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要久久愛》新劇情。
一,黃瀛子:直觀認知的「咋呼」vs敏銳本真的清澈
1. 拙與誠之間、懵與銳之間「懵懂認知和清澈本心
少女時期的黃瀛子,肯定不是算無遺策智商爆表的類型,她的籌謀計劃和小心思,素來主打一個「四捨五入等於無效計劃」。
怕坐過山車的小算盤明顯到實在難算是算盤,拿到蔣翼畫的鯨魚雨傘、明明很高興很珍視但又迅速冒冒失失弄丟。
乍看黃瀛子不大聰明,試圖詐竹馬「我就知道鯨魚傘是你手繪」時,一驚一乍用很懸疑的語氣說「你怎麼知道有防水膠」,儼然是福爾摩斯馬上就揭曉終極謎底架勢,結果分分鐘被懟回來「大哥,因為那個東西叫雨傘」。
當然這些都不意味著「笨」,她的咋呼背後,是一種如同兒童純澈之心的本真赤子感,有天真但又本質的敏銳。
就像我們常常說「別以為小孩子不知道,小孩子什麼都知道」那般。
這一點在亦菲母親離開的悲劇橋段中,體現很鮮明。
從客觀認知角度說,黃瀛子和蔣翼無意間撞到亦菲媽媽情事,知曉一點內幕。
從彼時情境和類似託付般的交代話語來看,亦菲媽媽意思表露非常明顯,無論是圍觀的黃瀛子還是當事人亦菲都能明確感知。
但歸根結底,黃瀛子依舊有一種「看破謎霧世相見本心」的純澈赤子質感。
亦菲媽媽前來告別,亦菲從渾然不覺的高興到若有所思的疑惑,再到明白真相的傷感,有一個從「不知」到知曉的悲痛轉變過程;這個過程中,黃瀛子知道得比她更早,是旁觀者是參與者也是感同身受者。
自始至終有一種脆弱剔透的悲憫唏噓,像新生嫩芽驟然面對驚駭颶風,純純然有所感知、又懵懵然無所適從。
多年之後黃瀛子依舊保留著這種純澈赤子本心,年少時期「懵懂」中有真敏銳,長大後成人世界裡依舊有「年少赤子氣」。
2. 咋呼系、膨脹系可愛
黃瀛子終於勇敢邁出一步,約蔣翼看電影,非常隆重化妝。
效果也非常驚天地泣鬼神。
導致蔣翼一見面就嚇一跳「你臉咋了」,小夥伴庄遠想笑又沒敢笑,方明雨恨鐵不成鋼「我可不是這麼教你的」。
懵懂小姑娘想表現美但不得其法,重視的心愿和實踐的效果之間不匹配,類似橋段在各路青春言情故事中也極其常見,委實算不得新鮮。
但也不至於是無效尷尬進度條,黃瀛子的誇張妝容和她「很義氣當咋呼老大」的行事作風,頗有幾分相得益彰。
黃瀛子看電影時恐嚇蔣翼和庄遠,「別說話,誰說話就揍誰」。(大姐啊你究竟以為你能打得過誰)
得知蔣翼、庄遠急忙從電影院離開是幫關超打架,氣鼓鼓「打架不叫我,是不是看不起我」。
你看,黃瀛子對自己的真實戰鬥力和應有的身份定位,屬實沒啥明確認知。
但「戰鬥力當不了老大」和「心意熱情屬實是小團體核心」之間的反差萌,恰恰也是她「膨脹系」可愛的重要落點之一。
年少的可愛,和成年時期精準微妙的分寸感不同,很大程度上是認知和行為上都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可可愛愛,不知不確反而更有效果。
3.時光對比中的知道不知道
若干年後,黃瀛子和丁也在雨天滿目青蔥和滿耳流水琳琅雨聲里,談年少時鯨魚雨傘的往事。
丁也問「你知道傘是他畫的」,問「他都做到這個程度了,你為什麼還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呢」,黃瀛子說「或許是因為我請他看愛情電影他帶了庄遠來吧」。
(庄遠,若干年前若干年後都是天字一號電燈泡的存在,不過也積極奔跑在助攻路上)
其實蔣翼心意,黃瀛子並非不知道。
這兩個人明明彼此喜歡,卻兜兜轉轉始終不挑開這層窗戶紙,止步於偷偷隔窗相望的惦念、擱淺於遙遙一燈相對的「缺半步」。
雙向暗戀中自然有大寫加粗的「心悅君兮君不知」,但劇作也並未處理成「她偏偏就是絲毫不知道」。
早期前後誤會蔣翼喜歡方明雨、亦菲,大抵都可以解釋成年少懵懂和「當局者迷」,以及深陷其中的患得患失。
但多年之後黃瀛子和丁也談這段往事時,一副千帆過盡心意瞭然的姿態,處理上有越過時光、閱盡青春的「過來人」通透感。
如若一直無知無覺,這麼多年「強行渾然不覺、強行錯過誤會」,容易顯得太生硬、太死死困於一個「偏偏就是不知道」的單項僵硬設定。
如若全然知曉,故事也便不成立。
所以這介於知道和不知道之間的版本,朦朦朧朧絲絲縷縷最關情、可以映射更廣闊的空間。
還是上次說過的那句話,可愛和成長,都是太普遍太尋常的關鍵詞。
因為高度常見、極度範式化、深度流水線化,所以也便失去了鮮活感染力,但楊紫這版黃瀛子,走出了乾癟老套的概念區、有很可可愛愛的生命力。
二,原生家庭鏡像對比
亦菲很不幸,先後被父親母親拋棄,絕望中抱著黃瀛子「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他們都要離開我」。
亦菲是乖巧善良的小孩,自己被傷害被拋棄之後的下意識反應,依舊是更傷害自己的「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才會被父母拋棄」。
她自己往血肉模糊的傷口上貼「受害者有罪論」,讓人很唏噓。
沒有任何責備亦菲的意思,想說的是她的過度懂事更讓人心疼。
黃瀛子和亦菲,一個是被愛著長大的小孩,大大咧咧混不吝(雖然也有本真敏銳),另一個是小心翼翼照顧自己甚至掏空自己的孩子,唯恐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起碼的「當孩子的權利」。
她本就是孩子,這是既定事實;
她本就應該被好好呵護好好照料,這是人類社會的基礎道德規範;
更何況亦菲如此可愛乖巧懂事,百般貼心。
但亦菲得到的是「我做錯了什麼所以被拋棄」的幻滅感。
在變故陡生之前,亦菲的性格就已經有些端倪。每個人的性格形成因素很複雜,並不全然百分百取決於原生家庭,但對孩子而言家庭毫無疑問很重要。
對比黃瀛子、亦菲、方明雨,能很明顯看出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愛」所導致的不同反饋結果。
黃瀛子是在「無條件的愛」之下長大的,沒心沒肺很快樂。
方明雨家是「無條件的愛」和「有要求的教育模式」相混雜,家長初衷良好、方向明確,但對「打壓責備」和「教育」之間的微妙界限未必始終拿捏準確。
亦菲家,更是一言難盡,父母先後缺位。
反倒是外婆,一直給予溫情的智慧的無條件的愛。
亦菲悲劇的開場,對於被「託付」的黃瀛子而言,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被撕開一個巨大的豁口,從亦菲父親疑似捲款逃跑到面對她母親臨別逃跑時的遮掩贈言,黃瀛子被捲入的程度越來越深。
多年之後黃瀛子執著尋找亦菲父親,當然是為亦菲,但或許有一部分是潛意識中對「天真理想完美大團圓」的下意識執念。
多年前亦菲抱著黃瀛子嚎啕哭泣的瞬間,也是黃瀛子從「在那以前我人生都是春天」的被保護結界中走出、得以窺見真實世界殘酷邊緣的一個起點(當然後續更大的打擊是少年蔣翼離開)。
長大後世界總會更複雜,比如黃瀛子要面對丁也寫遺願清單是否意味著他或將離世的悲情猜測,比如黃瀛子要均衡工作-青梅竹馬-喜歡的作家-朋友之間的複雜混淆。
比如方明雨一早看透前男友過於功利冷血輕蔑的本質、卻猶豫多時不敢分手,終於斬斷關係、眼看要因為副總職位被前男友怨懟背刺。
我個人很難被成年版方明雨和庄遠的故事線吸引,嫁接匯聚了太多「熱門敏感議題」,但呈現又都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與其說像是「四兩撥千斤」的高能共鳴載體,不如說更像是一蹴而就的「熱點摘要合集」。
但另一方面,對這幾位青春少年時候的故事,又有一點「彷彿認識很久」的熟悉濾鏡,期待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