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芒格的財富不及巴菲特的零頭?

公眾號規則是部分推送,您只有設了星標,才能及時接收最新推送

君子愛財

非常抱歉,在投資界都在悼念芒格大師的時候,寫這個有點無聊的主題,其實芒格今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第 1335 位,主要原因還是巴菲特賺錢太彪悍了,是唯一能靠股票投資打到榜首的。

但人就是難免好奇,憑什麼股神這輩子的好搭檔,參與了伯克希爾公司幾乎所有的重大投資決策,最後身家只有巴菲特的一個零頭,不到 3%?

而且這個問題也是有意義的,以芒格的思想境界,當然毫不在意,但並非所有合伙人都有這樣的胸襟。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最後的身家都與他們的長期收益率沒有太大的關係,影響兩人財富差距的因素,我總結了兩個最主要的。

芒格和巴菲特生活最早的交集是巴菲特爺爺的雜貨店——兩人小時候都在那裡打過工,都在那裡接受了最早的「賺錢教育」,但這段經歷對兩人的影響卻大大不同:

關於童年記憶,巴菲特印象最深的是從爺爺的雜貨店批發口香糖和可樂,跑到街上賣給那些懶得逛商店的人,還有撿高爾夫球,出售給二手店,在大學足球場,叫賣爆米花和花生,還有如何存錢,讓錢生錢……

而芒格的童年記憶是讀書,是七八歲的時候躺在床上讀托馬斯傑菲遜的書,是發現父親喜歡看懸疑故事、狄更斯,母親參加了讀書俱樂部。

這種區別,導致了巴菲特大學直接讀商科,畢業後直接師從自己最敬佩的格雷厄姆,在目標明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分鐘都不會浪費。

而芒格大學一開始修的是物理學,他說物理學讓人一生受益;讀書讀了一半又去從軍,他認為在軍營生涯讓他對於風險和概率有了很深的看法;從軍隊里出來之後開始正式學習法律,最後成為一名律師,看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一書的人都會感到,這個經歷其實「非常芒格」,它體現的是一個偉大投資者的人生廣度。

舉這兩個例子,不是說書讀的好就賺不到錢,芒格同樣是偉大的投資家兼富豪,這裡只是說,能「把很多事情都做好」,跟能「把一件事情做極致」,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

追求人生廣度都是有代價的,芒格用了十年的時間發現自己不適合做律師,總是因為自己的鋒芒畢露而受到懲罰,律師這個職業終究靠的是人際關係。,

更重要的是,律師對於芒格而言,並不算是個能賺大錢的行業,只可以積累無風險的原始資本,芒格用這些錢開始投資房地產,並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個 100 萬,相當於現在的 1000 萬美元,大部分人一輩子也賺不到這些錢。

對照芒格這個可以說是已經非常成功的人生,我就可以回答開頭的問題,為什麼巴菲特能成唯一憑股票投資登上全球首富寶座的人,答案其實就是五個字——專註時間長。

巴菲特 10 歲開始炒股,到了 30 歲的時候,有了人生的第一個 100 萬,而這才是他的起跑線,很多遊資大佬這個年齡才知道股票是怎麼回事,很多基金經理這個時間才有機會操盤。

巴菲特整整比其他投資大師早賺了 10-20 年的錢,這個差距對一般投資者無所謂,但對於這個級別的高手而言,卻是非常致命的,巴菲特 95% 的財富都是 65 歲以後賺的,這就意味著其他大師要超過他,就要在 80 歲以後還要拚命投資,還要比巴菲特多活 10-15 年,而巴菲特今年已經 93 了。

以另一位神級投資大師吉姆西蒙斯為例,他的大獎章基金近三十年收益率扣除管理費後超過 35%,遠高於巴菲特同期的水平,而且仍然在保持。他目前的個人財富相當於巴菲特 1/4,但他幾乎不可能超越巴菲特,因為他只比巴菲特小 8 歲。來不及了,怪只怪他 40 歲才開始投資,此前一直是大學老師。

不過,時間拉回到 1960 年,巴芒兩人其實是同一時期賺到第一個 100 萬,區別在於,巴菲特的賺錢過程是連續的,而芒格是通過房地產投資賺到第一桶金,但隨後又開始了股票投資,無論從資本、技能還是資源,都是斷裂的。

這就導致了他與巴菲特之間財富差距的第二個更直接的原因。

芒格回到家鄉料理父親後事時,經人介紹認識了巴菲特,兩人一見傾心,此時為巴菲特合夥事務所累積資產,芒格也開始從事股票投資。

1962 — 1969 年,芒格的「惠勒 · 芒格合夥公司」平均年回報率是 37.1%,大大超過了道瓊斯指數的表現,並不亞於巴菲特。

然而命運的分水嶺終於降臨,1969 年的大牛市中,巴菲特認為他再也找不到投資機會了,因此解散了產品。

而查理認為自己對於風險有更好的洞察力和評估能力,繼續在泡沫化的市場中尋找不多的機會,最終在 1973 和 1974 年跌了 31.9% 和 31.5%。

面對如此巨大的回撤,最大的合伙人要求撤資,芒格無法說服他,雖然其後的 1975 年,產品獲得了 73.2% 的收益,但規模的大大縮水讓芒格只能選擇清盤。

1969 年牛市中的一個決定,讓兩人的命運出現了不同的拐點。巴菲特雖然受芒格很強的影響,但是他的心中始終有格雷厄姆的影子,而芒格多少有一點藝高人膽大的味道。

A 股投資者熟悉的利弗莫爾,也是童年就開始炒股,巔峰時期的財富不亞於巴菲特,但最終因為過度投機而破產。

所以說,到了這個級別的投資大師,投資水平的差距並不關鍵,對於風險的控制能力和一定程度上的運氣,決定了絕大部分的結果。

經歷了這個挫折後,芒格開始與巴菲特聯手,經過幾次合作後,芒格接受了巴菲特的邀請,在伯克希爾擔任副主席,之後就是喜詩糖果、可口可樂等一系列傳奇投資。

芒格得到了伯克希爾 2% 的股份,而巴菲特伯克希爾的占股歷經多次稀釋,目前還有 38%,兩個人的財富差距就此定型。

芒格對於巴菲特的影響,遠遠超過巴菲特對於芒格的影響。

巴菲特說:「本 · 格雷厄姆教會我買便宜貨,而查理把我推進了不要光買便宜貨的投資方向。這是他對於我最大的影響。要把我從格雷厄姆有局限性的觀點中釋放出來需要巨大的力量,那就是查理的意志力。他讓我視野變得更開闊。」

巴菲特的那些最有名、對資產增值影響最大的投資案例,幾乎都是在芒格加盟後發生的。

而巴菲特對芒格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他下定決心放棄律師行業,開始投資生涯,並認識到投資是一件需要傾注極大專註與耐心的事。

當然,用財富的差距對兩個人進行比較是一件愚蠢的事,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芒格,從芒格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中受益更多,而巴菲特的一生完全是為了投資而活。從精彩的意義上來說,芒格更勝一籌。

即使回歸財富的比較,巴菲特的財富只是「倖存者偏差」,是六個標準差之外的無意義的特例,而芒格才是成功的價值投資者有機會達到的天花板。

如果您還沒有關注我,可以點擊下面的名片。

近一年必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