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開始「新工作」,百萬網友粉上了他!

結合「飛機彈孔」講述「反向思維」

88歲的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化學工程專家金涌

成為短視頻平台的網紅「科學博主」


吸引了130多萬網友關注

視頻中,他親切地稱網友為「小朋友」



作為流態化、反應工程領域領軍人物

循環經濟領域相關學科發展與實踐開拓者

金涌院士希望為國家

再多培養一批熱愛科學

投身科學的年輕人

他說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只有科普才能長出優秀的人才來」



在退休之前

他已在清華大學任教50餘年

培養了三代科學家

曾獲清華大學「傑出貢獻獎」







科普「三大難」


十幾年前,金涌和中學生化學教材「打了一次交道」。這讓他明白,做「讓孩子們聽懂」的科普多麼困難,卻又多麼重要。


彼時,金涌已從清華大學退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受北京師範大學一位教授邀請,去給中學生化學教科書「提提意見」。當時,金涌「很不客氣」地指出,中學老師「沒把孩子教好」,沒有培養孩子們對化學的興趣。


然而,對方馬上「更不客氣」地反駁道:「我們中學老師既不去工廠,也不做科研,對於最前沿、最新鮮的知識,我們當然知道得不多。你們這些大科學家是幹什麼的?」


一時無言以對。金涌帶著這份質疑回到了中國工程院,他把這個問題提給其他院士,提給清華大學的同事。2009年,在金涌的倡導下,一批院士決定,為青少年做化學科普。


金涌參加《院士開講》活動


他們的初步設想是:將自己所了解的最新、最重要的科研成果編寫成一個個趣味故事,再拍成短視頻動畫,讓中學生了解最前沿的化工知識,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想像力。


然而,世間百事,知易行難。他們遇上了「三大難」——寫本子難、經費難、拍片子難。


首先是寫本子難。給中學生做趣味科普要用的「本子」,與科研人員平時寫的「本子」大有不同。金涌說,即便是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在第一次寫科普「本子」時,也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科普是一件挺難的事情,既不能太深奧,又不能太通俗。」 金涌回憶說,當時參與的40多位院士只能百忙之中寫科普「本子」。由於缺乏面向中學生科普的經驗,其中一位老院士的「本子」被金涌打回去至少3次。老院士當場拍桌子說:「我不拿一分錢,也不算任何工作量,完全義務做這件事,你還要說我。」


金涌趕忙解釋、道歉,又與老院士再次溝通了要求。在金涌的堅持下,整個團隊經過反覆修改,才終於有了可以用作拍攝的劇本雛形。


經費問題也是當時要邁過去的「高山」。由於整件事是金涌等人自發策劃的,並無任何專項經費,而動畫的拍攝與製作需要一大筆成本。既要獲得經濟支持,又要控制攝製成本,這成了那些日子橫亘在金涌心中的「心事」。


在清華工作時的金涌


金涌清晰地記得,第一筆支持經費,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時任院長周濟。這筆經費能拍的片子算是給之後的「打個樣」,只有拍得好,才能得到更多的經費。


第一個片子,金涌選擇拍攝當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成果——用病毒製造生物電池。在之後出訪國際實驗室時,金湧向外國同行展示了中國的科普動畫,獲得滿堂喝彩。


就這樣,一邊拍攝,一邊湊經費。金涌花了兩三年才湊齊了所有經費。


「拍攝中也遇到了困難。」金涌說。首先是尋找合適的拍攝團隊,他們選了3家工作室試拍,並比較成本和效果,最後敲定了其中一家。在拍攝的時候,「科學家和藝術家總是打架」。每個片子要兼顧科學的專業性、科普的親民性與拍攝上的質感,整個團隊必須百分百齊心協力,不斷打磨,最後才能有好的結果。


六年過去,他們克服了「三大難」,將《探索化學化工未來世界》短視頻及配套書籍呈現給大眾,並將科學的種子播撒到偏遠山區,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金湧向孩子們科普




「退休老師」與「小朋友」


2023年5月,88歲的金湧入駐短視頻平台,以更新潮的方式,面向更廣泛的群體進行科普。半年時間,金涌已收穫130餘萬粉絲。


金涌短視頻平台賬號


「入駐」視頻中,金涌認真地告訴大家,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不能靠技術引進,不能靠別人,「我們的知識要從我們的社會裡自主產生」


金涌這樣形容科普的作用:「科普就是播種。現在科學發展了,我們應該用更新的技術去傳播我們的思想。」


金涌線上開課視頻


在金涌發布的80個視頻中,他談化學,談循環經濟,談農業發展,談孩子的教育,談創新,還會談起最新的chatgpt


其中,《金涌院士的創新課堂》系列視頻已獲得2345.6萬的播放量,包括《被劃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動癒合》《人類探索科學的「四大法寶」》《能被人體吸收的生物塑料是如何研製出來的》等。



金涌院士的創新課堂


網友評論稱,「20年前聽金院士的講座,現在帶著娃聽金院士講科普知識!」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留學蘇聯的學子,新中國那段艱辛的日子,在金涌的青年時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戲稱年輕時的自己學習太努力,就像「麵包乾兒」,又說其實當時的中國學生都像「麵包乾兒」,拚命地學習,不像留學時見到的外國同學,娛樂活動豐富多彩。他說,感恩自己的成長環境,並希望努力回饋周圍的人和社會。


「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已經快90歲了。」金涌笑著說,「但我還是要發揮餘熱。」


現在的金涌,還是會經常去清華的校園裡遛遛彎。如果有學生需要,他就去幫忙,「他們不需要我的時候,我也不去打擾他們」。




「開胃小菜」背後的大格局


在2023年11月17日發布的一條視頻中,金涌告訴網友:「對老百姓來講,只有把那些偽科學打敗,真正的科學技術才能被大家相信。」


對於想要了解科學,卻又不具備深厚學科背景的群體來說,科普就像一盤「開胃小菜」,味美可口。然而金涌認為,對國家來說,科普的背後是更大的格局


「給小朋友科普,能在他們的心中埋下好奇心的種子;給企業家科普,能讓他們了解到最新的技術專利,實現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給政務人員科普,有助於讓他們作出利國利民的正確決策。」金涌說,科普到最後的結果,是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更強的創新發現,與更多的頂尖人才。


金湧向企業家科普


金涌說,想要讓企業家敢於為最新的科技成果「買單」,科普的作用不可小覷。


他在自己的科普內容中講述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那些企業故事。曾經的膠片巨頭為何在技術創新的浪潮中敗下陣來?某家礦產公司的逆向創新如何打破被外國企業壟斷的局面?


「企業對於創新的態度往往影響這家企業的命運和生死。」金涌常常鼓勵年輕同事加入科普事業,也希望更多科學家參與進來,把接力棒傳給未來的人,「永遠要把自己的知識回饋給社會」。

金涌創新科普內容形式


「科學的發現在於科普。只有廣泛提升大眾的知識水平,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大科學家,才能讓科學技術實現工業應用。」金涌希望通過科普的力量,助力國家未來的科技進步與創新

金涌在清華給學生上課



虛懷若谷,奉獻餘熱

願這位科普「老頑童」的燈火

在未來的歲月里

熠熠生輝,傳遞不息

來源 | 科學網 央視新聞

視頻來源 | 金涌院士抖音賬號

排版 | 楊天舒

編輯 | 彭穩平

責編 | 趙姝婧

審核 | 許亮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

科技創新啟示錄:創新與發明大師軼事

科普教育與科技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兩翼。本書將近百位學術大師的創新故事和科研智慧娓娓道來,和讀者共同探討了「創新」這一經久不衰的話題,以喚起讀者的創新熱情或帶來點滴啟示。科技創新,本該是抽象的、晦澀的、複雜的,但在書中,它變成了「哈里森的航海鍾」「達爾文的旅行」「波爾與愛因斯坦的爭論」「麥克斯韋與法拉第的忘年交」……每一個陌生或熟悉的故事,向讀者展示的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歷程與成果,更傳遞著創新所需的知識素質與精神內核,這是創新的之根、之道、之法。

探索化學化工未來世界(1)

本書是化學化工領域的專家學者為青年學生專門編寫的一套科普書,反映了當今世界前沿的化學化工科技成果。本書以及和它配合的視頻短片,可以讓讀者從科學和工程前沿的全新視角,看到不一樣的美麗化學和美麗化工。主要內容包括:

01桌面工廠:通向未來化工世界橋樑的微化工系統02電力銀行:電化學能量轉化與儲能03智能釋葯:讓藥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和方便04神奇的碳:需要重新認識的元素05分子機器:化工製造業中越來越清晰的一場革命06oled之夢:奇幻的顯示及照明技術07複合材料:把優點發揮到極致08病毒製造:從負到正的大變革09生物煉製: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金鑰匙10細胞工廠:化學品綠色製造的生力軍

探索化學化工未來世界(2)

本書是化學化工領域的專家學者為青年學生專門編寫的一套科普書,反映了當今世界前沿的化學化工科技成果。本書以及和它配合的視頻短片,可以讓讀者從科學和工程前沿的全新視角,看到不一樣的美麗化學和美麗化工。主要內容包括:

01 數字化工:虛擬過程工程 02 觸「膜」世界:讓物質分離更高效、更精準 03 碳納米管:架起通往太空的天梯04 石墨烯:新材料之王 05 百變高分子:變化萬千、性能各異的高分子世界06 太陽燃料:人工光合成生產太陽燃料 07 礦化固碳:藉助自然法則與化學工程的力量08 手性之謎:從藥物分子到生命和宇宙 09 人工酶:站在數學、化學與生物科學的邊界之上10 食物之魅:基於化學物質的食物色香味探尋之旅

編輯:三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