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春節假期,很多人走進電影院看最新上映的賀歲電影。但也有不少人,選擇在家重溫一部自己心愛的藝術佳片,比如韓國電影導演李滄東的《詩》。
《詩:原創劇本》
66歲的老太太美子與外孫一起生活,平時靠做上門護工補貼家用。她衣著、舉止優雅,如少女一般。日子看似平靜,但她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在慢慢衰退。美子出於興趣參加了當地的詩歌講座,後得知外孫與一宗同校女生發生悲劇事件有關……《詩》講述了美子一邊學習寫詩,一邊面對種種痛苦衝擊的生命歷程,以雋永詩意的風格和對現實的關照而深受好評,曾獲得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詩》電影創作手稿
電影《詩》(2010年公映)是李滄東投身電影界以來的第5部原創長片,被評為「李滄東作品中最安靜但主題上最完整的電影」「敘事完成度極高的作品」,並榮獲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同時,該片也在韓國國內外知名電影節中屢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等獎項,被公認為2010年代韓國最優秀的電影作品。
導演與女主角「美子」扮演者尹靜姬
1954年出生於韓國大邱的電影導演、編劇、小說家李滄東,是當代備受矚目的韓國創作者之一。他以作家身份起步,用深刻而寫實的語句,描繪普通人的傷痛人生和對人類之愛的信任;而後進入電影界,先後自編自導了6部長片,鏡頭依舊對準社會底層乃至邊緣人群,以糅合痛與美的詩性風格和濃郁的人文關懷深受好評,被譽為「現實主義大家」,在國際上屢獲大獎,迅速躋身世界級名導行列。
看完一部好片,總有想要知道更多的渴望,更深入了解這部片子背後的故事。2024年伊始,電影《詩》的紀錄片《詩:原創劇本》由後浪出版公司引進出版。本書收錄有李滄東導演親自執筆的原創劇本,未公開過的劇照,多篇導演深度專訪和文化名家的評論等豐富的內容。詩人朴濬和文學評論家申亨澈優美又穿透電影本質的文章,影評人李東振和導演李滄東長達5小時的深度專訪,以及導演與法國詩人克洛德·穆沙爾在戛納當地進行的訪談等,都充分幫助讀者理解《詩》這部電影的方方面面,以及至今仍未褪色的對於當下的意義。
書中可以窺見李滄東導演初期構思的手記與速寫、導演親自勾勒的錐心名場面的拍攝分鏡、名演員尹靜姬發揮驚人演技的場景劇照、導演為簡體中文版專門撰寫的「致中國讀者」序言……對喜愛李滄東導演作品的影迷來說,這是一份無法比擬的珍貴的禮物。通過翻閱本書,讀者可與導演一起回味電影的餘韻;本書亦可視為分享創作經驗的頂級大師課,值得細細品讀、學習領悟。
美子在上詩歌課(截圖自電影《詩》)
在書中「作者的話」部分,李滄東寫道,將劇本以書的形式出版並不常見。因為劇本就像電影的草稿,在拍成電影之後,似乎已經沒有必要再細讀劇本。但是,閱讀劇本可以說是理解某些電影(也許是大部分電影)最好的方法。「電影是以劇本為基礎,靠幕後工作人員和演員們的獻身與創意,以及拍攝過程中製作與選擇好的空間、天氣、陽光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從這一點來看,電影比任何創作都更具有命運性。並不是說它朝著預定的結果奔去,而是說它經過了無數的偶然,最終到達了我們無法預測的必然結果。因此,電影完成之後再閱讀劇本,反而更能理解電影在劇本完成後如何創造出自己的命運。」
《詩》的劇本創作始於2004年發生在韓國密陽的十多歲男孩們對女初中生集體性暴力的事件。「我認為這個事件是對我們社會日常道德性的提問,我個人也將這個問題引申為對文學與電影這樣的藝術(如果電影可以算作藝術的話)有何作用的提問。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我作為作家、作為電影導演從未停止自問的本質問題:藝術與現實的痛苦究竟是何種關係,藝術是否可以改變現實。」李滄東寫道,「如果是對敘事感興趣的讀者,這部電影也可以看作一個冒險故事。人生第一次想要寫詩,對美子來說,就像尋找聖杯的旅途,是艱苦且盲目的冒險,更是一場賭上自己的一切、必須經過道德考驗的冒險。
影響一部電影命運的元素,除了編劇和導演,所有參與這部電影的演員和工作人員也都是影響這個命運的主體。在電影《詩》中,扮演主人公美子、在電影中賦予這個角色生命的演員尹靜姬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令人心痛的是,通過當時的一些情況推測,尹靜姬女士在拍攝電影時,已經顯現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癥狀。她與電影中的主人公一樣,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這是尹靜姬女士可怕的命運,同時也是《詩》這部電影的命運。」李滄東在書中透露。
美子在寫詩(截圖自電影《詩》)
雖然從創作劇本開始,李滄東就考慮讓尹靜姬女士來演,而且尹靜姬女士本人也說過,自己與主人公美子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其實劇本中的美子是以導演組採訪取材為基礎創作出的人物。「甚至在很久以後,我才驚訝地得知,就連美子這個名字也與尹靜姬女士的本名相同。」李滄東說。
《詩:原創劇本》在中國出版之際,在「致中國讀者」的話中,李滄東寫道,「《詩:原創劇本》在中國出版,與中國的電影愛好者和讀者們見面,我真的很高興,也十分感激。我也從學生時代開始讀了很多偉大的中國詩人的詩,在詩中長大。這些閱讀啟發了我對文學的感受,也使我擁有欣賞美的眼睛。《詩》這部電影講述了人生第一次想寫一首詩的女人的故事。她逐漸明白寫一首詩是多麼艱苦且盲目的冒險,但這絕不僅僅是因為她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逐漸遺忘單詞。她試圖尋找能讓人寫出詩的真正的美,卻不得不直面骯髒醜陋的現實。在現實的骯髒與痛苦中如何找到真正的美?這種美有什麼意義?這是我從做文學專業學生時起就不斷自問的本質問題。也許,這也是對所有藝術家的提問:我所創作的藝術能為對抗這世界的絕對不幸或人性之惡做些什麼?應該如何尋找真正的美?在這部電影中,我向觀眾提出問題,希望觀眾們可以找到答案。電影中,詩人說仔細看很重要。我認為不僅對於寫詩是這樣,如何觀察世界也是創作電影的本質。電影代替觀眾的眼睛展現世界。但我們創作的電影是以何種視角向觀眾展現世界的呢?這是電影創作者無法避開的問題。我希望中國的讀者和觀眾讀完這本劇本書後,與我們一起思考。」
(圖片除備註外,由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