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客:喜劇不好做,但我愛它丨人物

截至本周,上映一個月的電影《年會不能停!》票房已累計突破11億元,豆瓣評分8.2。片中白客飾演的人事經理馬傑,被裹挾在「錯調」事件中,為保住飯碗,被迫為領導隱瞞錯誤,四處斡旋。白客說,影片的最終呈現比他想像中要好很多,一些情節甚至讓他感動得「崩不住了」。

白客不奢求能成為多大的明星,只希望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白客靠配音成名,曾在電台工作過,辭職後選擇北漂,加入萬合天宜至今,有經典角色王大鎚加身,也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擔綱過重要角色。他說,從未奢望要成為多大的明星,只追求平穩踏實地過好每一天。「我這一路,也不知道是怎麼走過來的(大笑),更別提有什麼規划了。但你要說我真想演什麼,那還是想演搞笑的東西吧,哪怕是拍一些爛段子也挺開心的。因為我更在意的是一起工作的人,大家處得好,工作過程和拍攝過程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演好馬傑,只需跟著感覺走

電影《年會不能停!》中,白客飾演的馬傑是眾和集團員工關係部副組長,他沒什麼過人的能力,也不會溜須拍馬討好領導,被上司稱為「情商一般」,還喜歡瞎打聽。能做好這份工作,全靠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經常加班且隨叫隨到。新來的關係戶胡建林(大鵬飾)改變了他的職場命運,儘管對方是他的下屬,但為了「那層關係」,初次見面就給人家來了個90度的鞠躬,為了不出錯,什麼臟活累活都攬到自己身上,每天忙得焦頭爛額……而這個普通職員,也成了觀眾最共情的角色,「馬傑這人並不討厭,相反是很可愛的,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合理的,因為各式各樣亂七八糟的傳聞,對他的處理也會戲劇化一些。但生活中,我認為他是個很值得信賴的人,能把這些職場矛盾處理得很漂亮。」

片中,馬傑(右,白客飾)親自到辦公樓一層大廳迎接下屬胡建林(左,大鵬飾)來單位報到,這也是兩位喜劇人第一次合作。

《年會不能停!》之前,白客曾與導演董潤年合作過電影《被光抓走的人》,兩人一直保持著聯繫;而片中另一位搭檔大鵬,雖然與他相識多年,但從沒有過深入合作,「事實上,我都不知道我和鵬哥算不算認識,我理解的認識是生活中非常熟絡。但我和他,《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播出時,一個在優酷一個在搜狐,我不可能去客串他的節目,他也不好來我這裡,然彼此知道,卻一直沒有交集。十年間也沒怎麼見過面,更別提合作了,所以我非常期待。」

馬傑對白客來說,是一個「不用太費勁兒」的角色,在成為演員之前,白客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職場生活,用他的話說,積累了很重的「班味兒」,對職場中的為人處事幾乎不需要調研體驗。「馬傑身上有很多和普通上班族相似的地方,比如戰戰兢兢的聽領導講話,思考日後要怎麼做等等,只不過我比馬傑稍微有點兒個性,鵬哥也比胡建林更聰明一些,我們依舊在塑造角色,只不過這些角色太貼合大家的生活,所以跟著感覺走就好。」

讓人笑,本就是件很難的事

有趣的是,片中融合了不同風格的喜劇人,既有「初代網紅」大鵬、白客,收放自如的小人物代言人王迅,《愛情公寓》里的「呂子喬」孫藝洲,也有因《脫口秀大會》成名的童漠男、楊磊、肉食動物,以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宋木子、合文俊、王皓等。能否統一喜劇風格是導演董潤年一直擔心的事情,對白客來說這也是表演上的一大挑戰,大家需要互相磨合,承接對方的喜劇路線與反應,在已設置的橋段和喜劇點上,學會用自己的表演方式為劇情潤色。「《年會不能停!》很特別,就像我小時候看的王朔喜劇,有些深層次的諷刺意味,這很難得。當然,我也不認為它需要特別承擔什麼,給觀眾解解壓就足夠了。它探討的是貼近大家生活的東西,找好了共鳴,創作起來就不會覺得刻意,直接講現實其實更有說服力。

白客坦言,做喜劇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人笑,本就很難,「從技術上很難分析究竟要怎樣才能做好喜劇,從影視教學上來說,喜劇似乎是個沒法教的東西,像相聲、二人轉這種有固定模式的表演方式是可以傳授的,但學校是很難教搞笑表演的,畢竟這東西太因人而異了。再加上段子有限、套路有限,而且同樣的套路在短時間內是無法頻繁奏效的。但悲劇不同,任何故事中的主人公親人離世都可以讓你感到悲傷,儘管講的是同一件事情。」

白客深愛著喜劇,但他很清楚,想讓人笑是件很難的事。

「但你依然樂此不疲?」記者問。

白客想了想,「因為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跟大家一起工作,而不是專門去接受什麼反饋。作品被你扔出去後,什麼結果都有可能,重點是你用心做了。對我來說更看重的是和身邊人的相處日常,我喜歡演喜劇是因為大部分的喜劇片場都是很開心的,大家琢磨著,想著怎麼搞笑、怎麼諷刺、怎麼幫觀眾說出心裡話,這很過癮。」

演戲,並不是為了去證明什麼

影片上映後,有人說胡建林、馬傑是職場人的「嘴替」,也有人評價白客在這部電影里的表演很自然,沒有故意搞笑,一本正經地給人帶去歡樂。在白客看來,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如果以搞笑能力來評判,他還真不是個夠格的喜劇演員,「我只是最初做了喜劇這個類型,也因為這個東西在成本上好運作,吐槽、惡搞的東西都取自於現實生活。但我確實不愛搞笑,也不是那種特別會用一些手段讓大家樂的人;你讓我講笑話,我不太會講,讓我做誇張的肢體笑點,我也不愛做。但我和我的兄弟們(劉循子墨、張本煜、孔連順等)確實是很有意思的人,我們有自己的幽默,言談舉止和表演中也會滲透出來,但不能說我們就是喜劇演員。那既然不算是喜劇演員,自然不存在被局限。」

十年前,白客主演的《萬萬沒想到》系列就以諷刺職場著稱,「誰的青春里沒出現過一個王大鎚」,因為太過經典,該劇主角王大鎚的形象也和白客捆綁了很多年,但他身上始終有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事實上,觀眾確實在大銀幕上看到了白客作為演員的另一面,電影《被光抓走的人》里他是小混混,《不虛此行》里他是嘴碎的商業奇才,《尋她》里他成了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不止不休》中他試圖以一己之力和時代洪流鬥爭……他不會讓自己的角色活在千篇一律的喜劇中。

王大鎚的太過知名,讓觀眾很難把這個角色和白客分開,但白客並不想活在千篇一律的喜劇中。

白客一直認為,自己是不小心闖入這個行業的,是命運帶著他走到了今天,能和一幫志同道合的兄弟同仁一起拍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片約,已經很幸福了。他拒絕背上壓力和包袱,希望有不同的嘗試,但並不代表一定要收穫什麼。「演戲並不是在證明我能演,它只是一種充實自我的表達」。

對 話

白客:任何表演都有遺憾,我接受

新京報:影片最後,馬傑終於如願以償獲得升職,你認為之後他會變成皮特或者傑弗瑞那樣的領導嗎?

白客:還真有可能。在這之前我設計了一個橋段,胡建林組織公司領導去廠里培訓,馬傑和潘妮沒事做,就給大家拍和鎚子的紀念照。董事長來了後,馬傑就要求潘妮幫他拍一張和董事長的同框照,因為馬傑這個層次是很難見到董事長的。我想就合個影,肯定能用得上,果不其然,在彩蛋里用上了。

新京報:你是指馬傑將自己和董事長的合影放到辦公桌上。

白客:是的,這很有意思,我個人比較喜歡彩蛋的這個結局。馬傑其實是一個有虛榮心的人,也想往上爬,渴望升職,他將合影放在桌上,證明他其實是有野心的。事實上,我並不希望馬傑有了這次經歷後一定要完成人格上的某些轉變。他就是一個俗人,還得養家、養孩子,現實如此,不需要刻意進行人格升華。

新京報:你一直強調《年會不能停!》擁有的特殊性和諷刺意味,在你看來這樣的喜劇很難得?

白客:對,我認為應該拍更多這類具有諷刺意味的喜劇。當然,這類作品多了,肯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但甭管好片、爛片,都不能一棍子打死。好片也是因為有爛片墊在那裡,才顯示出什麼是好的,所以都應該嘗試。這次我們有機會碰上這樣的劇本,拍起來其實挺爽的。多年前我們拍《萬萬沒想到》也是諷刺老闆的,老闆也知道我們在「罵」他,但不會因此生氣或怎麼樣,我們不但爽到了,還有了一個新途徑向老闆表達想法。

白客認為,任何表演都是有差別的,也會有遺憾,演員要做的就是接受外界的評價。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新京報:外界普遍認為你和你所飾演的角色適配度很強,如何看待自己的演技?

白客:任何表演一定都有沒做好的地方,我是接受遺憾的。角色由演員詮釋,那麼角色一定會打上演員的烙印,這很正常,不然演員就按流水線生產,按照所謂的高演技、台詞清晰的表演標準演就好了,但這反而沒有了表演的多樣性。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豐富多彩的影視圈?需要性格各異的演員?正是因為有了差別,才會有人誇、有人罵,你要做的就是接受,然後踏實地去表演。

新京報:都說演員會跟著角色成長,角色的很多東西也會留在演員身上,這一點在你身上展現得明顯嗎?

白客:我倒沒感覺到改變,仍然是一個直抒胸臆的人。但確實總在劇組裡待著,會養成一些角色的習慣和思維方式。但我並不認為,會因為角色而改變性格,我反正沒有遇到過。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首席攝影 郭延冰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