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2024上海演藝發展論壇發布共築計劃

3月26日下午,2024上海演藝發展論壇在上海廣播藝術中心舉辦。本次論壇以「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為主題,邀請十多家院團共赴「春天之約」,見證並推動上海朝著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亞洲演藝之都的目標大步前行。

現場發布了旨在助力民營院團發展的「共築計劃」,各方攜手以實實在在的舉措為民營院團賦能,讓更多人走進現場,打造活躍的演藝街區,提升上海文旅消費能級。

賦能民營院團發展 「共築計劃」正式啟動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下,多方正在形成有效機制,讓民營院團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與國有院團形成有效配合,互為補充,更加靈活地面對市場變化,創作更多符合市場規律、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彩作品。

近年來,越來越多劇院、公共機構為民營院團提供公益性質的表演空間、排練時間,為優秀作品提供展示機會,更好地對接演出市場。魔方文娛作為市場端服務機構,旗下的票務系統彩藝雲對新入駐的優質內容方免除首年標準版基礎服務年費。據介紹,上海文化廣場音樂劇中心目前已在原創孵化、排練時間上,為民營院團提供了相應的公益措施。

科技助力多元演藝形態 實現內容與市場的「雙向奔赴」

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副總裁、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表示,上海已成為國內演出最具活力、體量最大、產業進程最快的城市。2023年,全國演出的9960場音樂劇中,有5888場在上海。上海的演出則有82.93%集中在演藝大世界。以演藝大世界為核心的上海音樂劇市場已成為吸引全國音樂劇愛好者的重要磁極。近四年,音樂劇人均票房貢獻連年攀升,2023年達到2224元,人均觀演頻次達到4.24場。同時,演藝市場的熱情正蔓延到多維度消費場景中,彰顯「溢出效應」。

東方廣播中心常務副主任韓磊介紹,上海廣播從百年前初創時起,很多節目就是現場演出。如今的星期廣播音樂會、星期戲曲廣播會、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東方風雲榜、最愛金曲榜等,都是上海廣播人不斷追求和創造的「better live」。最新上線的「冬瓜商店」已擁有10萬個註冊用戶,年輕用戶在這裡和現場演出產生鏈接。

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鋼琴家許忠介紹,無論是他擔任過首席指揮的維羅納夏季歌劇節,還是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世界各地高規格的歌劇、音樂會品牌,都讓城市文旅產業成功聯動。知名導演、上海徐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徐俊則表示,藝術原創力是決定中國原創音樂劇作品生命力乃至演藝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也是音樂劇所體現的人文精神與藝術追求的必然所向。

魔方文娛集團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瑋介紹,魔方文娛集團已打造出演出主辦與商業化、票務銷售、票務軟體開發、藝人培養等現場娛樂的全產業鏈。2020年成立的全新票務平台——票星球已是目前國內三大綜合一級票務平台之一。她表示,越來越多的演出主辦方、場館方都有票務直銷的需求,但獨立研發票務系統投入產出比低,魔方文娛開發的彩藝雲或是此類市場痛點的解決方案。目前,彩藝雲是國內唯一一個支持從幾十人的新空間演出到幾十萬人大型活動的標準化票務saas產品,成都大運會就是彩藝雲成功試水案例。通過「內容+科技」的雙輪驅動,魔方文娛集團正努力讓更多人走進現場,讓更多人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

演藝市場的「聚」「場」「合」:多元產品破圈效應顯著,原創內容向出海邁進

本次論壇的主題演講環節,分別以「聚」「場」「合」為主題,特邀12位重磅嘉賓分享經驗心得。

主題「聚」邀請三家國有院團相聚,帶來新劇解讀。2023年,上海18家市級國有院團演出數量和票房收入均創歷史新高,21部上海作品入選國家級展演,「上海文藝再攀新高峰工程」著力提升了上海文化的原創力和標識。

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費元洪銳評道:「我們的價格還是太貴了。」同時他也指出,這個行業需要的是回頭客,需要持續輸出好內容,深耕細作,才會讓大家定下心相信你的品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副總經理陸莉萍回顧了從《紅樓夢》到《千里江山圖》的劇院創作之路,認為「上海觀眾願意為優秀的作品買單」。十四五期間,上話還將秉持「為時代創作,為人民演出」的使命,打造兩部以上具備「雙效統一」價值的原創保留劇目。上海西岸大劇院副總經理宋揚透露,劇院將於今年第四季度交付。運營團隊此前在母公司上海大劇院曾是音樂劇引進的先行者,近兩年把戰略目光轉向音樂劇創製,最新出品了《納塔莎、皮埃爾和1812年的大彗星》。

主題「場」關注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演藝新賽道,聚焦消費轉型升級與多元化發展下的三種演藝新空間,挖掘文旅消費更多潛在可能性。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產業中心副主任陳佩卿分享了去年的朱家角超沉浸藝術季,11天在130萬平方米的空間里上演了120多場文化活動,接待了將近40萬遊客,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往古鎮輸入了更多年輕和新中產客群。大世界副總經理許麗喊出了「做當下最熱辣滾燙的演出」的口號。通過百年前的大世界和英國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來觀照當下的大世界,「藝術文化樣樣有,吃喝玩樂都不缺」。崇邦集團高級推廣總監崔怡怡回憶,曾充滿煙火氣與文藝腔的四川北路是上海人的鄉愁。包括「今潮8弄」在內的「濱港商業中心」將於12月開幕,計劃打造「娛文旅商」城市更新標杆項目,撬動四川北路的復興,而「演藝」是重中之重。

主題「合」迎來了六位近年來破圈傳播的民營院團代表。在上海邁向「亞洲演藝之都」的進程中,民營院團正成為重要生力軍,並不斷形成發展合力,創造億級經濟效益。繆時客音樂劇創始人張志林介紹,繆時客致力於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國原創音樂劇體系,此前《沉默的真相》《嫌疑人 x 的獻身》等懸疑宇宙系列音樂劇成功上演,今年還官宣了馬伯庸三部曲和黑塞三部曲。魅鯨文化創始人王作文表示,他們以音樂劇《燈塔》中的「守塔人」為抓手,挖掘ip的情感深度與價值,延展出另一個有所聯結且更為龐大的故事《翻國王棋》,成為中國首部「出海」的原創音樂劇。

一台好戲文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齊講述了從一個爆款到另一個爆款的故事。從杭州火遍全國的越劇《新龍門客棧》,複製了上海最早的環境式小劇場音樂劇《阿波羅尼亞》的模式,也堅持了越劇本身的內容。新東苑滬劇團團長沈慧琴介紹,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的民營劇團,新東苑滬劇團堅持推出原創節目,同時不斷創新發展,今年還與保利上海市城市劇院聯手成立了少兒滬劇團。 出生在上海、成長在上海的劇伙音樂一直堅持探索新國風賽道。穿著新中式服裝發言的總製作和曉維表示,國風是年輕人現在對話世界的方式和態度,「新」是溫故知新,也是歷久彌新,更是耳目一新,比如讓齊天大聖唱搖滾等。自得琴社演出團團長、鼓手陳曦介紹,自得琴社堅持讓年輕人來做給年輕人聽的民樂,創作改編了《醉醉漁唱唱晚》《哆啦a夢之歌》《達拉崩吧》等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的作品,還新成立了年輕化團體「宮商管鯉」。

建立更優市場機制,為優質內容打通觸達消費者的「最後一百米」

論壇上的圓桌對話以「走進現場 開創未來」為主題,邀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導陶辛,開心麻花集團聯席總裁、上海開心麻花董事長汪海剛,歌劇、音樂劇演員何亮辰,以及票星球副總經理高超參與對話。

處於教學第一線的陶辛認為,教育需要相對的超前性,將學院派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夯實演出舞台的演出質量,「中國音樂劇會成什麼樣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需要為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各種各樣的準備。」

以義大利歌劇演唱碩士學歷出道的何亮辰回憶,自己的義大利老師曾推薦學生學習爵士、音樂劇、流行等多種唱法,以增加就業生存率。但這一教育理念也存在爭議。從自身經歷來看,他認為,年輕人需要求取一個平衡點,強化強項,也努力跨界。

開心麻花集團聯席總裁汪海剛介紹,開心麻花最早是從喜劇起步,很多人認為喜劇門檻比較低,其實創作端需要深入,要有足夠的藝術素養,呈現的時候需要淺出,才能讓觀眾笑出來。「世界上的悲劇大體相同,世界上的喜劇各有各的不同。」這句話讓汪海剛深有感觸。

如何跨越地域和不同文化,把觀眾推向更好的演出內容,也將演出內容呈現給更多觀眾,就需要數字平台登場。票星球副總經理高超透露,票星球將票務平台傳統的八大類改成二十多個類目,演出資訊第一時間同步到更多平台,讓觀眾的搜索更加精確快速。過去三個月,從外地購買上海音樂劇的人群觀眾數量已經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兩倍,「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的理念已經在成為現實。

現場還帶來了熱劇演出,歌劇、音樂劇演員何亮辰獻唱《指日可待》,胥子含、趙雨卉帶來了音樂劇《蝶變》片段。

  作者:姜方

文:姜方圖:主辦方編輯:王彥責任編輯:李婷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