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回顧成渝鐵路修建史:電視劇《一路向前》明日CCTV8重磅首播

重大主題電視劇《一路向前》將於2月26日在cctv8黃金檔首播,並將於3月9日收官。該劇播出周期高度契合今年「兩會」,作為一部攸關國家記憶的主旋律作品,這樣的檔期安排也凸顯了《一路向前》在歷史、文化層面上的重要意義。

這部歷時三年製作的主旋律作品,有著區別於商業劇集的不同光環,它既是2021年度四川省重大文藝扶持項目和重慶市重點扶持項目,也是中宣部2023年度文化專項資金扶持項目。

《一路向前》由著名導演習辛執導,李健、練練、張粟領銜主演。以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為背景,以主人公羅向前等第一代鐵路開路先鋒的英雄事迹為主線,深情回顧成渝鐵路修建史,充分展現了13萬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崇高精神。

從人性角度去挖掘人物性格

對於一部主旋律作品來說,如何拍得「更好看」是其與生俱來的難題。

「歸根結底,劇作的核心是人物,對於『小大正』劇作來說,如何把正面人物拍得『正而不僵,高而不飄』是我尤為看重的。我們必須從人性的角度去挖掘人物性格,讓他『既有高度,又接地氣』,否則觀眾會覺得人物過於臉譜化,看著總覺得有些假門假事,那就壞了。」《一路向前》總導演習辛說。

導演以《一路向前》中李健飾演的羅向前為例。平心而論,這個角色的確難以刻畫,因為他的人物屬性太正了,就像有一個無形的、周正的框把人物底色框定了。「怎麼辦?我們得讓這個人物變得有意思、夠生動,讓他亦正亦邪。」習辛說。

這個「邪」,其實就是在強調人物性格的層次感和生活化的同時,在羅向前身上注入合理且適當的喜劇元素。

比如說,羅向前作為一名偵察連長,因為被留下來修建鐵路不能上朝鮮戰場而耿耿於懷;作為一名戰鬥英雄,他甚至在心底覺得這是一種侮辱。

面對羅向前這樣的情緒,團長馬祖堂從各方面給予解釋、勸勉,直至下達死命令「鐵路修好了就讓你上戰場」。實際上,羅向前壓根兒沒有把團長前面所講的道理聽進去,他只牢牢記住了那句「鐵路建成日,便是打仗時」。

「這就為羅向前之後在修建鐵路的具體工作中,不時出現的冒進心理和毛燥情緒埋下了伏筆,反映在具體形象上,人物就沒有那麼『正』了。」習辛說。

著急就會犯錯誤,著急就導致人物關係起衝突,著急也意味著後續有改正和成長的空間,「所以人物的變化和層次感也有了。」

再看在羅向前身上出現的喜劇特徵。

對於團長的勸導,羅向前的狀態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晚上睡不著的時候,他月下擦槍,遙望著朝鮮方向,時而眉頭緊縮,時而兩眼放光。

與羅向前一樣不理解「為什麼要把一條好漢留下來修鐵路」的還有戰友張彪。作為上級,當羅向前針對張彪的負面情緒做工作時,他根本沒有所謂的深刻認知和體會,只是磕磕巴巴的、機械的把當時團長勸他的話,給張彪說了一遍。

「明明不走心,卻語重心長。」習辛說這一場「反差戲」就把羅向前身上的喜劇特徵立住了。

「彼時氛圍感」極其重要

除了塑造出人物的質感,《一路向前》在氛圍感上也下足了功夫。《一路向前》的故事發生在70多年前,因此拍攝所需的建築物等空間背景以百年歷史為佳。

劇中,多個重場戲被放在內江一座講武堂里。雖然100多年過去了,但當年用於步兵科操練的設施猶在。銹跡斑斑的鐵餅,炭化烏黑的獨木橋,都在默默無聲地訴說著歷史;在講武堂廣場一側,有座全木榫卯結構的「走馬轉角」式二層建築,步入其中就彷彿踏進100年前的平行時空。

「一部電視劇所散發出來的『彼時氛圍感』是極其重要的,劇中人物與時空的關係,要靠精準的服、化、道來輔助襯托,尤其是人物所處的建築環境,它看似無言,實則處處都在發聲。」習辛說。

這正是《一路向前》主創在前期籌備過程中,遍訪成渝地區百年建築的原因。該劇選中的取景地,還有內江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學校、大寨和大院等。

據了解,小到一張地圖、一沓信紙、一紙畫報、一件蓑衣和一面商戶幌子,大到一排排茅草泥屋、十數間石頭房子、上百支舊時槍械,《一路向前》使用的各種服裝、道具等物件合計6萬餘件。這些嚴格按照史實所調用的景和物,為《一路向前》的」彼時氛圍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一部電視劇的質感氛圍,其實就是各種關係匯就而成的氣場,人與人的關係、人與景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習辛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路向前》歷時三個月的拍攝工作,是在疫情較為嚴重的背景下完成的。為了保障這部重大主題電視劇的順利拍攝,內江各界、內江全體市民給予劇組最大的支持力度。習辛說:「《一路向前》每一幀畫面背後,都蘊含著內江人的良苦用心和飽滿深情。」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編輯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