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只能說丟了核心, 忘了根本, 不見初心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近也在電影院下映,網上卻還是傳的沸沸揚揚的熱度不斷,而整部影片也只有最後一段有點淚點。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是成為了這邊影片的經典,其他的真沒啥看點,要知道有多少人是帶著票房26億的期待值去看的。而這部影片確實是學好萊塢了,學漫威了,變得在思想上低幼了,且失去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如果你看到87年上海美術的《哪吒鬧海》,你會覺得那部作品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那部作品裡體現出來的中國傳統審美、文化傳承、精神內核及普世的童心童趣,真的很現代很摩登。沉穩的色調配比、優美的配樂,行雲流水的劇情推進,真的讓國人覺得為這樣的動畫而自豪。反觀這部《哪吒》,可以說是一部充斥著資本野心的商業燒錢大作,資本的要求被編劇導演完美執行,唯獨失卻了編劇導演的藝術良心。一部優秀影片應該傳達出什麼?可能根本不是編劇導演想要思考的問題。電影甫一出來,是鋪天蓋地的宣發引流,可以說它背靠光線,宣發是相當成功的,僅此而已。內容的孱弱取巧,也為後來沖20億時口碑迴流埋下雷區。我相信,會有一批人觀影后有上當的感覺。宣發上,提取了電影核「我命由我不由天」,對標導演餃子的人生經歷,賣雞湯人設,賣雞湯內核,這是一種拙劣的商業行為,但卻非常契合當下的某種政治語境與社會心理,不得不說,提煉出了這句雞湯內核,電影便成功了一半。在如今商業電影皆知的「燃爆點」上,《哪吒》不是僅此一家分店,隔壁《銀河補習班》跟《哪吒》精神內核如出一轍,簡言之便是,信雞湯得永生,喊口號有票房。這種無腦操作,加上高燃動畫(說實話,我討厭這種日韓系的動畫畫風),日本為了迎合西方審美,跪下來的姿態已難看,比如將漫畫人物統一畫成高鼻深目,乍一看滿屏皆混血。敢問咱們幾千年前的上古神話人物中,為什麼要如此媚俗,把敖丙、李靖、李夫人畫成日漫人物形象?難道敖丙是聖鬥士星矢?

再看故事本身,為了拍系列劇,把一個完整的哪吒故事偏偏要分成兩部分,哪吒被喚醒再出一部,圈錢而來,而導致第一部哪吒降生劇情單薄,講了90多分鐘,無非就是一個事,哪吒出生了,但天賦秘咒,三歲那年肉身死亡,哪吒認識敖丙了,矛盾鋪展了,哪吒跟太乙真人學藝了,練好了一身本領的了。第一部中佔比最多的情節:哪吒調皮搗蛋、哪吒與敖丙天人爭鬥純粹為動作而動作,劇情意義並無多大。為了撐長度、做畫面,為動畫而動畫的無腦洗腦動機,實在令人厭惡。

還說一個哪吒的人設,有人說有了新意,契合現代心理,是當下人們的心靈撫慰良方。那我要說,成功學、雞湯學也是很好的,哪吒得其精髓。且不說隔代傳聲的「造反有理」「逆天改命」「唯恐天下不亂」之文化糟粕換了一身新皮囊,卻得以行走在9102的新世界,實乃奇蹟;就是裡面呈現出來的父慈母愛,女性更有主見這些,究竟又有多少社會意義。面對一個遭受社會偏見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銀河補習班》《哪吒》都開出了同一劑藥方:無限關愛,任你撒潑,我的孩子自動變好。這個邏輯合理嗎?符合兒童心理學嗎?最後,跟漫威相比,嗯,算是同一種配方,同一個味道。大家志趣相投、目標一致,方法一樣,思想相通。

學其皮囊,賣其外相,丟了核心,忘了根本,不見初心。《哪吒》基於大數據分析測算基礎上,尋得了一條圈錢捷徑,為了國產動畫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也撕開了票房靈藥的法門口子,相信接下來彩條屋的《姜子牙》《二郎神》都已在項目單上了,這樣的味道、這樣的商業標準產品,能分得漫威一杯羹,也已足以令國人歡欣鼓舞了,哀哉吾國吾民!