之前狀態確實有一些問題,但是今天訓練結束後,我感覺還不錯。現在我的所有注意力都在羽毛球上,我會好好訓練、及時恢復。在這次湯姆斯杯中,我希望自己能發揮出最高水平。」
「中文十級」實力圈粉
安賽龍,本名維克托·阿薩爾森。「安賽龍」是他的中文名,是由他的中文老師所起。名字中的「安」取自他丹麥姓氏的發音,「賽」意味著參與比賽,而「龍」則是老師希望他能像龍一樣強大。
很多中國球迷笑言安賽龍是「中文十級」,順口溜和古詩詞比自己說得都好。「十三四歲的時候,我去北京訓練過兩次,卻不能很好地和中國球員交流,這讓我感覺很可惜。」
安賽龍與對手握手
安賽龍認為,運動員的生活總是兩點一線,比賽壓力也很大。學中文可以轉移一點注意力,緩解壓力。在一名中國教練的建議下,安賽龍在20歲時開始學習中文。
一開始,安賽龍在丹麥找了一位老師教他寫漢字,業餘時間不多的他,又找到一位在北京的老師,通過網路教他認讀和口語。很快,安賽龍就能用簡單的漢語接受採訪,還能跟中國球員交流、用漢字發微博,「這給了我很大動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中文水平,安賽龍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在比賽間隙也不忘上課和做作業。他還利用排隊、等車等零碎時間聽中文播客。隨著學習的深入,老師開始教他成語和古文,如「有志者事竟成」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富含哲理的語句讓他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人的智慧感到敬佩。在備戰里約奧運會期間,他學習了孟子的名篇,這些內容在他感到壓力時給予了他很大的激勵。
安賽龍表示,隨著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學習中文不僅幫助他與中國球員溝通,還帶來了許多積極的影響。他現在能夠熟練地用中文接受採訪、與球迷互動,並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發布節日祝福視頻。高考和中考期間,他還特意錄製視頻為中國學生加油。截至目前,他在中國某短視頻平台上有超過百萬的粉絲,有空就會用中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已是一位憑實力圈粉的「網紅」。
安賽龍向觀眾揮手致意
如今,安賽龍已能熟練運用中文接受採訪。安賽龍對紅星新聞記者說,他已經多次來到中國比賽,但來成都還是首次。當問到對成都的第一印象時,安賽龍一上來就是一陣誇:「(對這座城市)我第一印象非常好,天氣不錯,酒店很好,球館也很好。」安賽龍還表示,自己在來成都之前,就聽聞川菜有點辣,雖然他自己還不太擅長吃辣,但對成都味道卻很滿意。「吃了今天的早飯,非常好吃!」
在被問到對這次成都之行有什麼期待時,他說:「我知道成都有很多大熊貓,對不對?我會去跟它們見面的!我也知道,成都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所以我很期待這次旅程。當然,我們的所有注意力還是會放在比賽上!」
安賽龍還提到自己的女兒,他說這次女兒對不能來成都看他的比賽有些失望,她也非常希望來成都看大熊貓。
向暉 紅星新聞記者 裴晗 周瑤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