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走紅中的「鵝腿阿姨」哭了:每天只能做200多個烤鵝腿和接不住的「流量」

11月29日晚上9點,「鵝腿阿姨」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自打幾天前莫名成為「網紅」並登頂微博熱搜之後,陳阿姨決定暫停自己的烤鵝腿生意,等到事態冷卻下來再說。

但是她心裡著急,烤了7年多鵝腿,除了寒暑假回老家的時候,她和愛人難得停下來。「停一天就少賺一天錢,除了一個月2000多的房租,我的兩個孩子都還沒結婚,我們賣烤鵝腿也是希望多給孩子們留一點兒,這一下子停下來,心裡著急得慌。」

「鵝腿阿姨」和愛人梁先生。付垚 攝

幾年前,陳阿姨曾經接受過北京大學校園媒體的採訪,但是和這次「走紅」的架勢比起來,已是天壤之別。目前,他們也在考慮是否租一個門面讓生意擴大,但是已經54歲的老兩口能否承受更勞累的狀態,他們也犯起了嘀咕。

11月30日晚上,「鵝腿阿姨」在微信群里發了消息,承諾會早日讓學生吃到自己做的鵝腿。「我只想讓『走紅』的日子早點兒過去,就每天安安靜靜地給學生們烤鵝腿送鵝腿,賺點小錢就挺好。」陳阿姨說。

接不住的「流量」

每天只能做200多個烤鵝腿

54歲的陳阿姨哭了。

11月29日晚上,她以「鵝腿陳阿姨」的名字開通了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在說了一句「同學們好,社會量太大了」之後,陳阿姨哽咽了幾秒鐘。「我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就想平平安安做個燒烤,這兩天人流量太大,壓力太大,這兩天不敢幹了。」

當晚,陳阿姨和愛人也確實沒有出現在北京大學的西南門。此前兩天,他們都會把分裝的鵝腿用幾個保溫箱裝好,送到這裡,分發給提前在微信上付款成功的同學。

「鵝腿阿姨」在北京大學門外給學生送鵝腿。付垚 攝

而這兩天,每當陳阿姨騎著電動車出現在這裡,都會被學生和圍觀者迅速包圍,補光燈、相機、手機,紛紛對準她和剛剛打開的保溫箱。除了拿鵝腿的學生,和陳阿姨搭話的還有直播主播、希望尋求合作的電商、看熱鬧的市民等等。

「有些人根本就不是提前在微信上付過錢的,就會把鵝腿拿走,真正定了鵝腿的學生好多都拿不到貨,我只能事後在微信上給他們退款。」陳阿姨說。

29日,陳阿姨的大兒子小梁從工作地杭州趕到了北京,在他的幫助下,陳阿姨開通了短視頻賬號,並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小梁對紅星新聞記者說,最近幾天父母發完鵝腿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好幾個開車追隨的人,說希望幫他們代理經營短視頻賬號。

「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找別人幫忙經營那些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後來我看到網上有很多冒充我媽媽的人,我就提議讓她本人開一個賬號,說明一下情況,也避免別人冒充。」小梁說。

在網友看來,很多人想要都得不到陳阿姨這麼高的關注度,可小梁告訴記者:「流量和關注度是給到我們了,但是我父母年紀大了,一天最多也就能烤200多個鵝腿,給了這個關注我們也接不住啊,他們想要的只是和以前一樣簡簡單單地做小生意討生活。」

紅星新聞記者從短視頻平台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最近幾天確實有不少人冒充「鵝腿阿姨」在網上發布視頻,甚至已經開始帶貨,平台對其中違規的一部分賬號進行了清理。不過,11月30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很多短視頻平台上,依舊有人使用「鵝腿阿姨」等賬號名發布內容,甚至有人直接使用了陳阿姨的頭像。

短視頻平台上,除了「鵝腿陳阿姨」本人外,還有很多人新建了「鵝腿阿姨」相關賬號

從賣水果到烤鵝腿

扎在北大西南門外超二十年

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向北走十多米的行道樹樹榦上,現在還留著陳阿姨十多年前釘在上面的釘子,那是她2009年在這裡買水果時,晚上掛電燈留下的。

陳阿姨和愛人梁先生都是江蘇連雲港人,他們1994年結婚,1996年大兒子出生不久後便前往內蒙古包頭做賣水果的小生意,2000年又在老鄉的介紹下來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

一開始,北京大學便成為他們討生活的去處。「那個時候的北京大學校園內還讓擺地攤,我和愛人就在北京大學裡賣水果。後來又租下了學校里的門面房,還是賣水果。2009年,我們開始在校外擺攤。」陳阿姨說,那段時間他們就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還是賣水果,但老兩口沒有校外擺攤的經驗,有的時候一天只能賣幾十塊錢,除去成本幾乎就不賺錢。而且水果很容易壞,有時候賣不掉就會扔掉很多。

那段時間曾經也有人找到過他們,說手裡有能夠作弊的「鬼秤」出售,但是都被陳阿姨和愛人拒絕了。「我特別喜歡這些學生,他們每次來買東西都很有禮貌,冬天的時候給我送過手套,下雨的時候還送雨傘和雨衣,我更不能騙他們。」陳阿姨說。

後來,陳阿姨和愛人梁先生決定轉行做燒烤。「那個時候完全沒有經驗,我到處去求人,想學手藝,人家根本就不教你,再後來我聽說一個老鄉和別人學做燒烤,我就打電話過去,老鄉簡單和我說了幾句配方什麼的,但是也沒說具體比例,我們就自己摸索著學,慢慢地也就開起來了。」

陳阿姨說,一開始因為沒有經驗,做的燒烤確實不好吃,但是後來一邊賣一邊做,也就慢慢摸出了門道,而經營的烤鵝腿「脫穎而出」,他們在2016年的時候就決定專門主打這一個產品。

除寒暑假外全年無休

「做烤鵝腿是個非常累的活兒」

陳阿姨和愛人現在租住在海淀區西北旺鎮的一處平房,居住的房子和烤鵝腿的房間是分開的,每天供貨商會把生鵝腿送到這裡,他們兩口子便在工作間清洗、腌制、烤制鵝腿。

除了給學生們送烤鵝腿,夫妻二人幾乎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來北京20多年,除了孩子們小時候來看他們的時候,帶著去了趟故宮,夫妻倆幾乎沒進過北京的四環內。

「每天我們早晨7點起來就一直是在幹活的狀態了,鵝腿要洗、切割、腌制,然後才能烤,我們是用果木爐子烤,一次只能烤30個左右,一天最多也就是200多個,很多人說我們能不能把生意做大,又是網購又是帶貨什麼的。誰都想多賺錢,但是我們只能做這麼多,交給別人去做又不放心,所以後來一想,就保持現在的狀態最好。」梁先生對紅星新聞記者說,他進貨的鵝腿都是新鮮的,使用的調料也都是純天然的。這麼多年,口碑是一點點做出來的,在質量上「沒翻過車」。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被網路關注,「鵝腿阿姨」和愛人想要租一個小門面,但是他們擔心租了門面後根本沒有時間打理,而且靠賣鵝腿的收入,也支撐不了相對高額的房租。

「我和愛人今年都54歲了,體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做烤鵝腿是一個非常累的活兒,我們之前也曾經試著雇一個人幫忙,但是對方幹了一天就不幹了,說太累了。」陳阿姨說,最近幾年每年能夠休息的時間,就是學生們放寒暑假的時候,他們需要回老家去照顧同樣放寒暑假的小兒子。

由於夫妻倆從20多年前便開始在外漂泊,和兩個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小時候兩個孩子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而現在每次寒暑假回老家,他們也是希望能夠和在外讀書的二兒子相處的時間更多一些。

但是陳阿姨說,雖然辛苦,這麼多年來她依舊喜歡北京這座城市,喜歡平時和自己接觸最多的大學生。

「說起來倒是我對兩個孩子挺虧欠的,從小就很少陪他們,所以我看到這些買我水果或者鵝腿的孩子們總覺得特別親,我就想著,我的孩子也是在外面討生活,我對這些大學生們好一些,其他人對我在外工作上學的孩子也會好一些。」陳阿姨說。

希望「走紅」的日子早點過去

「靠給學生賣鵝腿就足夠了」

陳阿姨和愛人的手指關節比普通人的看上去都要大上一圈,這是冬天泡在冷水裡洗鵝腿,幾年前開始落下的關節腫大的病根兒。而無論是下雨下雪,還是北京冬夜裡的大風天,只要和學生提前約好,她都會帶著烤好的鵝腿準時出現在校門外。

陳阿姨落下了關節腫大的病根兒。付垚 攝

大兒子小梁幾年前曾經和父母在北京生活過幾年,「最早的時候就是我來送鵝腿,那時候就在北大旁邊,我總開玩笑說我也是半個北大人。」2016年起,小梁開始通過組建微信群的方式銷售鵝腿,後來到2017年由於要去杭州發展,他便把微信群都轉給了母親,逐漸形成了現在這種微信群提前付款、晚上送貨到學校的模式。

「我弟弟現在在蘇州讀大學,今年也馬上要畢業了,已經開始實習了,我們兄弟倆以後應該不會繼承父母的烤鵝腿手藝,確實也太辛苦。」小梁說,他也是從網上看到了母親被網路關注的消息後才從杭州趕過來的。有好多來談合作的人,小梁擔心自己不在,父母頭腦一熱被人騙,「另外父母最近壓力也太大,普通人哪有經歷過這種情況的,幫他們寬寬心。」

小梁今年27歲,但是陳阿姨已經開始了「催婚」,但她自己卻沒具體想過,到底哪一天會「退休」,會離開北京。

「能多賺一點兒就多賺一點兒,畢竟兩個兒子都還沒結婚,也想著未來能在物質上幫他們一點兒,但是咱們本事就這麼大,每天靠給學生賣鵝腿就足夠了,別再鬧哄哄的了。」陳阿姨說,以後她還是只想給學生們專送鵝腿。

11月30日晚上,「鵝腿阿姨」在微信群里發了消息,承諾會早日讓學生吃到自己做的鵝腿。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北京報道

編輯 張尋 責編 任志江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