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張國榮聊天, 與鞏俐合影, 68歲得金像獎, 她是香港最牛茶水工

楊容蓮

他日港片風雲再起,莫忘聚光燈後萬千小人物昨日奉獻。

世上沒有卑微的職業,只有平等的人格。——度公子

1

2018年香港金像獎把專業精神獎,頒給一位大字不識的茶水女工。

頒獎人成龍為了她,特地飛回香港。

阿Sa精心準備了一條手鏈,為她戴在腕上。

在她登台致辭時,整個會場張艾嘉、劉德華、古天樂等明星導演都自發鼓掌,起身致敬。

她不是台前電影明星,不是幕後製作。

甚至跟電影行業都毫無瓜葛。

她一生中最隆重的時刻,成就了金像獎史上最動人的一幕。

「出來做事就是要交心,你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

世上沒有卑微的職業,只有平等的人格。

她是茶水女工,楊榮蓮。

2

楊榮蓮,人稱「蓮姐」。

入行還要追溯到30多年前。

那時她從澳門逃到香港謀生,拉扯4個孩子度日艱難。

經人介紹,進入劇組打雜。

一開始是做服裝管理,而她目不識丁,做起來很困難。

跟第二個劇組時,就轉崗到了茶水。

這份工作說來簡單,不用手磨咖啡,不用精於茶道。

只是將速溶咖啡、茶包沖泡開即可。

工作第一天,製片人跟她說:「你的工作只是照顧導演和演員,其他都不用做。」

這本是一個不太受累的活兒。

懂得察言觀色,伺候好導演、明星,一天拿200港幣。

生在底層的蓮姐找了份看起來不錯的工作,薪資不高,卻也勉強果腹。

那時香港劇組拍戲,趕工期。

夏天高溫,冬天酷寒,演員們十分受苦。

楊榮蓮心想:大家都不容易,不過多幾個杯子的事,都照顧了吧。

所以只要她在的劇組,人人都有茶水喝。

每到休息間隙,蓮姐便會提著籃子走到演員中間,分發茶水,遞毛巾。

合作多次的演員,她都記得口味喜好。

可她依舊大字不識,分發茶水怎麼名能不出錯呢。

蓮姐硬是記下了每個名字的形態,看字對號入座。

將籃子里冷熱咖啡、茶水的杯子逐一送入主人手裡。

不因弱小而討取同情,反而自力更生做到更好。

蓮姐身上有種香港小人物身上頑強的生命力。

3

在拍攝《哥哥的情人》時,製片給她取名Pauline。

這個名字傳開後,每天早上開工前,演員們都會跟她打聲招呼。

「Pauline,早啊!」

長此以往,很多演員在別的劇組也喊茶水工「Pauline」。

在香港電影全盛時期,有上百個茶水工活躍在各個劇組。

Pauline蓮姐,是口碑最好的。

茶水工,看似劇組最底層的職位,周旋於各個角色間,學問幽深。

香港很多沒有背景的新人入行,都會先從茶水做起。

既快速認人,結交人脈,還能培養察言觀色的能力。

蓮姐在這一行幹了30多年,待人親厚。

也歷練出一身識人的本事。

成龍和一干明星都愛吃蓮姐做的XO醬,也十分信任她。

傳聞,有新人想找成龍幫扶一把,他都會事先過問蓮姐。

看看他對蓮姐如何,在片場表現怎樣。

如果對待劇組的服務人員苛責找茬,多半說明心性浮躁。

不可捧之。

蓮姐是一道鑒賞人性的晴雨表,她卻絕不倚老賣老。

「你只要負責服務好那些大明星就好,其他的工作人員你不用多費心思」。

旁人的這句勸慰,她從未放在心上。

冬天,劇組有小演員當群演,她還會特地找來保溫杯給女孩泡杯熱茶。

她整日端茶遞毛巾,如此往複。

每天要跑三四十回,每一次拎著籃子走向大家,都依然笑容滿面。

做一行,愛一行。

沒有卑微自踐,只有敬重二字。

大隱隱於市,萬人如海一身藏。

4

蓮姐,縱橫劇組30餘年。

堅持夠久,一個茶水女工從業生涯,也能貫穿了香港電影的興衰。

上世紀80年代,香港年產電影300來部。

蓮姐,一天要輾轉三四個劇組,忙得前腳不著後地。

茶水工也要隨劇組一同收工,因此她常常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

最辛苦的時候,是陪梅艷芳、劉德華拍《九一神鵰俠侶》和《機Boy小子之真假威龍》。

兩部戲,一連拍了七天七夜。

她也七天七夜沒回家。

「當時好睏啊,總是想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呢,可不可以給張床啊。」

為了抵禦困意,她更加頻繁地給演員們端茶遞毛巾,給他們提神。

也提醒自己不要懈怠,睡了過去。

到後來,跟到《五個小孩的校長》劇組。

這部戲是在戶外拍攝。

兒童演員們經受著和大人一樣的炙烤。

蓮姐對孩子們油然生出一種愛憐,也讓她對工作心生敬意。

香港是小人物的社會,蓮姐是底層百姓一個善意的折射。

導演們也常請她在電影中露面。

《古惑仔》系列、《無間道》系列,《特務迷城》、《甜蜜蜜》等,都有她的身影。

蓮姐依舊堅持為人的信條。

「我賺到錢,當然要尊重這份工。」

5

然而,香港電影仍舊在歷史的大幕中,緩緩垂下。

蓮姐一度失業。

干過洗碗工,做過清潔員,都不如意。

當時很多劇組開拍時,為了削減預算,砍去了茶水工一職。

然而,在開拍時,一位導演總覺得有所缺失。

後來反覆盤查,眾人才知,沒有Pauline。

蓮姐,不止端茶遞毛巾,她會熱心地記下每位演員的喜好。

在送餐時,特地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

還會額外關注到大家的身體。

在工業化流程的拍攝氛圍里,蓮姐像一股春風浸潤人心。

古天樂說:「蓮姐是開心果。」

張繼聰說:「夏天有凍咖啡飲,冬天有溫暖人心的熱咖啡。」

成龍說:「有些人你拍攝的時候可能沒發覺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不在片場的時候你會叫救命。」

於是,最不起眼的蓮姐被授予金像獎專業精神獎。

也是金像獎史上,第一次頒發給非電影從業者。

蓮姐得獎時,所有她曾服務的明星導演起立鼓掌。

那一刻,她才是他們人生中的明星。

每個人一生都有耀眼的時候,蓮姐的綻放不在身著華服、接過獎盃、享受關注那一刻。

她為香港電影付出過的幾十年,本身就成為一座歷史豐碑。

香港電影的輝煌最頂端的是明星導演。

而這條產業鏈上,小到茶水、服裝、道具,才是製造燦爛的基石。

一個產業成熟的標誌是關注到每一位奉獻過的小人物。

一個社會成熟的標誌亦是給每一位平凡人予以尊重、平等的生存。

6

小人物,在時代的巨輪面前,不過是滄海一粟,渺若輕鴻。

蓮姐回歸片場,當茶水工後,這時的香港電影,已然一片灰敗。

年產40部,不過巔峰時的十分之一。

蓮姐的工作不再是連軸轉,一年中有一半的日子都歇業在家。

當年合作過的明星,有人過世,繁華盡了。

梅艷芳同她合影,張國榮和她聊天。

而二位都定格在了2003年的香港,成為最後的燦爛。

周星馳從搞怪鬼才,成為白髮星爺。

陪伴過一代人的成長,到老來仍一身孑然。

甚至有人翻起舊賬,紛紛紜紜,不依不饒。

成龍也從無名打星,成為香港一哥。

在「犯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後,埋下一段人盡皆知的風流史。

吳綺莉歇斯底里的育兒中,小龍女長大,也飛離了香港。

在片場鼓勵她要大膽些的偉仔,拿下幾座影帝封神。

當年那個眉目有神韻的梁朝偉,依然文藝寡言。

近年來,在一眾爛片中,恐晚節不保。

大明星們的命運,在剎那綻放後,也流於平庸。

甚至在歲月的流逝里,日顯人性之丑。

在回首時,蓮姐是離香港電影人最近的見證者。

7

蓮姐的故事在香港絕非孤例。

香港電影需要蓮姐。

而香港一直都需要小人物。

十年前,香港大學將「榮譽院士」授予袁蘇妹。

這位港大宿管,一生只識五個字。

在頒獎儀式上,港大用英文宣讀完頒獎詞,又破例為她用廣東話讀了一遍。

82歲的袁蘇妹,這才讀懂剛才那段英語說了什麼。

香港大學流傳一句順口溜,「大學堂有三寶,旋轉銅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

三嫂命苦,母親早逝,自幼便照料起一家老小的起居。

遲遲未嫁。

直到逃難香港,父親賣魚,一家老小舉步維艱。

安定下來後,三嫂才結婚。

因丈夫排行第三,從此她都被叫三嫂。

1957年,進入港大工作。

在做舍監時,待學生親如一家。

有學生生病,她會煲湯過去照顧。

學生考砸了、失戀了、不順心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她都耐心開導。

其他廚師敷衍了事的點心,她也不計時間成本烹飪。

兢兢業業40年,照拂過的港大學子不計其數。

三嫂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卻在這裡延續了命運的抗爭和善意的傳遞。

2017年,袁蘇妹逝世。

港大官網首頁放上了她的照片,以示哀悼。

各界名流發文緬懷,其中不乏曾受她關懷過的學子。

得此殊榮的袁蘇妹,不是學界先鋒,不是政要代表,不是金融巨鱷。

不過是一位目不識丁的勞動婦女。

港大評價她:「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的生命。」

8

一年前,香港將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的金像獎頒給蓮姐。

十年前,港大將榮譽院士授予目不識丁的三嫂。

蓮姐、袁蘇妹分別是電影行業、高等學府的普通服務者。

相比其他獲獎者,他們沒有躋身行業最前沿,甚至一生都沒有什麼耀眼的大事。

卻一樣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小人物不足以撼動社會,數以萬計的小人物卻構成了社會。

少數人創造歷史,名垂千秋。

而多數人為創造歷史的人做了見證。

蓮姐半生顛沛在劇組,見證了半部港片興衰史。

袁蘇妹半生在港大,春花秋月,送走的學子不計其數。

他們都以最敬業的付出,為所在的行業添磚加瓦過。

關注小人物,從來都是香港電影的主旋律。

儘管如今香港電影式微,但金像獎此舉此措便是對電影最好的致敬。

他日港片風雲再起,莫忘聚光燈後萬千小人物昨日奉獻。

世上沒有卑微的職業,只有平等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