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今年預計會實現300萬輛的銷量目標,這我們是知道的,那麼其它廠商呢?
除了比亞迪,銷量最高的廠商是特斯拉,1-11月份國內累計銷量52萬輛,全年在60萬輛左右。
這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數字,但根據近日網路流傳的消息,問界品牌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60萬輛左右,超越今年的特斯拉,而且大概率會超越明年的吉利、長安等廠商。
那麼,這個目標到底靠譜不靠譜呢?能實現嗎?
1、年銷60萬輛是個什麼水平?
年銷新能源60萬輛,這大概是比亞迪之外國產新能源廠商提出的最瘋狂的口號之一了。
它相當於特斯拉2023年在華銷量總和,bba的在華銷量規模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問界品牌最大的賣點就是華為。
也就是說,問界相信,僅憑華為的金字招牌,就可以讓自己與特斯拉並駕齊驅。
這可能與新款問界m7上市後的良好表現有關,這款車上市後銷量一路飆升,11月份達到了17039輛。
問界另一款車問界m5並沒有做出大的改變,但自從新款問界m7上市之後,它的銷量也跟著起飛,11月份已經達到3075輛,創下4個月以來的新高。
除了銷量,讓問界如此自信的還有訂單。余承東表示,問界m9的預訂量已經達到了5.4萬輛;與此同時,新款問界m7的大定訂單已經超過12萬輛。
在問界看來,3款車型進展都如此順利,那麼適當膨脹一下也無可厚非,理想嘛,總還是要有的。
2、目標該如何實現?
其實,問界2024年銷量目標60萬輛這個說法,並沒有經過官方確認;就算是確認了,能不能實現也很難下定論,就像3年前連王傳福自己都想不到,比亞迪會年銷300萬輛一樣。
假如,問界真的實現了60萬輛的銷量,它最有可能採取哪些步驟呢?
可以簡單算一筆賬,年銷量60萬輛,需要每個月的交付量達到5萬輛以上。
且不管車能否賣出去,問界首先要保證,自己有這樣的產能。
根據賽力斯總裁何利揚的透漏,2024年1月份開始,問界m7的月交付量將達到3萬台,如果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實現,那麼再加上另外兩款車型,月交付4萬應該沒什麼問題。
也就是說,要想實現目標,問界需要先把產能搞起來。
其次,問界可能需要推出更多的新車。
目前問界m7的銷量為1.7萬輛,如果持續上升,達到3萬輛的水平,那麼這款車一年就可以貢獻30多萬輛的銷量。
那麼問界m9能貢獻多少銷量呢?
這款車的確有著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但從客觀角度來說,一款50萬元級別的大型suv,月銷一萬基本就是上限了。
要想保證銷量目標的實現,問界需要在2024年對問界m5進行更新換代。
其實,按照正常的邏輯,問界旗下三款車的銷量,應該是問界m5>問界m7>問界m9。
當然,問界可能還會推出更多的新增車型,例如明年計劃發布並量產的m8。
最終如果能有5款主力車型,那麼以華為的技術背書,實現月銷5萬就有一定的可能性。
3、問界會遇到哪些挑戰?
問界m7、m9,熱度都比較高,這是因為目前華為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動力平台等方面的確有一定的優勢。
但熱度總會過去,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有時候就像是一個回合制遊戲。
華為拿出的這一套東西,短時間內相當驚艷,但它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去攤薄此前的研發成本。
除此之外,競爭對手會利用這段時間迅速跟上,縮短與華為之間的差距,或者開發出其它問界不具備的賣點,不會坐以待斃。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問界旗下車型遇到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要知道,問界m7的價格並不算低,所在的細分市場容量本身就有限,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壓制問界m7的銷量增長。
月銷3萬,應該是一種比較樂觀的想法。在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價位,除了特斯拉,其它的新能源車型很難達到這個水平,就連比亞迪漢也逐漸沉寂了下來。
而問界m9主力車型售價在50萬元以上,這也是此前國產廠商拿不下來的領域,它在性能上固然有著很多優勢,但也要考慮到用戶認可度、來自bba的競爭等問題。
客觀來說,拿出50萬買車的用戶,往往更看重品牌價值,他們可能會花兩萬多去支持華為的摺疊屏手機,但要花50多萬去支持問界,大部分用戶還是需要掂量一下的。
以問界的品牌定位,它不太可能進入20萬元以下的低端市場,即便要推出新車,例如轎車,也會是2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銷量上同樣不適合做過高的估計。
結束語:
如果其它廠商接下來的一年原地踏步不動,那麼以華為目前的技術優勢,問界的這個目標應該不難實現。但現在的市場競爭何其激烈,技術更新太快了,各廠商不進則退。你覺得問界能夠實現60萬輛的銷量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