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民間故事、相聲、評書!本周末到西部(重慶)科學城看全國曲藝展演

華龍網訊(記者 梁浩楠)相聲、二人轉、快板書、評書……3月30日,第五屆「走馬杯」講好中國故事曲藝展演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舉行。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的25個節目現場展演,涉及22個南北曲種,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市民呈現了一場場精彩曲藝文化表演。

本屆展演位於走馬古鎮關武廟戲樓,將持續至3月31日,由中國曲藝家協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旨在加強中國曲藝之鄉(名城)、曲藝基地間的溝通和交流,繁榮基層群眾性曲藝活動,培養和發掘常年紮根基層的優秀曲藝人才。

現場人潮湧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曲藝家在這裡齊聚。精彩的走馬故事、北京評書、廣東粵曲、河北大鼓等引來掌聲陣陣。記者注意到,曲藝展演項目地域特點濃厚,形式種類多樣,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相聲、二人轉、評書,也有瑤族鈴鼓、蘇北琴書、粵曲、湖北評書等承載地方特色的藝術基調。

自2006年「走馬鎮民間故事」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起,走馬鎮便高度重視民間文化的發展與傳承。迄今為止,走馬鎮發掘出民間故事講述群體316人,目前全鎮共搜集民間故事目錄13800多個,已採錄的故事有12800個,錄製音響磁帶650盒,記錄各類文字資料850餘萬字。

走馬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柯表示,厚實的民間文學底蘊和大力推廣使得走馬鎮出現了「故事家家戶戶講,男人講,女人講,娃娃也能講;山歌年年月月唱,台上唱,坡上唱,處處都在唱」的民間文藝盛況。「走馬杯」每兩年一屆舉辦,更好對曲藝文化進行創新和傳承,也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馬民間故事在一次次講述中,不斷優化和發揚。

》新聞多一點

以民間故事聞名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走馬是故事之鄉,興於明清時期的成渝古驛道,在歷史上是重慶通往成都的必經之路。

走馬鎮文化服務中心幹部鍾守維介紹,明清時期的古驛道從走馬經過,形成了走馬場的集市。來往的商賈馬幫,一早從重慶城的通遠門出發,剛好歷經一天的路程,晚上在走馬場落腳,形成了商鋪林立、娛樂休憩的繁華集市。

在這裡,來往的人們相互交流著天南地北的風土人情、奇文異錄、各式傳說,然後口口相傳慢慢形成了走馬民間故事,同時出現了專業的說書人,將走馬民間故事進行傳唱。至此,走馬民間故事就流傳開來。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政府就開始記錄和收錄走馬民間故事,目前收集了13800餘則故事。期間,發現魏顯德、魏顯發兩位老先生每人可講述1000多則故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中國的「格林兄弟」,迎來眾多的關注。2006年,走馬民間故事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如今,走馬民間故事,從2014年起,通過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走馬杯講好中國故事」,進行傳承創新,同時讓曲藝文化走進群眾身邊,讓傳統文化走進百姓心裡,助力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文化繁榮和文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