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韻:江岸,「劇」好看!

鳳凰網湖北聯合中共江岸區委宣傳部打造《老漢口 新江岸》系列宣傳內容,聚焦江岸區開展城市更新工作的主陣地——漢口歷史風貌區,呈現區域的風華蝶變。「貨到漢口活,戲到漢口紅」的俗語讓武漢「戲碼頭」的名片深入人心,第八期《風韻》走進江岸演藝市場,探索演藝新生態,一起感受新時代背景下「戲碼頭」蓬勃的生命力和變革發展。

江岸,是個「齣戲」的地方。縱觀漢口歷史風貌區版圖,這裡有著豐厚的戲曲、演藝文化積澱。

江岸是武漢劇院、劇團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這些場所為演藝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越來越多的市民遊客走出家門,在老建築、熱門商圈裡收穫文化體驗。

當天樂社的一眾票友,在散發著縷縷茶香的相聲茶館裡品茶聽曲時,開心麻花吉慶劇場正在上演一場爆笑「偷心晚宴」。而城市另一端,江灘碼頭的知音號鳴笛起航,市民遊客登上郵輪,穿越百年時光;武漢楚劇院楚樂戲苑小劇場內,一段段經典楚劇宛轉傳唱……在江岸,無論是新興小劇場,還是傳統老戲台,觀眾都可以盡情開懷。

「2023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演出年』,完成系列惠民演出共180場,線上線下服務觀眾近五千萬人次。」在武漢楚劇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韓笑看來,江岸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獨特的老漢口生活氣息,紅色文化場館和文化藝術院團眾多,藝術氣息濃郁。

在武漢楚劇院,現代楚劇《向警予》、新編楚劇《楊乃武》、廉政楚劇小戲《審牛》等經典戲曲劇目輪番登場。韓笑認為,要發揮紅色場館、歷史風貌街區和專業院團的互通互聯,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共同打造體現江岸文化氣質的作品,「要讓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現場近距離感受傳統戲曲舞台的魅力。」

不只是武漢楚劇院,2023年武漢劇院、中南劇場等劇場上座率持續走高,文化藝術活動、演藝規模和質量迅速提升。

如果說大劇場是戲碼頭的「基本盤」,那麼各種小劇場新空間則憑藉多種演出形式,在年輕人中闖出了一條新路。

「敖府壽宴,請上三樓!」作為開心麻花在武漢打造的首部主題體驗式舞台劇,《偷心晚宴》處處都是舞台,每一位觀眾都是宴會的客人,還會隨著劇情變化身份。

據武漢開心麻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張倩介紹,《偷心晚宴》創新性地引入互動、美食等元素,對於重複觀演的觀眾來說,每一場都有驚喜。

「現在的年輕觀眾已經不滿足於只坐在台下看了,而是和演員們一起參與舞台。」吳其是開心麻花在武漢的首位簽約藝人,他認為,這正是小劇場的優勢所在,演員們可以加入即興的表演。

在追求沉浸感方面,《偷心晚宴》並非孤例。隨著演藝新空間的快速發展,這些互動性較強的新業態熱度也在持續上升。

「隨著特種兵旅遊衍生的『即興旅遊』興起和『city walk』的熱潮,『行進式沉浸旅遊』正日益火爆,互動性和體驗性更強的『邊走邊看』的觀演形式逐漸成為新潮流。」據武漢朝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知音號品牌宣傳負責人伍迪介紹,自公演以來,《知音號》已累計演出超1930場,接待綜合遊客超120萬人次。知音號也一直在嘗試更多可能,在衍生產業方面,計劃利用白天的「知音號」打造「時光碼頭」江上活態博物館。

武漢劇院環境式駐演音樂劇《燈塔》,掀起了江城沉浸式演出觀演熱潮,商演突破220場。新近推出的沉浸式推理音樂劇《小說》,商演也已經突破50場。武漢歌舞劇院環境式駐演音樂劇《拜風》,用詩意與浪漫刷屏朋友圈。

隨著演出市場的持續火熱,不論是話劇、音樂劇、舞台劇,還是音樂會、戲曲、相聲、脫口秀……年輕人更願意為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產品買單,越來越多人會為尋找「精神共鳴」而消費。

成立於2017年的開飯喜劇,是武漢市第一家以單口喜劇為主體的中文脫口秀俱樂部,在江岸平和打包廠和壹方購物中心均有劇場。歷經七年多的發展,累計舉辦千餘場各類喜劇演出,為十多萬觀眾帶去歡笑。

天樂社茶館也彙集了一群「就圖一樂」的相聲票友,台上演員說學逗唱、收放自如,新鮮逗趣的包袱讓觀眾捧腹大笑。

據了解,天樂社演員每月都有排練新作品的業務指標,在保持傳統相聲優勢的同時,改編和創作新作品,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和體會傳統相聲的藝術魅力。

當越來越多的人為了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演藝經濟成為了拉動城市消費的新引擎。但要想真正實現繁榮演藝市場的目標,則需要更加市場化的作品。

對此,武漢劇院戲劇製作人李卓雨也傳遞了一種期待:強調沉浸與交互的表演新空間、新業態,給江岸帶來的將不僅是票房、場次等方面的數據上漲,還會促進演出產業與劇本殺、密室逃脫、酒吧等業態不斷融合,拓寬演出產業的維度,促使演出項目創新發展。

如今,「戲碼頭」正在煥發出嶄新的氣象,讓劇場融入城市生活,點亮城市文化窗口,江岸大有可為!

(來源:江岸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姚昊】

【來源:江岸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