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節電影表演藝術公開課開講 劉天池建議青年演員:在片場遠離手機

為了拉近表演藝術與觀眾的距離,幫助青年導演、演員建立更有效的對話,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次舉辦「電影表演藝術公開課」,邀請到中央戲劇學院表演教師劉天池、導演劉江江和演員黃堯向觀眾分享他們的從業經歷,解構表演藝術的核心與真諦。

用真實的態度演繹虛構的故事

電影是虛構的藝術,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用真實的態度演繹虛構的故事,是幾位嘉賓不約而同選擇的良方。

導演劉江江分享了自己在電影《人生大事》里幫助小演員楊恩又塑造角色的經驗:「我們用了大概20多天,不讓她看劇本,只是讓她習慣用方言。然後帶她打麻將、跳廣場舞,讓她更符合劇中人物形象。其實到開機之前也沒跟她說劇本的事,也沒跟她聊這是什麼角色,我們只是讓她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奶奶帶大的小孩。」

說起如何說服演員朱一龍出演《人生大事》,劉江江說他所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地修改劇本,「我覺得還是我們的劇本打動了他。」為了讓朱一龍跟楊恩又這對新鮮的組合之間碰撞出火花,劉江江說朱一龍為了幫助入戲和醞釀情緒故意製造隔閡,從而激發了楊恩又的真情流露。

演員黃堯同樣是以「真實的態度」打動了導演張律,從而獲得了出演《白塔之光》的機會。在面試《白塔之光》時,並沒有正式的試戲等常規流程,她在一個咖啡館以最自然的方式與張律導演見面,用最接近她真實的狀態和張律導演溝通。用她的話說就是:「我了解張律導演的作品,他就是非常自然、非常生活化的那種風格,所以我覺得他也想要見到我最真實最自然的一面。」

作為深耕表演藝術教學領域30多年的資深教師,劉天池老師也同樣強調「真實態度」的重要性:「不管是未來年輕導演,還是我們的青年演員,用最真實的方式,可能更能獲得踏入電影藝術之門的機會。」

導演與演員相互信任 彼此成就

導演與演員的相處方式一直是行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演員作為詮釋角色的人,他所要塑造的人物來自於導演的內心,是其精神世界的投影,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導演自身的烙印。但同時,演員塑造角色時又必須深入體驗、領悟,傾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談到這其中的複雜關係時,劉天池給出的秘訣是「信任」。「一個導演如果連自己選擇的演員都不能夠完全信任,那沒有辦法繼續後面的合作。」

黃堯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劉天池的觀點。她坦言:「信任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從導演身上感知到他們對我的信任,這是我作為演員最大的信心來源。」在入行之初,黃堯面臨的最大困難便是自信心不足,這也使得她在片場很難全神貫注地表演。「我總感覺有人在觀察我、評價我,但我知道這其實是我自己在評價自己。」在不斷感受到導演對她的信任後,她逐漸扔掉了這種對自己審判的目光,開始盡全力演繹角色,並享受表演的過程。

針對青年演員,劉天池提出了一個幽默而直白的建議:「各位青年演員,在片場請儘快讓手機遠離你。問自己『當下,我要做什麼』,把監視、評價的權利留給導演。」

劉江江也分享了自己在給演員講戲過程中的小技巧:「我會著重講這個人物的前史,而不是籠統地講故事。這個人物之前做了什麼,現在為什麼這麼做,這些都是對演員有用的信息。」

演員一定要記得「任務」

現場,劉天池教授還向觀眾徵集了「應聘時的冤家路窄」和「金鐲子丟了」兩個命題情境,邀請現場的青年演員參加表演。表演結束後,三位嘉賓給演員們提出了中肯的評價和建議。劉天池說:「一定要記得『任務』,只有在絕對相信你要完成『任務』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明白別人說了什麼、我要去做什麼、可能被改變的是什麼。導演給了你這個『任務』,那麼在這個情境裡邊,你只能相信『任務』。」

劉江江認為一名導演最重要的就是給演員發布明確的「任務」:「首先要完成編劇,要給演員更多的支點。比方說這個戲,到底應聘成功了沒有?其實是得給演員一個任務,我覺得需要更多信息給到演員。」

劉天池認為演員需要具體的信息,這些信息給到演員的時候,他們就會有一個靶點,必須奔著那走。「我們到劇組的時候,兩個陌生演員恰巧拿到同一場戲,如果說這場戲開始就是陌生人關係的話,那麼沒問題,我不需要了解你,因為我只要當場了解你就行了。但如果給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前置人物關係,而且兩個人彼此還有過節,我就必須對你如數家珍。不管什麼時候,先確定人物關係,再解決跟對手演員之間的關係。」

黃堯也以拍攝電影《白塔之光》時導演張律對她的引導為例,講述「任務」的重要性:「張律導演可能會突然間說:『黃堯,一會兒你做一個把帽子摘下來放到桌子上的動作。』這是基於人物她的性格,她的平時處事風格會讓她突然做出這個動作。」

導演更應該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專家

作為一部電影中的核心角色,導演對於指導演員塑造人物形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導演和演員的通力合作,才成就了表演藝術的魅力。那麼導演是不是必須會演戲?面對現場觀眾的提問,幾位嘉賓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劉江江調侃自己不會演戲,但也成為了一名導演:「我覺得導演他的工作是做出選擇,好的導演肯定他的選擇是最重要的,不管在審美上還是在『度』的拿捏上。不是所有的導演都是好的演員。」

劉天池贊同劉江江的觀點:「在全世界範圍之內,導演都是分『不會演戲的但是懂戲』和『懂戲的同時也能演戲』兩種。導演和演員都是二度創作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兩個人最終都要懂戲、懂人、懂形象。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導演和演員之間才能共建出一個很好的工作狀態。導演未必能夠有準確的表演處理方式,但是他必須懂得正常生活那些行為,乃至於人性當中的情感等。他必須非常敏感,才能夠跟演員交流。導演不能夠單純是個哲學家,更應該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專家,才能夠跟演員產生化學反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