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雁棲湖畔;科學之城,人才之力。
懷柔區始終站在「國之大者」的高度,把人才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緊緊圍繞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堅持以「懷」納才、以「柔」愛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共著人才華章。
搭建高能級科創載體,吸引科技人才「擇懷而棲」
在懷柔科學城,可見國之重器掩映山水之間,各大科技設施平檯面向全球開放共享,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和重大成果競相湧現。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加速第一束電子束,跨入世界前列﹔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已全面運行,面向全球開放預約;「子午工程二期」新建設備光譜成像日冕儀順利通過工藝測試,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台常態化運行地基日冕儀正式建成;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正在加快設備安裝調試;「十四五」重大項目加速落地,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項目立項批複。
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齊聚,匯聚「最強大腦」。由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領銜的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已引進數學、物理、計算機等領域頂尖人才130餘人,形成17個專業科研團隊。數學為根,模型為樹。副院長鄔榮領帶領統計團隊與代數拓撲及其應用團隊運用數學手段助力複雜疾病研究,炎症性腸病化身模型「試驗田」,在輸入科研機構公開發表的185種代謝物數據後,模型步入開「跑」軌道。中國科學院大學在懷師生達1.5萬人,成為懷柔科學城人才的活水源頭。中國科學院19家科研院所在懷落地,入駐科研人員約3400人。
領軍型企業力量迸發,區域性高端產業集群落戶懷柔。責無旁貸打好科技儀器國產化攻堅戰,高端儀器產業平台蓄勢騰飛。懷柔區以高端科學儀器裝備和感測器產業為核心,構建「一核三區多點」的高端儀器裝備和感測器產業空間格局,落地儀器和感測器相關企業達290餘家。高精尖企業強勢入駐,中國機械總院懷柔科技創新基地正式啟用,圍繞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等重點領域,以解決裝備製造「卡脖子」短板問題為出發點,打造集科技創新、中試驗證、公共檢測、標準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基地,並形成工程技術人才集聚的「磁吸效應」。截至目前,懷柔科學城科研人員達到1.8萬人,其中兩院院士71人,集聚各領域外籍人才600餘人,已初步形成全創新鏈條人才梯隊,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活躍。
深化國際人才開放交流,使城市更受人才矚目
創新探索,步履不停,在科技征程中昂首闊步。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聚焦合作、探索未知,彙集來自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800餘位中外頂尖科學家,聚焦數學、理論物理、理論計算機與信息科學三大基礎科學領域34個主要方向,舉行500餘場學術報告,聯動北京、上海、南京、香港四地舉辦衛星會議,搭建高質量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嶄新平台。
在院地合作機制的推動下,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聯合舉辦的第五屆「雁棲湖會議」在懷柔舉行。會議以「高端製造前沿進展」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百餘位著名專家學者研討高端製造領域面臨的機遇與重大挑戰,探索高端製造技術助力中國建設「製造強國」。會議期間,發布「2023年高端製造前沿十大科學問題」。十大科學問題圍繞激光製造、微納製造、機器人化智能製造三個方向,由懷柔面向全球公開發布,以激勵更多的科學家對新的科學問題發起挑戰,進一步推進高端製造相關科學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在此基礎上,懷柔區進一步加強人才創新創業支持保障,點燃強力「新引擎」。參與發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依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的支持,突破以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指南徵集渠道,發布區域聯合基金「揭榜挂帥」計劃,面向全國儀器感測器類企業和人才與懷柔區共同「發榜」,通過機制創新提升人才培養效能,服務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
【完】
資料來源:懷柔區發改委
編輯:袁靖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