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晚綵排!多個混子演員現身,評論區炸鍋,趙本山預言成真!

曾幾何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著春晚笑得合不攏嘴的日子嗎?那時候,春晚可是咱們除夕夜的「頭號大事」啊!可現在呢?你還有沒有耐心守在電視前看上一個晚上?

近幾年來,春晚的收視率就像滑雪一樣「嗖」地一聲往下滑。現在的人們,頂多看看小品、相聲,隨後就打道回府了。

去年兔年春晚,那個《初見照相館》的小品,看得大家尷尬得想「掏腳丫子」!網友們紛紛吐槽:「現在的春晚,還有啥意思啊?」

今年龍年的春晚,還沒開播,網友就開始「神預測」了。那些「虛擬春晚」火得不得了,熱度都快趕超央視了!一些本來就對春晚不抱希望的網友,看到今年的第一批演員名單後,直接「心涼了半截」。

網友們毫不留情地評論:「這些都是些什麼混子演員啊!趙本山的預言真沒錯!」但你想過沒有,這些所謂的「混子演員」,他們背後的故事我們了解多少?

春晚幕後:笑聲背後的故事

那個讓春晚變得歡樂起來的「魔術師」賈冰嗎?他就像是春晚的調味料,沒有他,春晚的年味兒就淡了一半。不過,今年的春晚,他又要登台了。你們猜,這次他會帶來什麼新鮮出爐的搞笑料呢?

賈冰。他可是個網紅級演員,那部《狂飆》讓他紅到爆,網上的段子更是數不勝數。但提到他上春晚,網友們卻開始愁眉不展。

因為在很多人眼裡,賈冰就是春晚的「常客」,每次的表演幾乎一成不變,大家都能猜出他下一步會幹什麼,就像再看一遍昨天的電視劇。

在春晚這樣的大舞台上,賈冰的表演雖然穩定,但卻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老是那一套,觀眾們自然是不買賬的。這不就像是昨天的剩菜,再熱也沒有新鮮的香味啊!

馬旭東,他的表演風格簡直是「另類中的戰鬥機」。他的表演方式不是主流,有時候讓人覺得像是在看外星人的表演。他能在春晚這樣的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嗎?這可真是個大大的問號。

觀眾並不是不信任他,但他那種極端的表演方式,放在春晚這種大型晚會上,就像是在薄冰上跳舞,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大跟頭」。

最神奇的是,這位「奇葩」還曾出演過《初見照相館》,那個小品讓人看完後沉默無語。用今年的網路流行詞來說,就是「一看一個不吱聲」。

春晚小品:從黃金時代到現在的思考

許君聰,作為春晚的「老朋友」,他的小品表演總是穩穩的。但這次,他面臨著和賈冰一樣的挑戰:如何讓觀眾在熟悉中發現新鮮感,克服審美疲勞。難道他這次真的能做到所謂的「完美」嗎?

說到春晚小品,不得不提那些年的經典時刻。那時候的小品,真是讓人回味無窮,每一個段子都像是精心雕刻的藝術品,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回味無窮。

每一位演員都像是舞台上的神仙,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讓觀眾如痴如醉。

但現在,春晚的小品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有的小品質量參差不齊,讓人看了既無笑點又少淚點。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早有趙本山對此現象進行了預言,如今看來,他的話還真是一語成讖。

許君聰這次的小品,能否打破這種乏味的狀態,讓人們再次找回那種歡樂和感動?他能否在新的一年裡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許君聰這次準備了什麼樣的「大招」?他是否能用他的才華和創新精神,帶領春晚小品回歸到那個黃金時代?

春晚小品:尋找失去的歡笑

「趙本山曾說,春晚小品就得快樂!」現在,這句話彷彿成了春晚小品製作的金科玉律。大家一年忙碌,難道不應該在這個最快樂的時刻得到輕鬆一笑嗎?

翻看近年的春晚小品,開頭歡笑,結尾淚目,這種「喜中帶悲」的模式讓人摸不著頭腦。似乎,如果不在小品末尾把主題升華一番。

這個作品就不夠格上春晚。網友們甚至開始調侃:「難道非要在春晚上上一堂課,我們才算是過了個『有意義』的年嗎?」

大家都知道喜劇背後的悲劇本質,但在團圓歡樂的春節,誰又願意品味悲劇?那種被強行塞入的「教育意義」,只會讓觀眾感到不適。

網友的一句話道出了大眾心聲:「為啥就不能全程歡樂呢?就算沒有深意,能讓大家開心一笑,不也是很有意義的嗎?」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早期的春晚小品。那時的《賣拐》《吃麵條》,他們的成功難道僅僅因為教育大眾?

顯然不是,他們給觀眾帶來的,是純粹的歡樂。甚至現在,大家還盼望著老一輩的小品藝術家能重新回到舞台。

趙本山、宋丹丹、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這些名字,彷彿就是春晚小品的代名詞。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台詞,都能讓全場觀眾捧腹。

面對年輕化的趨勢,春晚似乎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們試圖吸收互聯網文化,但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春晚,曾是流行語的發源地,如今卻開始模仿網路的「梗」,這種轉變反而引起了觀眾的反感。

12月初,網友們就開始對今年的節目單進行預測,看看春晚是否還是那個「老三樣」。這種猜測和期待背後,其實是觀眾對春晚的深切關愛和懷念。

春晚小品:迷失與回歸的戲劇

在這個除夕不放假的熱點之下,網友們居然開玩笑似的編了個小品《除夕不回家》。場景是這樣的:一個年輕人急著想在除夕提前回家,結果被門衛大爺一頓刁難,硬是不讓他走。

最終,他的父母千里迢迢來到公司,三人在那裡包起了餃子。

聽起來像不像是一出悲喜劇?尤其是那句「讓我們一起包餃子」,聽起來多麼「感人」,卻讓人禁不住頭皮發麻。這種爛梗式的幽默,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還有那個《尊嘟假嘟》,網友們都在說:「如果讓蔡明真的說這話,我都得砸電視了。」這樣的橋段,想想就讓人覺得既荒謬又可笑。

再比如《相親相ie家人》,把今年流行的性格測試搬上春晚,試圖用「e人」(外向)和「i人」(內向)來創造笑料。

節目最後,「不管你是e人還是i人,我們都是相親相ie家人。」這樣的台詞,儘管聽起來俗氣,卻不失為一種幽默的嘗試。

從這些網友的創意中,我們不難發現,春晚其實沒必要刻意迎合年輕觀眾。與其絞盡腦汁去搞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不如讓春晚回歸到最真實、最本質的歡樂。

春晚小品的「落寞」,並不是偶然。它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貼近生活、引發共鳴的小品,那種能夠讓人在笑聲中感受到溫暖的作品。

春晚小品:傳統的餘暉與現代的變遷

記得曾有一段時間,除夕夜意味著家庭團聚,大人小孩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欣賞春晚。那時的春晚,不僅僅是一場晚會,更像是一種年味兒的象徵。

這樣的情景似乎已成為過往。近年來,春晚的收視率急劇下滑,觀眾的興趣日漸減少。去年的《初見照相館》,更是被網友們戲稱為春晚史上最「拉胯」的小品。

現代春晚小品似乎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它們試圖強行煽情,從喜劇轉為悲劇,試圖給觀眾一些所謂的「深度」。另一方面,小品里的說教成分逐漸增多,似乎忘了春晚的初衷——歡樂。

廣告植入的問題也讓不少觀眾失望。春晚,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舞台,如今卻充斥著商業廣告,這讓人感到疑惑和不解。

更重要的是,春晚似乎在努力迎合觀眾的喜好,卻失去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它越來越像一場普通的綜藝節目,而不是那個讓全家人期待一整年的春晚。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希望春晚能夠越辦越好。畢竟,不論觀眾們是調侃還是批評,他們的願望都是一致的:希望春晚能帶來真正吸引人的節目,再次成為家庭團聚時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