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 | 給野蠻狂奔的「明星小卡」戴上緊箍咒

粉絲們對明星周邊已經卷出新高度——「小卡」收集在他們之間已形成規模。記者了解到,一張印有明星照片、薄薄的三寸小卡,就能在交易平台賣到幾十到幾百元不等,稀有卡甚至能賣到幾千甚至上萬元。粉絲追捧的背後,是小卡發行和二手交易的亂象頻出。(4月14日《北京青年報》)

所謂「明星小卡」,是當下粉絲群體中最流行的周邊商品之一,多為藝人專輯或藝人經紀公司、後援會售賣周邊商品的贈品。與市面上流通的各種動漫、遊戲卡不同,這類小卡無法直接購買,主要依靠二手交易平台流通。一張小卡由於藝人知名度不同,被賣出的價格天差地別。數量龐大的粉絲群體,種類繁多的小卡樣式,催生出買賣小卡的卡圈。

據報道,粉絲狂熱收集「明星小卡」的過程中,往往容易遇到買到假卡和賣家跑單的情況。由於利潤巨大、相關制約缺失,一些商家和個人在交易平台上圍繞著小卡的「詐騙」事件時有發生,集卡者「錢卡兩空」的案例更是在卡圈常見。比如,有的粉絲為了得到某藝人的某張小卡,於是團購大批專輯,而一個團購群里動輒數百人,購買專輯的數量都很大,但這種團通常都要提前支付貨款,一旦「團長」跑路,涉及金額一般高達數萬元。

尤需警惕的是,卡圈中不乏未成年人粉絲,由於心智尚不成熟,消費理性和社會經驗欠缺,在收集「明星小卡」過程中更容易上當受騙。此前就發生過我國未成年人通過國外代購「明星小卡」而被「代購人」詐騙上百萬元的案件。據媒體披露,被告人通過「推特」等渠道稱,可代購出售某女團稀有小卡,但在收取錢財後拒不發貨並銷號失蹤,涉嫌詐騙。在數十名受害人報案後,詐騙金額累計約528萬元,其中受害人將近一半為青少年。

有社會工作者表示,粉絲經濟的實質是以資本盈利為核心,小卡本身和小卡收集者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需要被妖魔化,都是年輕人的一種情感寄託。粉絲經濟發展到當下,經紀公司、明星、相關從業者、粉絲等環節已經形成了一個鏈條。資本是需要回報,作為這個產業鏈條中的一環,粉絲們喜歡的,就是資本要追逐的。顯然,對於「明星小卡」,我們不可能使其消失,也不可能阻止粉絲對它的追捧,但絕不能任由小卡市場亂象叢生。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價格法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收集小卡的過程類似於抽盲盒,在政府監管層面,有必要借鑒2023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的《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儘快完善小卡市場機制,出台規範細則,給野蠻狂奔的「明星小卡」戴上緊箍咒。

對小卡發行方和交易平台來說,應將小卡發行量、中籤率、抽取規則、交易價格等關鍵信息以顯著方式進行公示,保證集卡者在購買前知曉真實情況,保障小卡市場規範運行。特別是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如設置未成年人交易門檻,對未成年人單獨、單次消費行為作出限制。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小卡發行和交易平台的監管,嚴厲查處賣假、跑路、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文/付彪

編輯/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