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公開質疑尹錫悅:為什麼招惹中國,台灣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據悉,去年的「絕食事件」讓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在韓國的人氣飆升,目前已經超過執政黨黨首尹錫悅。李在明在選舉中曾敗給尹錫悅而與韓國總統之位失之交臂,但在尹擔任總統兩年多之後,很多韓國民眾對其愈發不滿,韓媒更是將其評價為「拜登的影子代理人」。尤其是尹錫悅強行推廣的「日韓友好」政策在民間引起很大爭議,他的經濟改革政策未見成效,今年又因為醫學院擴招事件激發了韓國幾乎全體醫生的不滿,要求對尹錫悅彈劾下台。

消息人士提到,尹錫悅的「基本盤」是韓國國會內的親美議員,正是這些人的支持才讓尹錫悅屹立不倒。但當下的問題在於,韓國強行走上「美國路線」,沒有讓經濟好轉,而是變得更加糟糕,國內矛盾重重。目前距離4月10日舉行的韓國國會議員選舉僅剩不到3周,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支持率已經領先執政黨5個百分點,意味著他們要失去議會。尹錫悅的政策不被國民認可是關鍵原因,這讓競爭對手李在明幾乎不費任何力氣就拿到了領先。

25日韓媒報道,三天前李在明於當地的一場演講上痛斥尹錫悅的政策,尤其是韓國「對華利益」問題。李在明用了兩個詞形容尹錫悅兩年來的政績,分別是「經濟崩壞」和「民不聊生」,並稱尹錫悅什麼都不做韓國都比現在更好。他表示韓國的外交政策直接導致中韓關係惡化,他上任前中國是韓國最大出口國,貿易順差國,現在變成最大貿易逆差國家;李在明言簡意賅地解釋了這一道理:如果中國不喜歡韓國,就不會買韓國的東西。

消息人士提及,在李在明之前,韓國企業商會和民間代表團體已經多次斥責這位韓國總統的所作所為「將中韓貿易推入火坑」。實際上之前韓國對華輸出汽車、數碼設備、化妝品、半導體零部件和晶元製成品,這些隨著時代變化早已經不是中國的「必需品」了;韓方曾固執地認為中國的半導體必須依賴韓國,去年中方就以晶元貿易額「十二個月連跌」來回應了韓國的傲慢。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韓國很多民眾也終於醒悟對華關係問題不如同他們所預期的一樣掌握很多籌碼,李在明才對尹錫悅政府發出如此質問。

值得一提的還有,李在明還在講話中提及台灣問題,並質問尹錫悅「為何要介入(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兩岸問題?無論台灣海峽發生什麼,和韓國又有什麼關係?韓國人難道不能只過好自己的日子嗎?」,此事對應的是去年4月尹錫悅訪美之前,曾公開聲稱台灣是「全球性問題」。對此有評論稱:「既然尹錫悅是跟著美國走,美方就不可能不要求他在台灣問題上避免站隊,這是西方陣營內每一個成員都要面臨的矛盾。韓國現在總算看清楚了這件事,中國並非是『離不開韓國』的一個國家,他們只是不願意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