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竟是「簽名狂魔」,青年鋼琴家郭志恆解碼巴赫音樂宇宙

繼去年演奏十二平均律(上冊一至十二首)引起不小的轟動,青年鋼琴家郭志恆1月13日在江蘇大劇院音樂廳繼續為樂迷講演十二平均律,一千多名觀眾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妙的「巴赫時間」。

《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是一部關於復調、和聲、調性與對位的完整論述,不僅是巴赫鍵盤作品中的最高傑作 ,更是一切音樂學習研究的根本。郭志恆說,上一場音樂會為大家介紹了如何去聆聽旋律,尋找主題,這一次則是想和大家一起更深層次地感受平均律在結構上的精彩之處。

音樂會上,郭志恆彈奏和講解了上冊十三至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解析巴赫作品的理性與古典美。

在講到第十四⾸賦格時,郭志恆介紹說,巴赫喜歡用音符和數字來代表他⾃⼰,大多數情況下他直接將b-a-c-h的音名來作為他作品中的動機片段,但這遠遠不夠,他還要花式簽名。b-a-c-h這四個⾳可以有 16 種不同的排列組合,並可以在不同的調性上出現,在第⼗四⾸賦格里巴赫的名字就以 a-b-c-h 的排列⽅式出現了兩次。「當然,十四這個數字也大有來頭,字母b是德語字母表中的第2個字母, 字母a是德語字母表中的第1個字母,c和h分別是德語字母表中的第3和第8個字母。2+1+3+8=14,所以14就成了代表巴赫名字的⼀個數字,巴赫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在第十四⾸賦格的主題上簽名」。

在音樂會最後一首(第二十四首)b小調前奏曲與賦格演奏完後,郭志恆再度彈奏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這近乎一個行為藝術,讓整場音樂會和對作品的表達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上下兩冊共48首前奏曲與賦格,每一冊有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用遍了24個大小調。郭志恆介紹自己這樣彈奏的原因,「在最後一曲里還原c⾳第⼆次出現的時候,帶我們回到了上冊第一首c⼤調平均律前奏曲的第⼀個⾳,就好像我們經歷了⼀番旅程發現我們又回到原先出發的地⽅,巴赫的⼗⼆平均律由開始的c⾳向上⾛過12個⾳的⼤⼩調,最終回到了c⼤調, 這反映了巴赫作曲的時候是以⼀種圓形的⽅式去思考的。當曲⼦到達最後⼀個和弦時,我們感覺到達了永恆。」

圖片來源於網路

記者在演出現場看到,前來觀賞音樂會的觀眾中不乏學琴的孩子們和家長,甚至有琴童拿著整本樂譜來「聽課」。也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特殊教育示範學院等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前來聆聽,不少同學感慨,感覺像是聽了一部「參考文獻」,很有收穫。

從事鋼琴教育的專業觀眾范女士對記者說,郭志恆博士「彈談十二平均律」系列對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做了非常好的一個普及,從專業的角度把整個的十二平均律的作品進行了解析,「我聽下來感覺是寫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博士論文,給我們拆解了每一個作品是怎麼樣表現的,和聲結構是怎麼樣的,技法是怎麼樣的,能夠讓我們徜徉在巴赫的作品裡面,有利於大眾深入淺出的去理解這種巴洛克時期的作品。」

郭志恆是從江蘇南京走出的青年鋼琴家,目前是被稱作音樂界「哈佛」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他每年舉行多場音樂會,擅長演繹不同風格作曲家的作品,至今演奏曲目包含兩百六十餘首鋼琴獨奏曲目和二十餘首鋼琴協奏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