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手機調齣電影風格的圖片?

電影色調是我們在後期經常會使用到的,能夠給照片增添畫面感、故事感,但是大多數朋友在拍了照片後想要電影色調的感覺,可能就是加個濾鏡,加個字幕就完成了,但效果有時候不盡人意。

這一次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手機上自己調出漂亮的電影色調,使用到的APP是潑辣修圖,先來看看前後的效果對比:

這張照片中我只是針對畫面的色調進行講解,對於加字幕什麼的也很簡單,用APP足跡就可以。

通過前後的效果對比呢可以看出我後期調色的一個思路:賦予畫面濃烈的冷暖對比效果,這裡的冷色就是陰影的青藍色,暖色就是高光的橙色,所以後期我們就可以循著這個思路去調整。

轉LOG模式

這裡補充一個LOG模式的概念。

LOG模式呢在電影色調的調整中特別重要,對於什麼LOG模式原理之類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了解一下,我在這裡講的話也會是複製粘貼過來一些晦澀的理論,這裡大家可以這樣理解LOG模式:能夠展現更多的陰影和高光中的細節,寬容度更高。

所以第一步就是將照片轉LOG模式,既然之前說的LOG模式能展現更多的陰影、高光細節,那麼就可以在潑辣修圖的光效調整中,將陰影、高光、白色色階、黑色色階細節都展現出來:

這時候畫面是很灰、很平的一個感覺,但是畫面中的細節都全部展現出來了。

可以這樣理解,現在我們是在玩一個類似秘密花園的填色遊戲,LOG模式就是填色的線條圖案,接下來就是我們進行上色的過程。

影調調整

接下來還是在光效調整中,將畫面的曝光壓暗一點,並且提升一點的對比度:

色彩調整

然後來到色彩的調整中,讓畫面的自然飽和度提高一點,找回一些色彩,然後調整色溫先讓畫面整體偏向一個暖色調。

就下來就是利用HSL和色調功能給畫面進行局部上色工作了。

HSL調整

首先來到HSL工具中,對紅色進行調整。

這裡的紅色主要是前面兩輛汽車的顏色,可以提升一點飽和度,並且壓暗一點。

然後就是畫面中主要的橙色。調整色相是為了讓橙色更暖,因為原來的橙色是有點偏黃的,然後加濃度,加明度,這樣讓橙色在畫面中更濃郁:

然後是藍色,藍色我改變了一下色相,讓畫面中原來的藍色偏青色一點,同樣的加深飽和度:

青色中也是同樣加深飽和度:

可以看到在HSL中我主要是針對畫面中的紅色、橙色這兩個畫面中主要的暖色,和青色、藍色這兩個畫面中主要的冷色進行了加飽和度的處理,和之前對比,畫面中的冷暖效果已經逐漸出來了。

色調功能

接下來我繼續使用色調功能給畫面色陰影和高光加強了冷暖對比。

在高光中加橙色:

在高光中加了橙色後,可以看到畫面中的青色被減弱了,所以我繼續在陰影中加上青色來平衡畫面中的色彩效果:

這樣一來照片中青色和橙色的一個冷暖色彩的對比效果就非常好看了。

曲線調整

然後我使用曲線工具在RGB曲線中拉了一個S曲線,進一步增強畫面的對比效果。

清晰度

清晰度也可以加上一點,這樣可以增強畫面的質感,特別是泊油路的路面效果在增加清晰度後看上去非常舒服:

增加暗角

最後呢,就是給畫面增添一點的暗角,這樣可以提升畫面的鏡頭感,進一步營造電影效果:

這樣一來,一個電影色調的後期處理就完成了。

小結

最後再來總結一下電影色調的後期處理思路:

1、 轉LOG,提高陰影、黑色色階,壓低高光、白色色階;

2、 根據想要的畫面效果先對影調(曝光、對比度)進行處理;

3、 通過HSL工具、色調工具為畫面添加濃烈的冷暖色調對比效果;

4、 加質感、加畫面感(暗角),最後修飾(曝光、對比度、曲線)。

以上就是我在後期修電影色調的一個大體思路,只要我們再後期修圖的過程中確定了思路,會發現修圖是個很簡單的工作。

另外我們可以把之前的調整存儲為濾鏡,下次調整的時候可以直接調用,然後做一些小小的修改就可以。

這張就是之前的調整保存下來的濾鏡用在另外一些圖上的效果:

熟練了後期調色後,會發現可以放棄對濾鏡的依賴了,自己都可以創建自己獨特的濾鏡效果來使用。不過具體的照片還要具體分析,這一個調整並不適用於每一張照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