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絕對的現實主義, 兩者結合的拳擊經典

電影的誕生最初只是一個片段的記錄,所以早期就有了拍攝生活片段,更具現實的現實主義,後來人們發現拍攝的影片可以組合,形式主義也漸漸出現。在這之前,一直是前者佔先,比較像紀錄片。盧米埃爾兄弟也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也算是紀錄片的開始。讓觀眾感到驚奇的是影片把實際生活中瞬息即逝的情景都記錄下來了。

就在現實主義起來的時候,喬治.梅里愛的出現打破了一切,他創造一系列幻想主義的影片。就是用荒誕的故事和攝影不一樣的技巧混合而成。很多後世的人都說,盧米埃爾兄弟可算是電影中現實主義傳統的莫基人,而梅里愛則是形式主義傳統的奠基人。

這兩個詞語雖然看起來很陌生但是確很常見,常常被人們討論以及辯論。很多導演使用這兩個術語表達許多不同的概念。對於影片《憤怒的公牛》中拳擊比賽場面的「現實主義」。他們的本意是說這些場面如此激烈緊張,生動逼真。

而這些特點很少能夠歸功於作為一種風格的現實主義。事實上拳擊比賽幾乎已是電影中極為風格化的一首詠嘆調。常常用不受限制的攝影升降機鏡頭,把其中的影像拍成夢幻般的慢動作,伴以怪延嘈雜的噓聲和尖叫聲的音響效果,並且剪輯得使影像和聲音脫節等等。這個題材是依據40年代美國中量級冠軍傑克.拉.莫塔的主要拳擊生涯拍攝的。但是把這些傳記性的素材加以典型化處理是相當主觀的。

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在後來電影的演變中,界限漸漸地不想再明顯,很多時候被融合使用。當說到一部電影有哪種傾向時,使用這種名稱也可能還是有用的,但說到頭也只是一種名稱而已。如果說一個影片是純粹的現實,那就是紀錄片,而不叫電影。

《憤怒的公牛》由於是一個關於拳擊的故事而被看好,因為在它之前1976年和1979年的兩部洛奇電影帶火了拳擊題材,所以製片方它將是便認為這是下一部「洛奇」。但是所有的參與人員想要特殊,並不隨波逐流,而是拍成黑白片,以特殊的方式將現實與虛幻結合。

在最初上映的時候,當時的觀眾並不覺得它是優秀的。上映之後,票房非常不好,多年以後,證明當初的所有心血都沒有白費,《憤怒的公牛》成為了一等一的拳擊經典,哪怕當年遺憾錯失奧斯卡的獎項。正因為它在藝術上的成功,多多少少影響了後世對拳擊相關題材的電影看法。

其實現實主義並不是完全的依據真實生活,這種不一樣常常被人們視而不見,現實主義的影片也要具有思想和主題。而真正的現實才是影片原始資料的來源,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是最初的創意。事實上,所有電影導演都是以可以拍攝的東西作為題材的,但如何對待這些題材,就是如何處理這些題材,用自己的思維加以塑造,從來都取決於他們的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