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周星馳的那部封神之作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鬼腳七
電影唯一的作用是讓生活變得比電影更有趣
新的一年到來,在期待和安利新片的同時,小萬今年也繼續和大家一起回顧記憶中的經典作品,重溫當初觀看這些作品時候的熟悉感動。
今天我們要聊到的是一位熟悉的電影人的名作,不知不覺,這部影片也已經上映20年了。
周星馳還能拍出《功夫》一樣的電影嗎?
《功夫》對於周星馳和周星馳的粉絲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影片於2004年12月23日上映,最終收穫票房1.7億元,成為當年的內地票房冠軍。
《功夫》不僅再次印證了周星馳作為演員和導演具有的強大號召力,影片本身也極具「周星馳風格」,並且相比起早期的無厘頭喜劇,這部影片在喜劇風格和情感因素之間實現的平衡也讓影片成為集大成之作。
但是在當時,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功夫》會是我們看到的最後一部「經典」周星馳電影,在這之後,作為導演,周星馳繼續有《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和《新喜劇之王》四部導演作品,但是相比起《功夫》,這些作品無論質量還是觀眾認可度都有所下滑。
而另一方面,作為演員,周星馳也幾乎從銀幕上消失了,《功夫》成為最後一部我們所熟悉的完整意義上的「周星馳電影」。
影片故事的核心,其實是一個男人的回歸「初心」,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的故事,周星馳自己出演的這個角色曾經是一個善良認真的孩子,在看到有人受欺負的時候仗義執言勇敢出手。
但是也正是這個孩子,逐漸懂得了好人沒有好報的現實,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直到多年之後再與曾經那個女孩重逢。
這個主人公的轉變故事很大程度上是致敬了卓別林的名作《城市之光》,在這個經典的故事裡,流浪漢幫助了眼盲的賣花女,而周星馳將盲女換成啞女,將花換成了彩虹棒棒糖,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功夫》的獨特之處正在於將周星馳熟悉的經典港式無厘頭喜劇與更具深度和普世價值的情感故事結合起來,其實在創作之初,周星馳毫不掩飾想要製作一部致敬自己偶像李小龍的作品。
但是自認為「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飾演李小龍,周星馳最後還是換了一種方式來拍攝他心目中的功夫片,但是影片中我們還是能看到周星馳留下的小小的「私心」,比如結尾與火雲邪神的大戰中,從天而降的阿星上身的衣服被燒毀,只留下黑色的練功褲,這個造型直接來自於李小龍在《龍爭虎鬥》中的角色。
除了李小龍,《功夫》對於傳統功夫片的致敬也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元秋、元華兩位演員的出演如今已經成為一段佳話,當時已經被很多人遺忘的這兩位功夫片演員,也正是因為出演了《功夫》而重新獲得了觀眾和市場的接受。
同樣被周星馳再次「發掘」的還有飾演火雲邪神的梁小龍。梁小龍在1970年代的香港與李小龍、成龍、狄龍號稱「四龍」,後來退隱從商。
據說周星馳最初選用梁小龍來飾演火雲邪神的時候,腦中浮現的是他1980年代的《大俠霍元甲》中飾演的陳真的形象。那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俊朗青年,結果等到和梁小龍見了面,才發現他早已經不是想像中的模樣。
於是周星馳為了梁小龍修改了劇本里火雲邪神的戲份,加入了精神病院等元素,最終也成功打造出一個瘋狂病態的絕世高手的經典形象。梁小龍離開銀幕十多年,也用完美的演出回報了周星馳的這份良苦用心。
對於熟悉粵語片和功夫片的觀眾來說,《功夫》不亞於一場功夫電影的「復仇者聯盟」。豬籠城寨的三位隱藏高手使用的五郎八卦棍、洪家鐵線拳和十二路譚腿都是硬橋硬馬的代表功夫,因此中間的一段打戲也格外紮實過癮。
而包租婆包租公的獅吼功、太極,天殘地缺的魔琴,以及最後的蛤蟆功和如來神掌,則帶有更多的奇幻色彩和誇張化的改編,雖然風格和前面大為不同,但是在《功夫》里,更像是代表了功夫電影的兩種風格。
說到動作戲的差異,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功夫》最初的武術指導是洪金寶,在拍攝了一段時間之後,卻因為觀念不和而退出了劇組。周星馳不得以找到了袁和平接手,這也導致了影片前後的動作戲風格完全不同。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正是這樣寫實派和寫意派的合作,讓《功夫》中的動作戲意外獲得了更兼容並包的特點,也讓每一場打鬥都成為觀眾們津津樂道的經典。
說《功夫》是完整意義上的周星馳電影,還有一個重要的標誌,這是一部深刻根植於香港文化和社會的作品,影片中的大部分戲份都發生在豬籠城寨,這個環境指的正是著名的九龍城寨,而底層販夫走卒聚集的這個社區,也致敬了港片經典《七十二家房客》中的人物關係。
這種來自草根的底層精神正是周星馳電影中的核心,無論是從武術角度講的「高手在民間」,還是從情感角度講的「俠義每從屠狗輩」,都是對於普通人的讚歌。
這種精神在周星馳後來離開香港本土的作品當中已經很難再看到,或許這是在此之後的作品很難再像《功夫》一樣打動我們的原因。在擁有了更大的製作規模更好的技術之後,我們想看的,還是周星馳在經典作品裡那些看似簡單但是真摯的熱情。
現如今回顧《功夫》,會看到一種難得的包容性,既有個人的情懷致敬,也有普世的情感表達,既有實打實的寫實動作,也有飛天遁地的華麗效果,既有對於老港片的經典復刻,也有《蜘蛛俠》《閃靈》的玩梗彩蛋,既有香港本土的社會土壤,又有馮小剛這樣的「京味出演」。
也許《功夫》正是在那個時間點上才能誕生的無法複製的作品,周星馳也在這部作品裡展現了他對於香港、對於功夫、對於電影的滿腔熱情。
而這份熱情,我們相信依然沒有消失,期待它會在星爺的下一部作品裡重新回歸。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經典周年往期回看】

點擊即可閱讀






全智賢唯一動作大片,再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