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去演阿寶這個角色?可能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在《繁花》的世界裡。」
昨晚(12月30日),「與胡歌、馬伊琍、陳龍一起跨年」活動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閱劇場舉行。讀者、觀眾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現場座無虛席,甚至走道上都坐滿了人。三人蔘演的電視劇《繁花》正在熱播,他們現場分享了對角色的理解以及幕後的故事。
尋找導演為阿寶埋下的伏筆
在對談環節,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家毛尖問「阿寶和寶總有何區別」?
胡歌笑言,「頭髮梳上去就是寶總,頭髮梳下來就是阿寶。阿寶的穿著會更隨意、年輕一點。」從人物性格上,阿寶是野蠻生長,對未來充滿憧憬;寶總表面沉穩內心複雜,因為背負著很多過往。
「我覺得自己和阿寶會更近一些,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爭一口氣,別人越說我們不好,我們越要往前走。」胡歌說,導演很多時候在現場也會提醒自己,他說阿寶要找李逍遙的感覺,朝氣無畏,最可貴的就是他心裡的那口氣,不服輸的感覺。
阿寶能成為寶總離不開時代的造就,胡歌站在演員角度給出了解讀。「一方面是人物的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人的兩面性。不管寶總的事業做得多麼風生水起,他的內心永遠有一個阿寶。」
胡歌透露,小說《繁花》中講述了阿寶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雖然劇里對此沒有太多呈現,但導演埋下了不少伏筆。比如寶總在和平飯店永遠擺放著一缸金魚,看過書的讀者就知曉金魚代表的是什麼。「我希望讀者和觀眾,可以在接下去的22集里去尋找導演為阿寶埋下的這些伏筆。」
阿寶與三位女性
毛尖發現,電視劇《繁花》中的女性角色都很有江湖義氣。她將問題拋向馬伊琍,如何看待與阿寶的關係。
「兩人是合作、股東的關係,有很重的情誼在先,兩人如何相識是維繫這段關係重要的線索。」馬伊琍說:「王家衛導演的作品裡很多情感是求而不得的,劇中阿寶與三位女性的關係也是這樣。往往情感就是因為克制、得不到,才讓人左思量、右思量。」
目前劇中阿寶與三位女性的感情發展方向依然不明朗。胡歌說,「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也無數次問過導演,阿寶到底和誰在一起?他始終沒有給答案。我很惶恐,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英格麗·褒曼在演《卡薩布蘭卡》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她問過導演到底自己更愛哪個男人?導演表示不知道故事該如何發展。正因為不知道結局,英格麗·褒曼與男演員表演的時候,她帶有愛意的眼神具有一種不確定性,恰恰是這種不確定性成就了電影。「或許王導也是在用這樣的方式,讓阿寶繼續在故事中。」胡歌說。
記憶中的90年代
電視劇《繁花》中,導演以阿寶為線索,展現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三位上海演員記憶中的90年代又是什麼樣?
馬伊琍記得自己見過在黃河路開餐廳的女老闆,「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一個人能撐起一大家子,七大姑八大姨都在飯店裡幫忙。」陳龍的外婆曾住在進賢路一帶,他非常熟悉那片區域。「小時候和表哥們在弄堂里玩耍、放鞭炮,媽媽帶我吃冷麵、冷餛飩,每次吃大排我都要吃兩塊,媽媽永遠說她不餓、不想吃。」
令胡歌感觸最深的是,《繁花》講述了自己父輩那一代人的故事,在拍攝過程中,他也發現自己越來越理解父親。「90年代初,我在上小學。印象當中,我爸除了在廠里上班,隔三差五就有朋友來家裡談買賣,但從沒有見到他賺過錢,幸運的是也沒有虧錢。在潮起潮落的大時代里,我們家相對比較平穩。」
劇中寶總與小寧波有場對手戲,小寧波要去跳黃浦江,結果連蘇州河、黃浦江都沒搞清楚,跳進了蘇州河,寶總跳下去救人,反而被小寧波救了。這場看似荒誕的劇情,卻讓拍完看回放的胡歌特別感動。
「王導有個習慣,看回放的時候會放音樂。我依稀記得那天放的是《美國往事》的背景音樂,我突然就理解了我的父親。父親講年輕的朋友們和他們的故事,以前覺得不可能,哪有這麼荒誕。那一天,我明白了沒有經歷過、沒有發生過不代表它不存在。」胡歌坦言,《繁花》完成了自己的一個記憶拼圖,對父母年輕時候認知的拼圖。
來源:東方網
記者:包永婷
視頻:蔡黃浩
編輯:小劉
審稿:卞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