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收視連續破1,央視捨棄流量明星後,卻找到了收視密碼

文|振顏

編輯|伯寅

繼《覺醒年代》後,主旋律劇又爆了。

央視一套播出的《問蒼茫》,上線後收視率連續破1,並且呈現出了一路飆升的趨勢。

原本有央視強大的收視底盤做支撐,拿下這樣的收視成績並不讓人意外,但真正令人驚喜的是這部劇還在豆瓣拿下了8.6的高評分。

要知道《問蒼茫》講述的故事內容與先前的《覺醒年代》等作品大差不差,觀眾也早已了解了這段歷史。

但為何這部劇對大家還有如此強勁的吸引力呢?三大亮點,缺一不可。

以往同類型劇中很少描繪的青年毛主席(王仁君飾演)返回湖南辦學,並成立黨支部的故事。在這部劇中完美再現。

陳獨秀(寧理飾演)和國際代表的博弈,最終獲得主導權的始末,都被一一展現。

哪怕是蔣介石(白客飾演)如何從鬱郁不得志的普通青年,一步步取代黨內人士,並坐上高位的過程,也都進行了細化。

震撼人心的上海武裝起義,從周恩來的視角切入,將真實的戰爭場面還原,再現槍林彈雨中獲得革命勝利的過程,槍杆子是一方面,智慧和決心同樣不可或缺。劇作以一種身臨其境的方式去呈現,彷彿自己就是參與會議的一員,也親眼看到了屍橫遍地的殘酷。

而汪精衛和陳獨秀的對話,以及青年毛主席呼籲大家發動農民武裝,搞土地改革,這在歷史中都曾經真實上演過,劇版改編後再次搬上熒幕,依然讓人熱血沸騰。

而高度還原歷史的同時,這部劇又向大家展現了1921年中國蒼茫大地的歷史局勢,將當時的兩黨,一個處於迭代,一個剛剛興建的不同時期,以穿插交織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雙線並進,更容易形成對照,也更具戲劇性,這也是影視作品的表達與其他載體的不同,更直觀也更具可看性。

哪怕是對人物犧牲的呈現方式,都極具視覺衝擊力,以一種極具美感和張力的方式表達,畫面質感也同樣堪稱滿分。

過去國劇市場上不是沒有把毛主席事迹一五一十講出來的作品,但大部分都是按照時間線去推進劇情,為了展現宏觀的「大」,從而忽略了描繪人物具體的「小」。

但《問蒼茫》卻從老路子里跳脫出來,找到了一條新路子,來描繪主人公的事迹,講他如何帶領著工人鬧革命,也講他如何成立湖南黨支部,還講他怎樣傳遞新思想。

然而真正與眾不同的是對青年毛主席成長線的深入刻畫。

在前期劇情中,青年毛主席還是一個帶有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但一腔搞革命的熱血,卻還沒有真正了解何為工人階級,於是深入到工人群體中,看他們的水深火熱。

當他看過了安源路礦工人有的僅僅是七八歲就被僱傭當童工,有的生病了還要睡在虱子床上,並且根本不敢找醫生看病,生怕資本家們把他們趕走,連工錢都拿不到。

吃的是難以下咽的糟糠,餿了的飯,穿的是只能把隱私部位擋住的破爛衣服,就連失去丈夫的女人,帶著孩子找爛菜葉子過戶,都要被說成惡鬼。

真切體會了這些工人的苦和心酸,他才得以成長為一個事事為人民著想的領袖,而不是一開始就把毛主席塑造成一個無所不能的人物。

這部劇通過這一事件,用以小見大的方式讓大家看到了當時的中國是處於怎樣滿目瘡痍的狀態,人們真實的處境如何,思想如何,從而讓觀眾們充分了解歷史道路選擇的不易,同時也更加理解,為何是毛主席能夠帶領著大家走向新中國。

因為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身的閱歷經驗,再加上對革命的滿腔熱血,並將堅定的思想結合中國實際的融會貫通,才讓他成為了領導者。

一個沒有被神化的人物形象,才能做到真正接地氣,讓觀眾有充分了解人物的實感。

有了好劇本以及優秀的主創團隊,也離不開演員的演繹。

事實證明,扮演毛主席的形象不一定要在外形上一模一樣,關鍵是得演繹出人物身上那股子精氣神。

這一回,王仁君演繹青年毛主席,比以往的特型演員看上去更加溫厚,也更有書生氣,但在氣場上卻沒有削弱半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與陳獨秀在大會上的唇槍舌戰,陳獨秀本就很有強勢的領導范,此時的毛主席還只是候選代表,並沒有實際的選舉權,但他字字句句擲地有聲,講實際,辯是非,情緒層層遞進。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當真是看的人激動萬分,這就是表演和語言的魅力,沒有誇張的動作,也沒有多麼華麗的辭藻,穿著長馬褂的王仁君,卻讓我們看到了昂揚的鬥志和決心。

而寧理飾演的陳獨秀,則是讓大家看到了他沉穩之餘不拘小節,的一面,但最精彩的是,寧理把這一角色演繹的十分生活化。

可以端著碗乾飯,也可以坐在街邊擼串,他把角色演得更加鮮活生動了。

張曉龍版的汪精衛則是讓人感覺狡猾又精明,在我方代表面前表現的以常堅定,但轉頭,眼神中流露出來的寒光,又透著殺氣。

還有魏大勛飾演的蔡和森,唐曾飾演的李大釗,共同助力《問蒼茫》成為一部精彩的群像大劇。這也讓劇集看似是以毛主席的視角講故事,呈現的卻是革命群體。

沒有流量明星,也不搞噱頭,這一次央視捨棄流量明星後,卻找到了收視密碼,讓主旋律大放異彩,這才是觀眾期待的年代歷史大劇。

看過《問蒼茫》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