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基耶娃連任IMF總裁



自1944年成立以來,格奧爾基耶娃是imf首位來自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總裁


文|康愷
編輯|張威
美東時間4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選舉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連任該機構總裁。至此,格奧爾基耶娃將於2024年10月1日開啟第二個五年任期。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圖片來源:imf官網
格奧爾基耶娃是上述職位唯一候選人。imf執行委員會協調員表示,之所以選舉她連任該機構總裁,是因為她在上一任期內表現出來的堅強而敏捷的領導能力,這應對了一系列重大的全球衝擊。
格奧爾基耶娃領導imf對這些衝擊作出反應,包括批准自疫情暴發以來向97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超3600億美元的新融資,向imf最貧窮、最脆弱的成員國減免債務,以及歷史性地分配特別提款權(sdr)。
在格奧爾基耶娃領導下,imf推出了創新的新融資機制。該機構還補充了減貧與增長信託基金的資金,使其有能力向最貧困的成員國提供優惠貸款,並共同創建了全球主權債務圓桌會議。
展望未來,董事會歡迎格奧爾基耶娃持續強調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問題,同時確保imf繼續適應和發展,以滿足全體成員國的需求。董事會認可她致力於通過有效的政策建議、能力發展和融資來加強imf對其成員的支持。
2019年10月1日起,格奧爾基耶娃擔任imf總裁。imf總裁是該機構組織運營團隊的負責人。總裁在四名副總裁的協助下監督imf的運營。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李波為imf四名副總裁之一。他之前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貨幣政策二司和條法司司長,曾在國有銀行改革、反洗錢立法、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構建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格奧爾基耶娃於1953年出生於保加利亞,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1993年,她加入世界銀行擔任環境經濟學家,2008年被任命為世行副行長。2010年起,她先後擔任歐盟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2017年回到世行出任首席執行官。自1944年成立以來,格奧爾基耶娃是imf首位來自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總裁。
3月24日,格奧爾基耶娃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在2023年出現了強勁的反彈,增長率超過5%。
她認為,中國如今走到了一個「岔路口」,其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關鍵特徵是需要在更大程度上依賴國內消費,這一點有賴於提高個人和家庭的消費力。
「國內消費還有賴於收入增長,而收入增長又取決於資本和勞動力的生產率。若實施改善營商環境、確保為私人企業提供與國有企業進行公平競爭的條件等改革,將改善資本配置。若投資發展人力資本(教育、終身培訓和技能重塑)和優質醫療保健,將產生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收入。」她說道。
格奧爾基耶娃還表示,對於孜孜以求、希望把握住人工智慧「大爆發」催生的各種機會的中國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同樣,中國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擁有巨大潛力。

責編|張雨菲

題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