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找成龍代言的,不是拼多多

2.0的市場部,已經不看用戶轉化了,他們在看交易轉化,不交易的用戶是無效的。

龍年還沒到,就連續看到成龍大哥在代言圈恰飯,先是榮耀,後是京東和瀘州老窖,實話實說,代言成功不成功,我們評論區看一看,我一般不喜歡在文章里放圖片,但是這篇文章,為了嚴肅和自我保護,我還是放一下,免得被多方起訴。

榮耀與成龍合作的傳播數據,還是不錯的,圈裡懂的都懂,榮耀的營銷團隊對於如何讓數據,為老闆提供腎上腺素,產生快樂多巴胺,是有一套的,他們在挑選投放媒體的時候,非常謹慎,有一套第三方跑分軟體來評估媒體價值,這裡面的水有多深,回頭有空再聊,跟本期主題無關。

但是京東和瀘州老窖的合作,數據就有點慘不忍睹了,評論寥寥無幾,怎麼做好這一塊的面子工程,請向榮耀請教,錢花了,好歹得讓老闆爽一下吧。

成龍不是今天的主題,藝人代言恰飯正常行為,大哥運氣不好,被壞人們玩成了梗。

我們今天的話題:在廣告投放邏輯上,1.0的市場部和2.0的市場部,有什麼本質區別?

我首先說一下我的基本結論:1.0與2.0最大的區別,用數據驅動轉化率。

翻譯成人話就是:宏大敘事的品牌廣告已死,潤物無聲的效果廣告雄起。

我經常跟白酒圈和汽車圈的一些朋友們說,拼多多和美團,從來不開發布會,宏大敘事的品牌廣告牌更是少之又少,這讓他們直接驚掉下巴,怎麼可能?這麼大的公司!

但事實就是如此,當比亞迪恨不得一周一場發布會的時候,如日中天的拼多多,正在用無數的洗腦廣告在全球砍瓜切菜,我可以這麼斬釘截鐵地說一句,效果廣告,全球拼多多市場部絕對是效率最高的,當然他們的底線也是最低的。

拼多多和美團屬於典型的2.0版本市場部,拼多多成績比美團更好一些,但是人品更差一點。

我們用實際案例分析一下拼多多市場部的方法論,每當拼多多業務有一個新動作出來之後,市場部的廣告就會出現在各大流量平台,主要是短視頻類。

首當其衝的是,神奇產品大全。

無論是拼多多還是temu,我都看見過兩個廣告被反覆投放,一個是神奇的餃子皮壓制機,一個是下水道疏通劑,一般人哪抵擋得了這麼神奇的產品,賣得又便宜,必須下載買一個試一試。

後來的發展趨勢就是,我們能看到無數的神奇產品,展現出來無數驚為天人的效果,懂的都懂,視頻廣告作假是最容易的,剪切一下就行,大部分公司其實在這種事情上,不太敢操作,我問過阿里和京東的人,不是不想,是不敢。

其次就是,價格低到你無法想像。

在抖音和tiktok上,我們只要看到拼多多的iphone廣告,立刻就知道,後面有9.9等著你,無數農村的大爺大媽,反正閑著無聊,死馬當活馬醫,下載買一個試試看。

所有流量產品,在這一類廣告中,都是可以用9.9的套路投放的,中間要做好的就是文字遊戲,是有機會9.9,而不是全部9.9。

最後的方法論,插播強迫流。

我們經常可以在短視頻的宇宙中,看到各種段子手,在視頻中間插播拼多多的廣告,這就基本保障了廣告的完播率,你為了看完這個段子,不至於去往後拖拽那五六秒的插播廣告,畢竟太短很難把握尺度,索性看完。

這就形成了強大重複、傳染作用,你一次不想下載,兩次不想下載,三次就不好說了,最終就算不下載,你也被洗腦了,知道這個產品,是個什麼玩意了。

聽起來,這三套方法論是不是很簡單?很弱智?但是,並不好複製,拼多多核心競爭對手,強大的淘寶和京東,至今都沒學會這一套,於是我們看到他們還在熱衷於開發布會,熱衷於拍宏大敘事的廣告片,熱衷於在電梯里給分眾增加預算。

你可以批評拼多多的廣告無底線,但是不能說它無作用。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插播一下電梯廣告的一些看法,時至今日還有一堆默默無聞的初創品牌在分眾消費,我真的無法理解出於何種思考,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三隻小山羊,在電梯里喊出了裸穿不扎人的口號,會有人因為看完這個廣告去消費嗎?畢竟三隻小山羊,現在連基本的用戶認知都沒建立起來,先建立認知,再進行廣告投放,屬於一個基本常識。

分眾這塊屏,在我個人看來,未來應該變成一塊引發公關事件的屏,廣告人救不了這塊屏,但是公關人,有機會,具體操作模式,後面有空再談,否則電梯廣告在面對抖音的時候,就是死路一條。

有人可能會說,拼多多是平台型公司,榮耀和瀘州老窖是產品型公司,品牌運作邏輯不一樣。

那麼,我就再舉兩個例子,理想和茅台。

理想這兩年被視為新能源車圈,營銷做的最好的公司之一,理想是不是靠廣告?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李想作為一個流量操盤手,太清楚如何利用輿論撬動自來水流量,他精準地做好了兩件事,微博和媒體,具體操作模式,可以跳轉到《當你反駁李想的時候,他已經贏了》。

基本上,我們在面上是看不到理想的營銷團隊,做面子工程的,看不到車圈慣用的宏大敘事,買流量自娛自樂,也沒見過理想花多少錢去找代言人,可以這麼說,理想每花出去的一分錢,都是要計算投入產出比的。

茅台,中國最成功的酒企,目前來看,沒有之一。

前段時間,梅西來中國赤水河畔割了一把韭菜,淪為笑柄,後面瀘州老窖的澳網贊助刷了一波流量,當時我們幾個做營銷的人,就開始聊白酒圈玩體育這件事,後面還聊到了劍南春贊助曼城,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大部分的白酒體育賽事贊助,底層驅動力,都是來自於老闆的個人喜好,真正有轉化邏輯的很少。

但是,有一個特例,那就是茅台長期贊助各種高爾夫比賽。

而且堅持了很多年,這裡面的底層邏輯是非常清晰的,高端的酒和政企中老年男性人群,完全匹配,都是常年高端酒局的常客,沒有任何違和感,這種市場行為是否有效,只要參與過高爾夫運動的人,自然就有答案,相比較網球、足球以及馬拉松來說,高爾夫是與高端白酒最搭配的體育賽事,甚至沒有之一。

蒙牛長期與奧運會的合作,也是同樣的道理,體育愛好者對奶製品的強需求,這裡面的底層邏輯,不僅僅是奧運的品牌效應,更多的是人群的匹配和潛在消費的可能。

這裡面,回到我一開始說的結論,2.0的市場部為長期的結果負責,1.0的市場部只為短期爆發負責。

其實,在很多公司里,市場部的同學一直比公關部的同學腰杆子硬,因為市場部會有一套完善的數據考核機制,能明明白白告訴老闆,錢花到哪裡去了,轉化了多少,一個roi就把公關部打的無話可說。

但是,懂的都懂,市場部的同學們,最熱衷於乾的活,肯定不是效果廣告,而是品牌廣告,為什麼?因為品牌廣告是一門玄學呀,跟公關一樣,只要老闆開心就行了,不需要考核。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為一個品牌廣告激動過了?上一個讓人們記得住的品牌廣告是什麼?或者說,上一個能讓你記住的品牌廣告創意甚至瞬間是什麼?我作為一個常年混跡在這個圈子裡的人,一個也想不起來。

談到車,我就想到了所有品牌的廣告,都在用無人機航拍自己的車,在沙漠里,雪地里,森林裡。

談到酒,我就想到了一片片高粱地和窖池中汗流浹背的釀酒漢子,要不就是幾個老外拿著酒杯點頭稱讚。

如果,玩的高級一點,就是在上述元素里,把人換成明星。

如今這個時代,品牌廣告不僅不能起到斷言的作用,甚至連重複和傳染的作用都起不到了,今天的用戶有一句至理名言:誰家廣告做的多,誰家的產品就垃圾,羊毛都從羊身上出。

品牌廣告,還要不要做?要做!怎麼做?

天貓的雙十一晚會算不算品牌廣告?b站每年的跨年晚會,算不算品牌廣告?小楊哥和辛巴弄的演唱會算不算自己的品牌廣告?蘋果和谷歌的開發者大會算不算品牌廣告?spacex每次的火箭升空直播算不算品牌廣告?華為每次發汽車,余承東老師在那裡忽略廣告法的現場脫口秀算不算品牌廣告?

跟某短視頻公司的營銷老大溝通過這個事情,在他看來,今天的市場營銷行為,每一個動作,都必須有數據支撐,你找一個代言人,必須有這個名人的所有最新數據,關注度有多少?一年少了多少次熱搜?粉絲群體什麼畫像以及活躍度如何?預計能夠帶動的自來水流量有多少?算下來單個點擊多少錢?活動期間內用戶交易轉化提高多少?

對,你沒看錯,現在2.0的市場部,已經不看用戶轉化了,他們在看交易轉化,不交易的用戶是無效的。

在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80後主導的企業,市場部人效明顯要高於老一輩企業家,比如位元組、拼多多、shein、米哈游、理想、元氣森林、小紅書。

在營銷行業,年紀與先進生產力,有直接的關係,不要迷信中老年人能讓用戶達到顱內高潮。

如果老闆年紀不佔優勢,那就讓正確的人去做正確的事,少插手,最怕老闆親自下場管市場。

比如,在安踏,老闆丁世忠並不年輕,但是他充分放權給cmo朱晨曄,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不是像某些老闆一拍屁股,今年是龍年,你給我找誰誰誰來蹭個流量。

最後,說點不愛聽的。

如果,你的cmo今天還在告訴你去找xxx代言,還要給你介紹一堆世界級廣告片大師給你拍廣告,還要讓你去購買很多城市最貴的戶外廣告大屏,然後又不告訴你,這中間如何計算轉化的公式,那麼我勸你早點讓他走人。

時代變了,廣告你也得走極端,要不,直給!要不,藏的深點!

直給的有:美團,買啥都快!拼多多,9.9!

藏的深點的有:愛國三件套!中年少女三件套!

當然,卷給老闆看,也是一項工作,現在視頻號成了很多公司公關最熱衷於投放的平台,因為它比抖音更適合內卷,更容易讓老闆看見,下一篇就寫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