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編劇宋方金: 一場戲只有一個正確寫法 | 深鮮企劃·編劇方法論

這是鮮喵的第 1131篇吐血原創

喵族碼字員:徐小怪

啪!啪!啪!

一間裝潢講究的高檔寓所內,一位妝容精緻、氣質優雅的中年女人站在沙發前,面露與外形極為不符的狠戾表情,惡狠狠地瞪著坐在沙發上的男人。此時,沙發上的男人穿著日式睡衣,臉上有三個紅紅的巴掌印,眼神複雜,但是沒有看向身前的女人。

這是某部電視劇的橋段,如果觀眾在網路或者電視上偶爾看到類似場景,那麼會極易想知道女人為什麼要打男人,進而順著劇集看下去。影視創作者把這種容易引導觀眾看劇的設計叫做「收視率攔截」。

「啪啪扇仨耳光,這個時候收視率的曲線就上去了。以前收視率不造假,很多人喜歡設置這種狗血橋段。比如某些導演喜歡設計下跪,假設下屬給上司下跪可以提升收視率一個點,那麼兒子給爸爸下跪是三個點,爸爸給兒子下跪是五個點。」

著名編劇宋方金

當著名編劇宋方金講到以前的影視創作時,他並不認同上述的做法。但是,一直到現在,很多劇集還是設置衝突點和埋梗來吸引觀眾的眼球,比如:壁咚、搞CP等等。

顯而易見,衝突和埋梗是以營銷為導向的創作手法。這在宋方金看來,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劇本應該從創作者的角度去寫,藝術是獨裁的,出色的作品都是逆水行舟而完成的。

「你看蘭曉龍寫的《生死線》,這個戲沒有女人,行業內叫羅漢戲或者光棍戲。當時某著名導演一看,認為戰地黃花分外香,得有浪漫的女性故事,要求改。但是呢,蘭曉龍又是一個很有個性的編劇,就是不改。」

因為蘭曉龍不妥協,《生死線》一直在市場上流傳,沒有人拍攝,直到被侯鴻亮挖掘,才得以拍成電視劇。同樣境遇的還有《北平無戰事》。

《北平無戰事》

談及好劇本的共性,首先,宋方金認為與題材等因素無關,而是要按照正常的創作標準——很踏實地按照劇作和影視行業的生產規律去做。

其次,每一場戲只有一個正確的寫法。並非見仁見智,寫不到最正確的寫法,就不是一個及格的編劇,台詞,也只有一種好的講法。早年馮唐說過,文學創作有一條金線,劇本創作也一樣。

此外,宋方金也從觀眾角度對好劇本做了分析。「電視劇是合家歡的晚飯藝術,

要儘可能在一定範圍之內能夠保證三世同堂觀看。」

《生死線》

曾經有一個編劇寫了一部戲,其中一個人物患上了白癜風。宋方金不認同,他說到,生活中有人患白癜風,不代表我們要在電視劇裡面寫白癜風。因為有好多白癜風患者在觀看咱們的戲。假設是非必要的情緒推進,那就要照顧大多數的觀眾感受。

而對於編劇與導演和製作公司的關係,宋方金把編劇歸屬於服務屬性,不管是給哪個導演,還是哪個公司寫劇本。他都會為這些人提供五星級服務。

劇本寫好後,下一步就是修改。現在很多編劇在寫過一版劇本後,都會交給製片方,並不修改。但是對於成熟編劇來說,一個劇本需要改過三到五稿,修改不改大框架,而是做微調。一稿寫出後,經過大家的討論,改一稿。然後根據拍攝的場景,再改一稿。開機之前根據演員的特點,改第三稿。中間還會有一些臨時的調整,整體下來,三到五稿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他認為,真正的編劇是不怕修改的,而且修改劇本是編劇創作中最優美的部分。

「修改劇本就像吉他調弦,這個音不太准,你調一調,人物馬上出來了。這場戲好像沒推上去,你調一調,這個微妙的情緒,情感上來了。有的時候我們都不捨得開機。」

著名編劇宋方金

宋方金在講述修改劇本時,眼神與狀態極為享受,很像一個男人在為心愛的女子畫眉。他還說到,整個劇本就是一個大型的交響樂現場,有人性的交響,有情感的交響,有人生的交響,有人物關係的交響。

但是,只有在修改劇本的時候,才能聽到這些美妙的聲音。一開始寫的時候,不管情感多麼細膩,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很粗放的。

修改劇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這個劇本的基礎上修改,第二種是推翻性修改。不過第二種在宋方金看來,不是修改,而是重寫,真正好的編劇和作家像王朔、劉震雲等都是一稿先寫完。

訪談的過程中,宋方金也指出了當今影視行業的一些誤區。尤其是一些新公司,改劇本不懂得怎麼和編劇交流。不聊劇本好的地方,直接提各種修改要求,例如:人物關係不極致、角色失真、情節虛假等等,而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

「我做監製和編劇交流,我就說這個劇本寫的特別好。一為什麼好,人物關係很極致;二,人物形象很獨特。講完說那你回去改吧,他說改什麼?我說就是把我剛才說的這些好的東西繼續加強。」

在宋方金的觀點裡,對於一個成熟編劇,改劇本不是把壞的地方改掉,而是把好的地方加強。一個劇本的缺點就是這個劇本的優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好像一個人,有缺點才更鮮活真實。

在目前的影視圈,無論什麼樣的題材,如何寫出「出圈」的劇本是大家的共同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普遍答案是:要具備情感普適性。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在真正把作品放到市場上檢驗的時候,觀眾買賬的情況參差不齊,就此問題,宋方金以爆款劇《人民的名義》《娘道》為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人民的名義》

「李路導演、周梅森老師編劇的《人民的名義》,劇本很好,拍得很好,演員表演也很好。要開機之前,李路導演和周梅森老師就商量,我們得找到一條跟年輕人溝通的渠道,得有年輕人的一條線。那條線就是黃毛的線,是後來加上的,結果年輕人恰恰不想看這條線,這條線沒有達到情感普適性。」

「再比如郭靖宇導演的《娘道》,這部劇引發了一個爭論。相關一部分觀眾認為,劇中的人物關係是封建愚昧的,不具有普適性。這時候,郭靖宇自己出來說話,你感覺到了封建和愚昧,這不就是我批判它了嗎?觀眾理解了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

《娘道》

因此,宋方金認為,情感普適性就是,創作者在人物的身上傾注了感情,傳達了觀眾能理解的情感。這是二者之間的一條審美通道。電視劇是大眾媒體藝術,和觀眾是期待的關係。

現今,很多創作者往往低估了觀眾的接受能力,西方有一句話:「觀眾是九頭怪獸。你不要去揣測他,你只要揣測你自己,你只要寫出你的情感,寫出你內心的渴望。因為你去揣測這九頭怪獸,並不會知道他今天帶的是哪個頭來的。」

宋方金很討厭目標觀眾群這個詞,在他的觀念中,這個戲就是給這一群人看的,都是創作者自以為,自己想像的東西。

「兒童歌曲要幼兒園的小朋友寫嗎?90後的生活必須90後編劇去寫嗎?那要這樣的話,那漢武大帝的故事只能找漢武大帝時代的人來寫。現在的大數據都是反推出來的東西,它只能規避,但不能引導。」

採訪在一間雅緻的咖啡廳進行,整個過程當中,宋方金侃侃而談,風趣幽默,乾貨與爆料搭配輸出。最近,他出版了最新小說《清明上河圖》,但關於新書他透露得不多,反倒是話里行間對編劇和影視行業的熱愛無法掩飾。

2016年秋季開始,影視圈經歷了一段「寒冬期」,根據調查顯示,全國的組訊從2000銳減到了60。這在宋方金眼裡是「影視深度調整期」。他表示,這個時期的影視創作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回歸,二是原創劇本重新受到大家的重視。

為了在調整期規範編劇的混亂現象,以及扶植真正有實力的編劇新人。宋方金和導演閻建鋼成立了「正覺劇本中心」,也叫「正念文化」,設有壓鐵、磁鐵和鑄鐵三個計劃。希望以自身為例,給影視行業做出貢獻,真正助推編劇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