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23年終總結:花非花,霧非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錦緞

白居易有一首主題頗為令人費解的詩 , 名字叫 《 花非花 》 :

「 花非花 , 霧非霧 。 夜半來 , 天明去 。 來如春夢幾多時 , 去似朝雲無覓處 。 」

這個意境就跟2023年的股市特別的搭 。 

2023年市場這個氛圍 , 你要說這是個大熊市吧 , 市場中位數是2.60% , 熊的是那些機構重倉 , 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指數的跌幅都在9%上下 。 

很多年後 , 如果我們追憶這一年發生的大事 , 可能會發現 , 未來很多資本市場甚至宏觀經濟的大事件 , 都在這一年裡 , 草蛇灰線 , 伏脈千里 。

01 讓人猝不及防的開局和沉渣泛起的主題投資

2023年一開局就特別的玄幻 。 

a股有春季躁動的傳統 , 春節前後 , 除舊布新 , 流動性寬鬆 , 大家情緒比較高 , 往往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 不僅僅是中國 , 美國也有聖誕老人集會 ( santa claus rally ) , 也稱為12月效應 , 歷史上12月份的表現總體要好於其他的11個月份 。 

一般來說 , 中國的春節都在2月份 , 所以就有了2月份的日曆效應 。 2023年春節在1月份 , 所以躁動跟往常比提前了 。 

哪怕有了預期 , 1月份市場面的劇烈上揚 , 還是讓很多人猝不及防 , 尤其是技術面高手們 , 忙不迭的趕著上車 , 生怕踏空 。 

站在2023年的起點 , 抓緊入場是符合邏輯的 。 

因為經濟周期是向上的 。 基欽周期從2023年的1月開始 , 就向上了 , 只不過2019-2022年這一波周期相對強勢 , 導致接下來的這波周期弱化了不少 。 

而且 , 還有外資持續不斷的湧入 。 預期往往走在股價前面 , 年初市場就認為美國加息到了要收尾的時候 。 經過2022年整整一年的熊市 , a股即將迎來牛市的呼聲也高了起來 。 

不但情緒起來了 , 資本市場也有一些要搞事情的跡象 。 

軍工研究員們盼星星盼月亮的資產整合 , 在1月11日迎來了一個高潮 。 

作為軍工皇冠上明珠中的明珠的殲20戰鬥機 , 2011年1月11日首飛 , 對於很多軍迷和軍工人來說 , 這一天是他們的第二個生日 。 多年以來 , 關於成飛上市的各種方案可謂沸反盈天 , 最後都是只聞樓梯響 , 不見有人來 。 2023年的1月11日晚 , 剛剛好殲20戰機首飛12周年 , 成飛集團終於敲定借殼中航電測上市 。 

這個事件表明 , 軍工行業將迎來大規模的資產注入 , 這無疑會帶動一波軍工主題行情 , 把場子熱起來 。 確實 , 在2023年的前2個月 , 軍工行業整體表現不錯 , 但也就這樣了 。 

市場的火熱剛剛持續了1個月 , 2月份就有了熄火的跡象 , 指數漲不動了 。 

這個時候 , ai和機器人主題上場了 。 

2022年11月 , 人工智慧對話機器人chatgpt發布 , 迅速走紅 , 短短5天註冊用戶數超過100萬 , 2023年1月底 , chatgpt月活用戶已突破1億 , 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 。 

於是 , 在大部分股票進入震蕩平台的時候 , 已經被邊緣化的計算機股票迎來了久違的氣勢如虹的漲勢 。 寒武紀底部起來最高漲幅3倍 。 

在ai的基礎上 , 馬斯克又創造了機器人這一個ip , 行情從年初持續到年尾 , 不斷有股票去蹭馬斯克的概念 。 

巴菲特曾經在致股東的信中寫道 : 「 雜草隨著花朵的綻放而逐漸凋零 。 隨著時間的推移 , 只需要少數贏家就可以創造奇蹟 。 」

按照這種投資思維 , ai和機器人 , 大概率是雜草 。 但這並不重要 , 錯過這波計算機行情的投資者們一直到現在還在反思的一個問題是 , 自己為什麼會錯過這波ai行情 , 即使吃不到魚頭 , 吃個後半段也可以啊 。 

為此 , 浙商研究所的策略研究員出了一個美股映射策略 , 每天研究美股的主題熱點 , 來預測a股下一步的市場方向 。 

另外一個橫亘全年的主題就是華為 , 尤以下半年為甚 。 

2023年8月29日 , 美國商務部長訪華 , 這期間沒有任何徵兆的 , 華為mate60 pro在華為商城正式開售 。 此後 , 華為主題就像一簇野火 , 在電子和汽車行業蔓延 。 

主題的催化還要伴著行業周期才更有動力 。 

從周期的角度 , 中國半導體行業銷售額同比增速確實已經見底回升 , 這個數據也有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和美國半導體利用率的同步證明 , 但對於a股而言 , 看圖說話比較膚淺 , 市場需要有說服力的代表性事件 。 華為剛好扮演了這麼一個發令槍的角色 。 

02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考場

說到美股 , 再對比a股 , 這就是一個不太讓人愉快的話題 。 

看多a股可以有無數個理由 , 但看多美股只需要結果 。 買美股就是一直贏 , 一直贏 。 

我們總說 , 樹不能一直漲到天上去 , 可是美股就是一直漲 。 

這個世界總歸還是講經濟規律的 。 2001年 , 巴菲特在 《 財富 》 雜誌的一篇文章中表示 , 股市總市值與gnp的比值 , 在70%-80%時買入比較好 , 在100%時屬於估值合理 , 當超過200%時就屬於 「 玩火自焚 」 。 我們用gdp代替gnp , 美股早就進入玩火自焚階段了 。 無論用哪種口徑的市值來計算 , 2023年美股巴菲特指標的值 , 都要在200%以上 。 

可以對比的是 , a股目前巴菲特指標的值 , 不到80% 。 

美股的背後 , 是多年的經常項目逆差下 , 人為製造的資本項目順差 , 美股是全球資本的流入地 。 最近被熱議的印度股市 , 本質上跟美國是一樣的 。 

2023年我們見識到了外資在a股的兩幅面孔 。 

有的在撤出 。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清倉了一隻中國股票基金 , 然後是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宣布關閉上海代表處 , 將亞洲中心遷往新加坡 。 最近的11月份 , 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領航集團關閉中國公司 , 退出a股市場 。 

有的則在靜悄悄的進駐 , 尤其是中東的石油大戶們 。 9月份 , 阿聯酋的第三大主權財富基金 , 穆巴達拉投資公司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 。 

真的是有人辭官歸故里 , 有人星夜趕考場 。 這世界就是這麼的讓人感到魔幻 。 

這其中反應的是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不同的選擇 。 

溫鐵軍曾經講過 , 產業資本是以國家為單位參與國際競爭的 , 而金融資本則沒有祖國 , 哪裡有利可圖就去哪裡 。 金融資本既然在中國股市賺不到錢 , 不撤出還等著過春節么 ? 產業資本則不然 , 產業循環周期比較長 , 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 。 在經歷了疫情和俄烏危機之後 , 全球產業資本達成了共識 , 中國就是全球最適合產業資本的地區 , 沒有之一 。 

2023年的全球市場 , 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結果 : 金融資本逃美 , 產業資本赴中 。 所以你才能看到這麼後現代的一個結果 。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並不是水火不容 , 甚至很難說是涇渭分明 。 

像公募基金 、 私募這些二級市場資產管理機構就是天生的金融資本 , 因為他們的kpi就是要考核年度收益率 , 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去做實業 。 天使投資這些進入退出時間比較長的一級市場機構帶有部分產業資本的性質 , 但顯然金融資本的成分要大一些 。 

a股的散戶們 , 哪怕單個影響力再小 , 本質上跟公募基金 、 遊資們一樣 , 都是金融資本的一部分 。 甚至巴菲特都帶有兩面性 , 巴菲特收購了很多實體經濟企業 , 都經營的很好 , 比如喜詩糖果 , 再比如航空零部件供應商pcc 。 11月28日去世的查理 · 芒格 , 巴菲特的老搭檔 , 當年做出的買入比亞迪的決定 , 很明顯也是基於產業資本而不是金融資本的思維邏輯 。 

中東這些主權財富資金 , 雖然也有金融資本的屬性 , 實際上也沒有從事產業運營 , 但本質上卻是產業資本的代表 。 

中東資金的思路 , 更像是一家企業圍繞著主業進行的多元化投資 。 

典型的代表是沙特 。 

2023年3月27日晚間 , a股的榮盛石化發布了一份公告 , 將以當天收盤價的接近一倍 , 也就是24.3元每股向沙特阿美的全資子公司aoc轉讓總股本的10%+1股 。 

沙特阿美見單即付 , 246億人民幣 , 就像早上起來去樓下了買了個早點 。 

小錢錢是真心甜 , 於是市場上又多了 「 沙特估 」 的概念 。 

中東作為全球石油最大的產地 , 跟全球最大需求目的地的煉化企業綁定 , 自然是雙贏 。 

中東資本下一步的目標顯然是新能源 , 核心邏輯是要對沖 。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定價 , 可以說是南轅北轍 。 從產業資本的邏輯看 , 錢買不到的東西顯然太多了 。 通用汽車現在的市值 , 不到3500億人民幣 , 大眾汽車更小 , 還不到3000億 。 按照中國的財富積累速度 , 當初直接買下就得了 , 還用得著費勁發展自主汽車行業么 ?

2010年吉利汽車18億美元收沃爾沃 , 站在今天的角度 , 這次併購有些雞肋 , 但在當時 , 這代表著吉利擁有了一套全球接軌的燃油車產業體系 。 可以說 , 在燃油車這條賽道里 , 直到今天 , 比亞迪 、 長城 、 奇瑞和長安 , 都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 。 

對於產業資本來說 , 報價不重要 , 讓不讓你買最重要 。 

2023年中東資本一個很重要的動向就是 , 大量投資中國的新能源車企 。 典型的如高合和蔚來 , 都拿到了來自中東的巨額股權投資 。 既然新能源已經是大勢所趨 , 老能源的龍頭中東 , 大量投資新能源用來對沖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邏輯 。 

眼看就要成為全球新能源龍頭的比亞迪 , 對於中東資本來說 , 不過6000億人民幣的市值 , 便宜的簡直等於白送 。 

貴的代表自然是蘋果 。 

蘋果的股價是金融資本吹泡泡的結果 。 為了讓蘋果的股價更有吸引力 , 蘋果的管理層壓縮資本開支 , 增加分紅比例 。 而且 , 最重要的是 , 客觀上華為過去幾年的缺席也讓蘋果處於一騎絕塵的競爭地位 。 3萬億美元的市值 , 相當於中國股市總市值的三分之一 。 

從產業資本的角度 , 一個失去創新能力的蘋果顯然是極度高估的 。 

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 在資本全球化的今天 , 定價自然也是全球性的 。 

這些龍頭上市公司的估值 , 下限是產業資本給的 , 上限是金融資本給的 。 產業資本能夠拿到入場券 , 本身就包含著一份期權的價值 , 所以實際的價值是低估的 , 而金融資本全球配置 , 龍頭具備稀缺性 , 自然需要溢價 。 

前提就是 , 誰能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龍頭 。 

屏幕前的你 , 可以掰開手指頭數一數 , 現在a股的上市公司 , 哪些能夠具備國際競爭力 , 可以配得上全球定價 , 能夠吃到全球資本的紅利 。 

貴州茅台不好說 , 比亞迪肯定是其中的一個 。 

03 經濟結構的變革

變革是2023年經濟最大的主題 。 

首要的體現是經濟基本面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型 。 

中國現在的產業結構 , 是一個典型的生產型社會 。 生產型社會典型的特徵就是投資對於gdp增長的貢獻度偏高 , 投資主要帶動製造業 , 因而第三產業的佔比也相對較低 。 

從1978年以來 , 消費和投資對gdp增長貢獻度的中位數分別是56.9%和41.1% ,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 , 中國投資對gdp的拉動地位是偏高的 。 歐美髮達國家 , 消費對於gdp增長的貢獻度 , 一般都會在80%左右 。 

從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生產型社會向以消費拉動為主的消費型社會轉型 , 這是明牌 。 但是到底怎麼轉 , 怎樣才能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 誰也不知道 。 

2023年兩個城市的走紅 , 就給我們演示了這個轉型的過程 。 

一個是上半年大火的淄博燒烤 。 淄博燒烤走紅的背後 , 熱情的招待和安排是表面 , 重要的是極致的性價比 。 有比較才有鑒別 , 全靠同行襯托 。 在淄博走紅的過程中 , 全國的凍肉塞牙縫奢侈品燒烤都遭受了一輪網暴 , 流量時代 , 注意力金貴 , 可各個地方都一反常態 , 默不作聲 , 生怕引火上身 。 四川燒烤剛要露頭 , 就被本地人噴得不能自理 。 

另外一個是年底的哈爾濱 。 在此之前 , 投資不過山海關 , 就是東北的魔咒 。 這個老觀念在2023年變成了 「 嘲諷東北 、 理解東北 、 成為東北 」 。 俄烏危機之後 , 感謝澤聖 , 東北的經濟狀況大為改觀 , 連原來海參崴出海口都在163年後成為現實 。 大批的遊客接踵而至 , 哈爾濱的地標冰雪大世界 、 索菲亞教堂 , 還有全國獨有的大澡堂子 , 擠滿了南方的小土豆們 。 

哈爾濱的爆紅同樣是性價比 , 東北的早市價格在此之前就已經在抖音上家喻戶曉 , 飯店裡菜量超大 , 價格超低 , 68一份的鍋包肉更是引來了近乎全網的討伐 , 讓活在北上廣深成都重慶這些大城市的人有了一種淡淡的憂傷 。 

向消費型社會轉型的另一個表現是勞動力相對資本 , 有了更高的話語權 。 

動力報酬這個問題 , 基礎的國際經濟學中有一個八個字的常識 : 「 開放市場 , 國際定價 」 。 生產力的三要素 , 技術 、 資本 、 勞動力 , 在投資決定增長的時代 , 資本切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 。 消費拉動的增長 , 勞動力報酬重要性顯然就提升了 。 

東方甄選的董宇輝事件 , 表面上看全社會對打工人的同情 , 實際上是對長期以來 , 員工相對資本一直處於弱勢狀態的一種糾偏 。 

許昌超市胖東來現象 , 也是這種反轉的縮影 。 一直開不出河南的胖東來 , 代表的是一種新型的勞資分成關係 , 整個利潤的95%都會給到員工 , 資方的分成被壓縮到了極致 。 雖然這種關係很難推廣 , 但這明顯是把壓力給到了其他的商業機構 。 

長期以來 , 傳統企業往往打不贏互聯網公司 , 因為互聯網公司不僅給錢 , 還給股權 , 但華為又是互聯網企業仰望的高山 , 因為華為工會持股99% , 所有員工理論上都是股東 。 

王侯將相 、 寧有種乎 ? 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不缺上進心 。 越來越多的高管最終會明白一點 , 狼性文化 , 你得給員工吃肉 , 而不是畫餅 。 錢給到位了 , 不是人才也會變成人才 。 

但也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有更高的收入 , 至少房地產和金融行業不是 。 

下半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提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 、 人民性 , 還有金融隊伍的純潔性 、 專業性和戰鬥力 。 既然是人民性 , 那怎麼可能脫離人民群眾呢 ? 從要求上看 , 金融隊伍的純潔性要擺在專業性和戰鬥力前面 , 這種表述也是第一次 。 

04 中國股市投資環境的改善

2023年的股市 , 指數走的稀稀拉拉 。 原先司空見慣的問題就會沉渣泛起 , 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兩 , 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 

上市公司ipo前大額分紅 , 限售股花樣減持 , 市值上市即巔峰 , 這些原本不太被市場關注的問題 , 在熊市的時候一一被市場發掘了出來 。 雖然同處一個屋檐下 , 但大家的利益並不相通 。 現有的市場 , 過度傾向於融資方 。 

於是就有了年底的北交所行情 。 

既然老場子利益盤根錯節 , 那就換個新場子重新來過 。 

北交所能夠讓投資者賺錢的核心邏輯 , 是本身很大概率將定位為一級半市場 。 

對於a股很多ipo的公司來說 , 上市是一個實質性的節點 , 保薦券商 、 律所 、 會計師事務所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 , 上市就算是 「 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 。 

北交所相對於滬深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就是ipo估值低 。 簡單說就是 ,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 , 相比滬深上市 , 北交所ipo並沒有給公司帶來實質性的變化 。 北交所上市 , 是一個起點 , 而不是終點 。 對於相關的中介機構比如券商來說 , 北交所ipo並沒有多少服務費 , 上市之後可能的轉板 、 再融資 、 跟投等等 , 才是未來收入的大頭 。 

這意味著北交所會成為一個典型的一級半市場 。 ipo之後 , 上市公司 、 中介機構還有投資者 , 大家利益是一致的 。 北交所股票當然有其更高的風險 , 但作為類一級半市場 , 低估值就是投資者能在這個場子里賺錢的基礎 。 

雖然不賺錢這個事情 , 讓大家都很惱火 , 但只有在股市面臨壓力的時候 , 才會倒逼全社會的反思 , 才會有保證股市長期繁榮的制度出台 , 才能會修正原來過度傾向某一方利益的制度 。 

站在年底 , 我們至少看到了ipo和股權再融資的放緩 , 看到了對限售股變相減持漏洞的修補 , 看到了長期資金的進場的動力 。 

2023年經濟的困難 , 很大的程度上跟房地產相關 。 但以房地產為代表的槓桿經濟已經是過去時 , 平時懷念一下就可以了 。 

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 , 2015年的牛市對應著房價指數的低點 。 未來房地產經濟在居民大類資產配置中的佔比下降 , 必將迎來一波股市的牛市 , 這個時間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 

好吧 , 預測股市其實跟算命差不多 。 但至少現在沒有必要悲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